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个
2024年9月30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协会Alkali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of India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土耳其、俄罗斯、美国和伊朗的纯碱(Soda Ash)发起反倾销调查。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283620项下的产品。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9个月),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至2021年、2021年至2022年、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以及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本案利益相关方应于立案之日起30天内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至:jd12-dgtr@gov.in、ad12-dgtr@gov.in、adv11-dgtr@gov.in和consultant-dgtr@govcontractor.in)向调查机关提交相关信息。 (编译自:印度官方公报网) (赵广霞编译) (潘晓君校对) 原文:https://egazette.gov.in/WriteReadData/2024/257644.pdf
SMM 1月22日讯:1月22日开盘之后,纯碱主力期货快速拉涨,在10:43分左右短暂涨停后再度震荡回调,随后在临近日间收盘之际再度封死涨停板。截至日间收盘,纯碱主力405合约以10.03%的涨幅报2085元/吨。 对于此番纯碱期货涨停的原因,市场上各类评论众说纷纭,不过毫无疑问都提及了春节备货的话题, 光大期货 表示,一方面,春节前下游备货持续进行,碱厂订单量明显好转,周内不乏碱厂封单现象;另一方面,纯碱刚需水平仍保持高位,上周表观消费量提升8%至68.55万吨,产需差进一步缩小。部分下游原料纯碱可用库存天数在7~13天左右,春节前仍有备货需求,纯碱市场情绪好转,价格上冲幅度及持续时间还需继续关注下游采购节奏及成交价格变动情况。 但光大期货也提醒到,考虑到纯碱周度产量以及库存水平均在连续增加,未来纯碱面临的供给压力不可小觑,供需端仍是偏弱的基本盘。在年前补库行情结束后,纯碱价格仍存在回落的风险。 东吴期货 表示,除了下游节前补库的带动,还提及企业挺价以及供给扰动等原因影响,其表示,近期随着纯碱现货价格不断下跌,企业挺价意愿加强;此外,虽然当前纯碱开工维持较高水平,但远兴短期减产,对供给端带来一定扰动,预计周度影响2-3万吨。 因此,整体来看,东吴期货认为,补库叠加供给扰动,纯碱短期或偏强运行,但本次供给扰动或时间比较短,下游库存也不是很低,中长期纯碱仍有走弱压力。 新湖期货 方面对基本面的阐述与东吴期货类似,其表示,上周五有传言称远兴本周重碱价格上调200,同时也有部分碱厂挺价意愿有所增强;产线方面,部分产线装置问题有检修状况,此外南方碱业按计划开始降负荷检修,应城新都、井神后续均有检修计划。远兴三线暂未达产,四线仍无法确认投产时间。同时,新湖期货还提及当前纯碱仍维持低库存状态,上周出货及采购情绪略有好转。 整体而言,新湖期货认为,纯碱供应端变动较多,对于行情影响较大,需进一步关注。其表示,当前低库存、贴水较大的现状对于盘面有较大支撑,后续进一步关注现货动向,若未出现现货价格持续性大幅崩塌,盘面有止跌反弹的需求。此外关注节前补库情况以及进口碱预期。 东海期货 则表示,供应端扰动传阿拉善轻碱封单,空头情绪减弱盘面减仓上行,供应端影响有待进一步核实及观察。剔除该因素外,目前纯碱周度产量回升,库存拐点隐现,现货价格存下行压力,基本面有转弱迹象。年内纯碱价格整体偏弱看待,谨慎看待期价反弹高度。 纯碱价格上涨是否会带动光伏玻璃价格上涨? 纯碱作为光伏玻璃的重要原料之一,其价格变动是否会对光伏玻璃价格造成影响?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早在2023年9月,国内光伏玻璃的报价便因纯碱价格的大幅上涨而随之拉涨。SMM彼时调研显示,光伏玻璃自7月份以来成本不断走高,作为光伏玻璃重要原材料之一的纯碱价格涨势较快,自7月初纯碱价格为1900元/吨左右目前已涨至3400元/吨左右,给光伏玻璃生产成本带来较多影响,加之彼时需求端9月组件排产维持高位,在成本端以及需求端向好的双重支撑下,光伏玻璃价格在9月迎来一波上涨, 3.2mm单层镀膜 从8月底的25.5元/平方米涨至9月5日的27.25元/平方米; 2.0mm单层镀膜 从17.5元/平方米涨至9月4日的19.25元/平方米。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之后随着国内纯碱大厂复工复产,供应的增量改善供应紧张的市场格局,纯碱价格也随之稳定,甚至9月底华东地区部分纯碱高价开始下调,成交重心下移,对玻璃成本上升提供的价格驱动力减弱。不过当时来自组件方面的需求仍对玻璃价格产生一定支撑,因此光伏玻璃价格在10月暂时保持稳定。 由此可见,纯碱的价格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光伏玻璃的价格。 而对于当前纯碱涨价对当前光伏玻璃价格的影响,SMM认为,从当前光伏玻璃的基本面来看,成本端对其影响不大,更多的是来自需求端的扰动。据SMM数据显示,自10月份以来,国内组件产量便呈现下滑态势,随着组件库存的不断上升加之利润的持续减少,多数组件开工率持续下调,对光伏玻璃等的采购也随之下降,虽然光伏玻璃方面仍有来自成本端的支撑,但是价格还是下调明显。 截至1月22日, 2.0mm单层镀膜 报16.3~17元/平方米,均价报16.65元/平方米,相较9月4日高点19.25元/平方米下跌2.6元/平方米,跌幅达13.51%; 3.2mm单层镀膜 报25.8~26.5元/平方米,均价报26.15元/平方米,较9月高点下跌1.1元/平方米,跌幅达4.04%。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报价
近期纯碱期货价格持续上行,现货市场也出现止跌迹象。市场人士表示,纯碱价格止跌企稳主要受供应边际减少支撑。短期重碱库存仍处于较低水平,供给何时恢复仍不确定,市场维持向上收复基差行情。一旦供给端出现复苏,盘面交易逻辑将快速转变。目前,纯碱仍处于产能扩张周期,投资者需理性看待本轮反弹行情,警惕冲高回落风险。 产能扩张 警惕碱价冲高回落风险 汪浩铮 1.供需结构性差异提供基差收敛基础 10月27日以来,纯碱期货价格持续上行,至11月7日纯碱1月合约累计上涨250元/吨,涨幅15%。同时现货价格也出现止跌迹象,部分厂家现货报价结束了此前周跌150元/吨以上的快速下行。11月7日华中轻碱出厂价1975元/吨左右,重碱送到价2200元/吨左右。 回顾本轮上涨行情,从盘面表现看,1月合约累计减仓达20%,意味着本轮上涨主要由空头离场推动。从供需角度看,本轮上涨行情大致与10月末西北厂家减产同步。此外,近期焦煤、钢材、PVC等建材类商品价格普遍上行,纯碱市场走势也有一定的趋同性。整体看,笔者认为,当下纯碱的结构性差异和市场氛围整体回暖是本轮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 近年来,我国纯碱需求的增量主要体现在重碱方面。一是2021年三季度浮法玻璃产能触及17.5万吨/日的历史高位,去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今年再度回升至17.2万吨/日以上水平;二是光伏玻璃产能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快速扩张。两者共同拉动重碱需求持续增长。同期,轻碱多数下游生产规模稳定,仅碳酸锂行业扩产带来一定的增量。在“重增轻稳”的需求变化趋势下,近年来碱厂产品的重质化率不断提高,同时新装置投产、老装置改造也多以扩大重碱产量为主,重碱产量增长明显。 然而,由于供需增长节奏的错配,2022年以来重碱实际供给仍显不足。通过相关机构公布的重碱周度产量数据和按玻璃产能估算的重碱理论需求的差值,可以观察重碱的供求情况。2021年年初至2022年7月,累计供需差值表现出波动上行的走势——纯碱产量因夏季检修而出现波动,玻璃因生产刚性而无明显季节性差异,供需差值曲线呈现波浪形态,曲线向上反映供应仍有盈余。2022年8月份起曲线转为振荡向下,反映重碱整体供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差额部分主要依靠进口补充(我国纯碱进口品种主要为重碱)。 9月以来,碱厂总库存大幅累积,但重碱累库相对较少。截至11月2日,重碱库存15.78万吨,较前期低点累库10万吨左右,绝对水平尚处于低位,累库速度也不快。10月末西北两个大型碱厂因环保问题再度限产,而这两个碱厂以生产重碱为主。据测算,限产导致的重碱周度供给减量2.2万吨左右,预计本周重碱产量在37.5万吨左右。截至上周四,玻璃对重碱周度理论消耗36.18万吨,当前整体供给盈余不多。此外,当前重碱厂家库存主要集中在西北、内蒙古,其余厂家库存有限,也会造成卖方议价能力阶段性强化。而且考虑此前纯碱期货贴水较大,从当前重碱的供需和结构上看,期货收贴水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2.受建材板块整体走强带动 玻璃需求占纯碱总需求的57%左右,终端对应建筑、光伏、汽车行业,因此纯碱也具备一定的建材属性。目前,以上市品种铁矿石、螺纹钢、玻璃、PVC的价格构建的指数可以反映整体建材板块的运行情况。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很多情况下建材板块走势和纯碱基差走势具备较好的相关性。 回顾历史,纯碱期货大幅上涨、基差由高转低的突出行情有两次,一是2021年12月至次年1月,受连云港搬迁停车、需求持续增加影响,纯碱价格拐头向上,建材板块受粗钢平控、经济增长目标超预期影响整体上行;二是2022年11月至12月,因经济复苏预期较强,商品价格普涨,当时碱厂库存仍小幅走低,总量供给尚显不足。 但在2020年年中至2021年年中以及2023年5月至9月这两个时间段,建材板块整体走强并未明显带动纯碱基差下行。从历史经验可知,判断建材板块整体走势对纯碱基差的影响程度,还要结合具体的运行逻辑。 当前,在1万亿元增量国债下发、财政赤字上调背景下,建材板块整体上行反映需求端预期确实有一定好转。对比2022年11月至12月的经验来看,这或许是支持纯碱期货收贴水的一个因素。在当前基差已经收窄的情况下,纯碱价格能否进一步上行仍取决于其自身的供需情况。 3.供给增量不断兑现 产量增速有望加快 截至11月2日当周,纯碱供给重质化率已经达到56%,处于历史偏高水平。现存产能中,重碱供应损失较大的厂家分别为昆仑碱业、发投碱业,以及近期有降负计划的唐山三友。目前正在检修的淮南德邦、盐湖镁业则以生产轻碱为主。当下市场对昆仑碱业、发投碱业供给能否恢复仍有分歧,淮南德邦、盐湖镁业预计本周均可复产,可带来0.36万吨/周的重碱增量,相对有限。 重碱供给增量主要来自新产能投放。目前金山五期合成氨装置已经投产,预计本月中旬可实现满产;远兴能源三线前期点火推迟,预计本月可投产。整体看,预计至本月末新产能可带来4.57万吨/周的供给增量,假设重质化率50%,则月底重碱供给可达到39.78万吨/周,较月初增长5.25%。预计至月底重碱供应与理论需求的差值为3.6万吨/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4.下游补库相对克制 重碱库存有所增加 在经历了8月份的供给极度紧张之后,9月份玻璃厂开始陆续补充原料库存。据相关数据,50%样本玻璃厂纯碱储备从9月初的8天上升至当前的11天,增速相对较慢。一方面,纯碱产能过剩已成为行业共识,加上当前碱厂利润较好,玻璃厂缺乏囤货意愿,主要保持安全库存以供生产。另一方面,大型玻璃集团可通过进口碱补充库存。据了解,前期进口碱到岸、包装后成本不足1800元/吨,相比于当前现货价格优势明显。 刚需方面,浮法、光伏玻璃产能维持增长。浮法玻璃消费呈现旺季不旺特征,9—10月库存抬升趋势超季节性。近期库存略有累积,但需求未出现明显回落,现货价格缓慢下滑,盈利仍可维持,目前看产能仍将维持高位,对纯碱消费有支撑。光伏玻璃下游组件厂受海外订单减少及国内装机放缓影响,开工率有所下滑,而光伏玻璃库存相对适中,产能仍有扩张。整体看,重碱刚需维持缓慢增长态势,结合供给预期,预计最晚12月重碱库存将加速累积。 综上,经历了连续上涨后,纯碱期货近月合约基差已经明显收缩。11月合约临近交割,买盘报价可以看作产业买方交割库提货的意向价格,目前在2050元/吨左右。12月合约已上行至2000元/吨附近,价格已经逼近11月合约。在此情形下,预计后续期货走势将更多取决于供需因素而非宏观情绪。考虑到金山和远兴的新产能投放,预计最晚12月开始重碱库存偏低的状态将会扭转,纯碱价格或重回下行趋势。建议上游企业积极把握套期保值机会,合理规避价格风险。(作者单位:长江期货) 分析人士:理性看待本轮反弹 资深记者 韩乐 经过10月份的连续大幅下挫后,本周纯碱现货市场出现企稳信号,市场主流报价在2200元/吨附近,个别厂家出厂价上涨50元/吨。 市场人士表示,短期纯碱市场价格企稳并不让人感到意外。“10月纯碱现货价格下跌幅度近900元/吨,价格连续下行后已临近个别高成本纯碱企业的生产成本,价格暂时企稳是合理的。”业内人士说。 “从基本面看,纯碱价格止跌企稳主要是受供应边际减少的支撑。”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胡鹏表示,上周青海地区昆仑碱业、发投碱业、盐湖镁业装置开工率临时下降,市场供应呈现下降趋势,本周累库幅度有望降低。供应压力减弱,上游企业进一步降价的意愿不足。 对此,申万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陆甲明表示,从上周开始,西北几套大体量纯碱装置都存在降负操作,行业平均开工率从94%下跌至89%,供需端的收缩预期使得市场自发对之前悲观预期进行修复。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相较于前几周,纯碱现货价格企稳后,部分低原料库存企业采购积极性略有提升,下游对纯碱现货走低的预期略有减弱。 “从需求端看,目前纯碱下游需求维持小幅增长的趋势,年内纯碱需求有望增加近200万吨。”胡鹏表示,具体看,目前轻碱下游需求保持相对稳定,重碱需求小幅增加。截至2023年11月7日,国内浮法玻璃在产日熔量为172410吨,光伏玻璃在产日熔量为95560吨,浮法和光伏玻璃日熔量之和为267370吨,较年初增加28530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纯碱下游的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需求都处于稳中向好的态势。其中,纯碱最大的下游浮法玻璃供应回升至高位,生产利润小幅增加,目前浮法玻璃现货平均利润为435元/吨。 “随着浮法玻璃期货价格上涨以及日熔量回升,对纯碱的需求呈现稳中略升的趋势。同时,从国内宏观政策预期看,保交楼、保刚需将对玻璃的需求产生实质性利好支撑。”陆甲明说。 “目前看,重碱刚需支撑较强。”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周小燕表示,纯碱现货价格下跌后,玻璃利润好转,再加上玻璃厂原料库存低,对跌价后的现货接受意愿增加,近期采购情绪修复,企业有小幅补库动作。但后续纯碱供给会有所回升,预计玻璃厂的采购策略依然是少量频繁补库。 胡鹏认为,在纯碱新产能进一步投放之前,短期下游需求的增加对纯碱价格有一定支撑。 除了需求端的支撑外,当前纯碱市场的驱动主要在于供应端的变化。“新产能投产进度和已有装置检修情况对价格影响较大,而供应变动的核心逻辑在于生产利润。现货价格在成本线上方运行的时候,企业维持高开工率的意愿较强;当现货价格跌至成本线下方时,部分企业会选择减产以降低亏损。”胡鹏说。 展望后市,陆甲明认为,目前纯碱市场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短期供给收缩持续的时间和范围。“在西北大厂降负之前,西北地区的纯碱库存仍处于快速累库的态势。不过,随后的降负使得市场看到了供需平衡的希望。同时,行业人士也在观望后市是否有更多企业进行检修和降负操作。”他称。 “后期纯碱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仍在于供应端,需密切关注新产能投放进度和已有装置的检修情况。”胡鹏表示,除了新产能投放和现有装置检修的影响之外,后期内外价差导致的纯碱进口量增加投资者也要重点关注。“若价格反弹超预期,下游玻璃企业或继续增加纯碱进口。” 在陆甲明看来,纯碱后市价格走向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供给短期增加较快,单纯依靠检修等行为调节市场并非长久之计,更多的还是要通过光伏玻璃以及传统玻璃需求的恢复来平衡供需。另一方面,目前市场基差的修复并没有完成,但潜在的修复空间已经收窄。 “短期看,重碱库存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局部采购紧张,而供给何时恢复仍不确定,目前市场仍维持向上收复基差的行情,但也存在较大风险。”周小燕表示,当前高基差的矛盾已明显缓解,一旦供给端出现复苏信号,盘面的交易逻辑将快速转变。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纯碱仍处于产能扩张周期,期货价格快速反弹后振荡回落的概率较大,投资者需理性看待本轮反弹行情。
SMM 9月5日讯: 9月4日,三友化工在被问及“当前纯碱价格利润较好,理论上氨碱法制纯碱有1300块,公司9月是否还会按照计划检修”的相关问题,对此,三友化工回复称,公司控股子公司青海五彩碱业公司正在进行检修,检修时间3-5天,氯碱公司计划10月份检修,本部纯碱分公司暂无检修计划安排,以上检修预计影响公司纯碱产量2-3万吨。 据SMM了解,纯碱作为光伏玻璃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价格的波动对光伏玻璃的成本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自7月初以来,纯碱价格已经从此前的1900元/吨左右目前已涨至3400元/吨左右,给光伏玻璃生产成本带来较多影响,更高的成本支撑也带动光伏玻璃价格有所上行,加之光伏玻璃供应紧张而下游需求攀升的基本面带动, 截止9月5日, 2.0mm 镀膜玻璃 已经涨至18.5~20元/平方米,均价报19.25元/平方米,较此前低点上涨2.25元/平方米,涨幅达12.34%。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友化工在8月底还接受了投资者的机构调研,提及2023年上半年经营情况,三友化工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纯碱 171.02 万吨、粘胶短纤维 35.62 万吨、PVC(含专用树脂)19.95 万吨、烧碱 23.94 万吨、有机硅环体 4.92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0.14 亿元,利润总额 5.09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 1.55 亿元。 至于当前的纯碱的市场情况,三友化工表示,目前纯碱行业开工在80%左右,行业库存下降至 12 万吨水平,玻璃日熔量24.7万吨/天,环比增长。重质纯碱刚需支撑明显,轻质纯碱需求恢复,拿货积极性提升。 预计11-12月份市场承压,或有回落,后期走势主要取决于新增产能投放情况。 除了纯碱外,公司在有机硅方面也有所布局,有机硅三期20万吨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未来配套上游原料基地,同时向下游延伸,谋划建设下游产业园,向精细化、高端化、客户定制化方向发展。 提及当前的有机硅市场,三友化工表示,有机硅行业在此前持续亏损状态下,单体厂经营承压,检修企业增加,行业开工降至 71%-72%水平,现货供应阶段性偏紧,市场触底反弹,下游采购拿货积极性提升,行业库存降至6万吨。 后期在成本支撑、单体厂经营压力以及“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影响下,仍存一定上涨预期,但幅度还需根据终端需求跟进情况看。
自今年4月初以来商品期货便走出了一波流畅下跌趋势,由于行情来的太过突然不少交易者感到措不及防,甚至有私募未及时调整而出现净值大幅下降。 昨日,就连世界银行都发布报告《大宗商品市场展望》表示,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呈下行趋势,预计商品价格要较去年下降21%,这一趋势将保持到2024年。 根据文华商品指数来看,目前下跌走势已创出近两年以来的新低,不少品种的价格也以跌回上市以来的低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另一方面,宏观数据公布的4月份CPI和PPI双双震荡下行,也引起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不仅商品大幅下行,股指也出现震荡下跌。 需求持续下行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或将温和震荡下行 根据世行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显示,自今年1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已下跌14%,比2022年6月份创下的历史高位低32%,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跌幅。预计今年能源价格将下降26%,以美元计价的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预计为每桶84美元,较上年的平均价格下降16%。非能源大宗商品价格2023年将下降10%,2024年下降3%。 而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世界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助于全球总体通胀率的降低。但各国央行仍需谨慎,因为石油供应疲软、地缘政治危机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并带来通胀压力。 中金公司大宗商品首席分析师郭朝辉向媒体表示,近期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主要由需求预期及现实表现驱动。全球需求减弱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较为明显的压制,欧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收缩,能源需求承压,叠加美欧银行业危机蔓延、美国债务上限等风险因素,宏观预期进一步恶化,对海外油气形成压制,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上行。 他认为从短期来看,需求预期或将主导油价走向,当前已计价的悲观预期或许未能得到实际数据的支撑,并已有一定修正,若后续基本面并未进一步恶化,油价偏弱态势可能改善。 粮食安全问题凸显,价格上涨不利于贫困地区 在粮食价格方面,报告显示,尽管今年的粮食价格预计将下降8%,但仍将处于1975年以来的第二高位。以实际价值计算,现在是过去50年中粮食价格最高的时期之一。食品价格上涨加剧了粮食不安全,对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贫困人口产生了严重影响。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表示,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温和的冬季以及大宗商品贸易的重新分配,乌克兰危机后粮食和能源价格的飙升阶段已基本结束。但这对许多国家的消费者来说并无多少慰藉。按实际价值计算,目前仍是过去50年中粮食价格最高的时期之一。各国政府应该避免施加贸易限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收入支持计划而不是价格管制来保护最贫困人群。 目前4月份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27.2点,环比上涨0.6%,是自一年前以来的首次上涨。 对于粮食的短缺问题,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世界粮食短缺并没有得到显著改观。粮食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致命的。乌克兰危机给全球的粮食供应带来很大阻力,黑海粮食外运协议执行情况存在变数,加之气候变化难以预料,都给全球粮食价格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粮食供给不能得到基本保障,最不发达国家的粮食短缺可能重现。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