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个
中国储能网讯:火热的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又多了一款极具竞争力的系统产品。 9月6日下午,国内光储龙头阳光电源(300274.SZ)发布了全新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产品PowerStack 200CS系列。 据阳光电源方面介绍,PowerStack 200CS系统产品的循环效率突破了91%,单机全年多放电4500多度,能够大幅提升电站效益。此外,系统支持需量控制、虚拟电厂、峰谷套利、需求侧响应、功率因数改善等多种商业模式,以浙江经济模型测算,3.87年回本。 跟此前的PowerStack 工商业储能产品相比,阳光电源新一代200CS产品进一步强化了对AI技术的创新使用和融合,采用“智储一体”设计、“全栈一机”结构,拥有更智能的EMS调度能力、更优的智能温控系统、更强的安全防护。 具体来看,PowerStack 200CS搭载自研EMS智慧能量调度系统,采用En-grow算法,通过海量数据深度学习,快速生成最佳调度策略,确保调度收益最大化。同时支持光储充协同、站&云端策略协同,更好实现峰谷套利、需量控制等多种调度,经实地测试,提升10%电站收益。 系统将PCS嵌入电池柜中,通过新型碳硅合基模块、高效调制策略、超低磁损集成等技术,让PCS能量转换效率≥99%,系统充放电效率更高。 不仅如此,PowerStack 200CS搭配第二代智能液冷温控系统,电芯温差≤2.2度,系统寿命提升2年。搭载AI仿生热平衡技术,辅电能耗降33%,单机日省12度电。 在安装运维方面,PowerStack 200CS采用BMS、PCS、EMS一体设计,全栈自研,出厂前预安装&预调试,现场“一次接线、一键设置”即可并网。支持1—10机随心扩容,可面对面、背靠背,满足寸土寸金的工商业应用场景。 同时,PowerStack 200CS搭载阳光智慧能源云平台,随时随地监控运行状态及收益数据,动动手指即可远程设置调度参数。可在线配置站&云端策略,支持近&远端智能运维,免人工上站,节省运维成本。 在产品安全方面,产品PowerStack 200CS延续高标准满配安全设计,从电芯到整机、从系统到云端,“无死角”防护。电芯级AI健康管理,实时评估电芯状态,提前预警;“包级、簇级、柜级”三级过流电气保护,分级精准关断,将故障损失降到最小;在消防层面执行“一预、二泄、三消”。在数据安全上,“云、管、边”三重信息加密,数据0泄露。 在发布会现场,据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市场中心总经理许义国介绍,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依托全球领先的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打造专业储能系统,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提供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户用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业务足迹遍布中、美、英、德、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此前,阳光电源的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PowerStack 摘得全球储能行业权威奖项国际电池储能奖ees AWARD桂冠。 根据阳光电源公布的今年半年报显示,受储能市场和光伏市场的持续利好带动,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22亿元,同比增长133.06%;毛利率 29.42%,同比上升3.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54亿元,同比增长383.5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7.70亿元,同比增长478.81%。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澳洲GPS并网许可,签约南澳最大独立储能订单138MW/330MWh;签订英国825MWh储能大单;助力中国南网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广西崇左市板崇200MW/400MWh储能项目”一期成功并网投产等,为全球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国内工商业储能爆发前夜 可以看到,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已经驶入快车道。 据介绍,工商业储能是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用户侧的典型应用,其特点是距离分布式光伏电源端以及负荷中心均较近,不仅可有效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率,还可有效减少电能的传输的损耗,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不同于大规模储能调峰调频电站,工商业储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网峰谷差价来实现投资回报,主要负荷是满足工商业自身内部的电力需求,实现光伏发电最大化自发自用,或者通过峰谷价差套利。 从场景来看,工商业储能终端场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目前国内投资工商业储能积极性较高的群体主要有电动汽车充电站、大型工业/商业园区、大型耗电企业(多晶硅、半导体等)等。 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今年7月发布《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蓝皮书》的数据,2022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装机规模约2GWh,GGII初步预计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GWh,同比增长300%。 《蓝皮书》也指出,2023年以来,随着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工商业储能政策陆续出台及多地峰谷价差扩大,叠加部分地区政府对新建储能项目进行补贴,工商业储能经济性逐步显现。同时在能耗双控和限电背景下,企业对能源稳定性、独立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工商业储能逐渐为终端客户认知和接纳,工商业企业配储意愿不断提升。 截至2023年5月底,参与工商业储能的系统集成商企业已超200家,企业多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区域。 在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看来,工商业储能属于用户侧储能,储能产品以直销为主,面向的终端用户使用场景和需求多样,存在定制化程度高、安装环节繁琐、专业性强的特点,品牌、渠道和运维能力是储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相比集中式电力客户,大部分工商业客户群体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去评估产品质量和应对潜在的起火事故风险。同时工商业储能电站对后期智能运维和软件控制方面的要求更为苛刻,因此工商业储能系统对于锂电池的产品质量、软件要求相比电力、通信储能更高,除要实现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外,超长循环寿命、宽温度工作范围、高倍率、高体积能量密度也是行业需求方重点关注的指标。 此外,工商业储能系统需求方对锂电池和系统集成供应方的原材料、电芯到系统的设计经验、后端软件和AI技术研发、产品迭代能力要求较高。 在此次阳光电源新产品发布会中,业内人士也指出,尽管工商业储能已经驶入快车道,但仍然存在多重因素制约着行业发展,例如产品系统效率低,回本周期长;安装运维难,后续成本高;过度的低价竞争,忽视产品安全;泛滥的虚假宣传与承诺,产品性能和服务难保证等。
伟巴斯特于9月5日至10日(展馆:B3展厅C40展位;市区公共展示区:奥登广场,OP330展位)亮相2023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展(IAA Mobility 2023),在“创新赋能 智享未来”的主题下,展出其助力非凡驾乘体验的电气化、舒适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近年来,伟巴斯特通过战略措施,持续加强车顶系统领域能力并聚焦电动化领域,以实现未来进一步增长。 自2016年以来,伟巴斯特已经投资近10亿欧元以发展电动化业务领域专业实力。此外,伟巴斯特在持续开发车顶系统创新功能,以确保非凡的舒适愉悦驾乘体验,例如在自动驾驶等场景。 系统能力一览 通过未来座舱,伟巴斯特展示了其在电动化领域的专业能力。伟巴斯特为乘用车和商用车开发和生产高效的动力电池系统,能够灵活地响应客户的诸多需求。对于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伟巴斯特高压电加热器可以调节车辆座舱和动力电池的温度。集成在车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电池充电并为供暖系统供电,这既能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同时也减少了碳排放。可调光玻璃可通过一键开启实现遮光和通透状态切换,保护乘客免受灼热阳光照射。 未来动力电池创意 自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以来,伟巴斯特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可持续发展和电动化相结合的问题。在IAA车展上,伟巴斯特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展示并鼓励讨论分享,展示了一款由木材和可回收材料制成的“绿色”电池包。该展品突出了伟巴斯特的设想创意,即在其产品中负责任地使用可持续原材料,利用创新技术确保在产品生产线上节约资源,并促进回收重复利用。 车顶系统创新 伟巴斯特将几十年的车顶开发底蕴实力和独到的创新见解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车顶系统功能,在本次车展首次公开亮相。 伟巴斯特首次将氛围灯和可调光玻璃技术同时集成到车顶。此外,伟巴斯特还展出了目前公开已知的全球最大尺寸的可开启太阳能车顶。在敞篷车顶领域,伟巴斯特展出了集成高科技玻璃车顶的敞篷硬顶,重量更轻,开合速度更快,让天空景色一览无余。 作为车辆的最高部位,车顶也为自动驾驶传感器提供了理想的安装位置。伟巴斯特将自动驾驶所需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完美地集成到了车顶系统中,车顶不仅保持美观而且可配备热管理和高压水汽清洁功能。
日本14座工厂停产1天后,丰田汽车周三表示,这些工厂正在恢复生产。此前,因生产指挥系统出现故障带来零部件订单系统崩溃,导致工厂无法生产。 由于丰田采用精益生产系统,零部件均为按需生产,库存率维持在极低的水平,因此零部件订单系统崩溃造成其生产不得不中断。 当地时间2023年8月30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位于爱知县的本町工厂员工前往上班。 事件背后,外界不禁疑问,为何一个如此庞大的系统,因一个小小故障就会全盘崩溃?停产1天对丰田的影响有多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公开资料进行了整理。 为何订单系统故障会导致丰田全日本工厂停产? 根据外媒报道,订单系统在进行更新时发生了错误。但是丰田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只是说原因不是网络攻击。 去年2月,丰田也同样暂时关闭过日本14家工厂,当时其供应商之一,供应塑料零件和电子元件的Kojima Industries表示,其一台文件服务器感染了携带未披露威胁信息的病毒。 这次袭击引发了对日本供应链网络安全的质疑。 停产一天会有什么影响? 丰田今年的产量一直在稳步恢复,因此此次停产可能比2022年的供应链短缺造成的影响更大。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9日,日本爱知县丰田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本町工厂。 丰田在日本国内的产量今年上半年增长了29%,这是近两年来首次增长。丰田在日本生产从廉价的雅力士到最昂贵的雷克萨斯车型。根据公开资料,今年上半年,丰田在日本的产量约占其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天生产约13,500辆汽车,这还不包括丰田集团旗下的大发和日野的车辆。 根据丰田财报,其最近一个季度的平均全球汽车平均售价为26,384美元。简单计算,日本14家工厂停产一天相当于损失3.56亿美元。丰田尚未说明它将如何或是否会弥补损失的产量。 丰田的生产和供应商管理系统是什么? 丰田发明了带有“Kanban”系统的现代汽车组装线,用于通知供应商何时何地需要哪些零件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Kanban”在日语中的意思是招牌,开发该系统的丰田工程师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连锁超市Piggly Wiggly管理其搁架库存的显示系统中汲取了灵感。 丰田的精益生产和“just in time(准时零件交付系统)”已被整个汽车行业采用并被广泛研究。一开始,这种Kanban系统还是用纸质工作流程记录,20多年前开始,升级为基于互联网的实时“e-kanban”系统。 自领导层过渡以来,丰田还面临哪些其他问题? 佐藤恒治于4月接任丰田章男成为新任社长。此后的几个月里,即使该公司希望着眼于全面改革应对电动汽车和相关制造挑战的方法,但收效甚微。 当地时间2023年4月7日,日本东京,丰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佐藤恒治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宣布丰田新的管理政策和方向。 4月,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发布公告称:“大发面向海外市场开发的车型(4款)的侧面碰撞试验认证申请存在欺诈行为。”具体情况则是这4款测试车型在进行碰撞测试前,相对量产版本进行了额外“改装”,其车辆前排车门内衬区域被故意改装成带凹槽的缺口。在侧面碰撞中,由于车辆经过了这样的改装后,可能会更有利于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 而这些大发车型有些以贴牌丰田标的形式出售,涉及车辆8.8万辆。 5月,丰田又因为配置用于跟踪服务的云系统时出现错误,无意中暴露了200多万丰田车主在互联网上的客户数据。 自丰田章男卸任社长以来,新任社长带领下的丰田问题频发。对于此次的“系统故障”事件,看似偶发,实则暴露出丰田当下的管理和运营环节出现了潜在漏洞。 对于此次“系统故障”,也有猜测称,这是由于日本向公海排放核污水遭外界不满,而对其最大的生产制造巨头展开的攻击。
[汽车之家 资讯] 8月29日,我们从哪吒汽车官方了解到,其已完成总额为70亿元人民币的Crossover轮融资。 在不久前,哪吒汽车在其举办的科技日活动中发布了浩智战略2.0的多项新技术和产品战略,涉及超算平台、滑板底盘、电驱系统、增程器、热管理系统五大板块。其中,超算平台方面,浩智2.0超算系统先期会在2024年量产首发山海平台(Gen.1 EEA)融合域控系统,包括网关域控和中央域控两个部分。融合网关域控主要由恩智浦S32G3汽车网络处理器、9路以太网+14路CAN-FD总线协议等部分组成,具备智能网关、动力控制、能量管理、车身控制、OTA在线升级、智能诊断等多项功能。中央域控内嵌了英伟达Orin-X芯片等硬件,可实现高速领航、记忆泊车、城市领航等功能。另外哪吒还计划到2025年进一步量产发布第二代山海平台(Gen.2 EEI)中央超算系统,新系统具备1000TOPS以上的算力,进一步优化领航辅助功能的体验感。 而基于浩智战略的全新滑板底盘平台采用一体化压铸形式打造,焊点和钣金件更少,有助于提升底盘轻量化效果和扭转/弯曲刚度,基于这款滑板底盘可开发轿车、SUV、MPV多种车身形式。另外系统还将搭载智能座舱、250千瓦高压电机、热泵空调和1000TOPS算力的超算平台,可实现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其高压电机还具备3.5秒左右的0-100km/h加速表现。在电驱系统方面,浩智电驱包括180kW 400V电驱系统和250kW 800V高压SiC电驱系统2款电驱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器,结构紧凑。400V或800V SiC碳化硅充电平台搭配CTC(电池与底盘一体化)电池系统,理想环境下充电5分钟能够延长200公里续航,让整车总续航有望超过1000公里。 考虑到长途行驶需求和避免充电焦虑,哪吒汽车未来仍将持续提供增程式插混车型。即将在2023年11月发布的HZ2.0第二代浩智增程器系统将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发电功率约在50-60千瓦之间,油电转换率(每升汽油的发电量)3.26kWh/L,而转换率更高的第三代增程器计划将在2025年推出。哪吒还将持续在多个方面升级,计划在2024和2025年分别推出2.0和3.0版本的热控系统。与此同时哪吒汽车旗下的零部件公司浩智科技的新工厂将在今年9月正式投产。第一期已建成年产能具备10万套域控制器、15万套增程器总成、15万套电驱总成、15万套电控系统、30万套热管理系统的生产能力。(编译/汽车之家 周易)
据外媒报道,继英国之后,福特在德国也获得了销售“Level 2+”级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该功能可以让驾驶员实现脱手驾驶。 福特在8月28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KBA)已批准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其BlueCruise技术。拥有BlueCruise功能的福特汽车将能够在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上实现脱手驾驶,即司机无需将双手放在方向盘上。Mustang Mach-E纯电动汽车将成为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福特车型。 福特欧洲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负责人Torsten Wey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的超过100万公里的测试数据是该技术成功在德国获得审批的基础。” 使用BlueCruise时,司机依然需要留意道路情况。如果司机在驾驶时睡着或使用手机,车内的红外线探测器将探测到分心驾驶行为,并发出声音警告。如果司机不予理会,车辆会通过轻微刹车进行提醒。 使用BlueCruise功能需要付费,车主可以选择按月缴费或按年缴费。未来,该系统也可以在购车时一并开通,届时其费用应该会有所降低。 此前,其他一些品牌也在德国获得了Level 2+驾驶辅助系统的审批,例如宝马就在今年6月获得了KBA的批准,该公司的脱手驾驶系统将可以用在特定的高速路段上,限速130公里/小时。 2022年5月,奔驰在其S级和EQS车型中搭载了“Drive Pilot”系统,从而实现了Level 3级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让车辆行驶在多车道道路上,而司机可以看电影或操作手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