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海星股份2023半年度报告显示,1-6月营收为8.98亿元,同比减4.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3755.35万元,同比减71.60%。 净利同比减少,主要原因为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部分产品出货量有所下降;电力市场化交易导致公司上半年用电成本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为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客户黏性,抢抓订单,公司下调产品销售价格,导致毛利减少,从而减少净利润。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尽管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下游新兴领域市场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但消费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下游客户去库存压力大,造成行业竞争加剧,不得不通过降价来获取订单,同时公司也面临了因电力改革带来的阶段性电费成本偏高的生产成本的压力,上半年公司营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同比均下降。 虽然外部市场环境不及预期,内部经营成本阶段性大幅上涨,但公司上下全体一心,紧紧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以“争先”为年度工作主题,适时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有序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深挖成本管控要点,全方位开展海星智造,聚合力,共奋进,勇争先,打造先锋团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推出股权激励,激发人才潜力 报告期内,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同时公司持续关注人才培养与发展,“星·领航”管理人员轮训班系列课程顺利完成,海星股份第二届“星·动力”训练营顺利开营;公司以人才盘点、后备梯队和任职资格认定为抓手,构建了多元、透明、公开、公平的职业发展体系,在保证组织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员工个性化发展。 (二)推进募投项目,提升公司产能 报告期内,公司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新一代高性能中高压腐蚀箔项目”、“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用高性能电极箔项目”按期推进,项目在设备效率、工艺周期、能源单耗、人均效率、节能降耗等指标方面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随着项目建设的逐步开展,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提高高端产品产出比例,满足市场需求,巩固行业地位。 (三)深化创新驱动,提升技术水平 海星研究院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依托,整合内外部研发资源,与多名国内外技术专家建立合作关系。上半年,研究院组织、协调实施跨部门攻关项目8项,前瞻性技术研究3项,部分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知识产权体系复审通过,上半年共申报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国际PCT专利4项,为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打造海星智造,推进敏捷生产 公司发布实施“海星智造(HIM)”计划,设立智造办,配置精益“铁三角”骨干,聘请外部专家团队,系统化、专业化、分阶段协同推动“海星智造”现场实施。HIM导向提高客户满意(QTS)、数字驱动、安全第一等重点目标,围绕敏捷生产及可靠设备两大支柱发展,聚焦消除浪费活动及IATF16949体系融合,全员全域行动,输出精益成熟度评价模型,53个项目及课题计划,助力公司降本增效。 (五)响应国家政策,绿色低碳运行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对于碳排放相关规定,坚持低碳环保的生产经营理念,匹配有与生产能力配套的环保和安全设施,以技术创新、流程改善等手段,降低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寻求产业链合作,提升竞争力 积极研判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加强与产业链优势企业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尝试寻求多种合作方式,有效利用行业资源,全面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 海星股份表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减少9,150.00万元至9,550.00万元,同比下降69.20%到72.22%。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减少9,050.00万元至9,450.00万元,同比下降75.43%到78.77%。 本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 1、上半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未见复苏态势; 2、为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客户黏性,抢抓订单,公司上半年下调产品销售价格; 3、电力市场化交易导致公司上半年用电成本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4、公司积极面对实际经营压力,一季度主动实施阶段性减产措施,固定成本分摊较高。 综上,导致半年度整体盈利水平下降。

  • 海星股份:公司产品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 后者可应用于6G等相关领域

    海星股份3月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电极箔是铝电解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铝电解电容器可应用于6G等相关领域。 此前,海星股份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称,针对客户研发的6G产品,公司的高性能电极箔已经技术完全成熟,且能直接应用。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会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海星股份2022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3.18亿元,同比上升8.56%;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上升17.67%;扣非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上升4.69%;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75亿元,同比下降14.2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483.79万元,同比下降24.1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644.38万元,同比下降46.85%;负债率18.0%,投资收益1000.02万元,财务费用-1054.03万元,毛利率26.36%。 海星股份的主营业务为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月20日,中邮证券发布研报称,给予海星股份(最新价17.90元)买入评级,目标价格为25.2元。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深耕四十余年,国内电极箔行业引领者;2)扩产加速,2025年公司化成箔产能有望达到约6000万平方米;3)四川限电叠加消费电子行业下行,公司三季度业绩有所下滑;4)消费电子迎来拐点,新能源打开化成箔市场空间;5)能耗、环保日趋严格,海星股份有望强者恒强。风险提示:扩产不及预期,四川水电不足导致限电,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充电桩渗透率不及预期,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