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从矿业巨头到能源巨头,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开始追捧“白氢”,即天然氢气。随着人们对这种资源潜力的关注不断升温,支持者认为白氢有望彻底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白氢与化石能源一样,是自然界天然产生的氢气,存在于地球表面以下。这种长期被忽视的资源大约在40年前在非洲马里被意外发现,由于纯净的氢气不含碳元素,其燃烧后只会产生气态水。 近年来,投资者对新兴天然氢行业的兴趣迅速上升。过去一年里,一些大公司已经开始支持该领域,包括矿业巨头力拓、福特斯克金属集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英国石油的风险投资部门,以及比尔·盖茨创立的“突破能源投资基金”。 根据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研究报告,目前全球多个国家正在进行天然氢的勘探,加拿大和美国在过去一年里项目数量位居领先地位。分析人士预计,今年将是关键一年,业内人士希望能够通过勘探活动尽快找到这种稀有的气体。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天然氢的清洁能源潜力。批评者指出了潜在的环境问题和分销挑战。国际能源署(IEA)警告称,天然氢“可能过于分散,难以以经济可行的方式进行开采”。 Rystad Energy氢能研究主管Minh Khoi Le表示,目前很难预测天然氢是否能在2025年兑现其承诺,“我认为去年是天然氢领域变得真正有趣的一年,因为那时很多公司开始规划钻探和提取测试,也开始有大型参与者加入。” “不过,自那以后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只有少数公司真正开始了钻探。”Le去年曾形容全球对天然氢的争夺为“白色淘金热”,他说,尽管过去12个月没有重大突破,但投资者兴趣的增长可能会带来有意义的成果。 Le告诉媒体,“现在,我们开始看到一些公司获得投资,有资金支持他们的钻探项目。因此,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天然氢是否可行’的答案,今年可能就能得出初步结论。” 长期以来,氢气被认为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潜在能源之一,目前大多数氢气依旧依赖燃烧煤炭和天然气制取,这种被称为“灰氢”,但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如果加上碳捕获技术,产生的氢被称为“蓝氢”。而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氢气,被称为“绿氢”。不过,由于成本高企和经济环境不利,绿氢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去年8月,澳大利亚的HyTerra公司宣布,获得了来自福特斯克金属集团2190万美元的投资,资金将用于扩大勘探项目。福特斯克发言人表示,公司进军天然氢领域符合其“探索零排放燃料”的战略承诺。 福特斯克还承认,目前仍需更多工作来全面评估天然氢的排放特性,但将这项技术描述为“加速工业脱碳的有前景机会”。与此同时,年内早些时候,英国石油的风险投资部门BP Ventures领投了英国天然氢初创企业Snowfox Discovery的A轮融资。 而法国初创公司Mantle8也最近获得了340万欧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中有比尔·盖茨创立的突破能源投资基金。突破能源投资基金的首席技术官Eric Toone表示,基金支持Mantle8和美国初创公司Koloma,因为天然氢的潜力可能“开启一个清洁、本地化能源的新时代”。 Toone还表示,“氢气本身就是纯粹的反应能量。如果我们拥有足够多、且价格足够低廉的氢气,几乎什么都可以做。制造金属、生产燃料,甚至制造食物,且排放比传统方法少得多。” “我们知道天然氢广泛存在,不仅限于零星分布。早期勘探已经在六大洲发现了天然氢。当前挑战是如何高效提取、如何安全运输,并建立起利用它的系统。” Mantle8的高管Aurian Durbuis表示,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看,势头确实在增强,“确实,兴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考虑到当前绿色氢气领域的困境。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解决方案,这对我们有利。” “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找到可开采的储层——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术语来说。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Durbuis说道,“我们预计将在2028年钻探,希望那时能出现‘欧几里得时刻’。如果届时能找到高浓度、高压力的氢气,那么一切都将被彻底改变。” 不过,行业组织氢能科学联盟(Hydrogen Science Coalition)表示,天然氢的勘探仍处于“萌芽阶段”,即便如此,大规模发现可提取的高纯度氢气的可能性仍然“相对渺茫”。 联盟成员、科学家Arnout Everts指出,“如果拿美国页岩气革命作类比,即便未来能有大规模发现,实现工业化生产也可能需要几十年。”该组织警告称,追逐天然氢的热潮可能会分散人们对当前急需的可再生氢气的注意力,后者对于当前工业脱碳至关重要。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对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持续发展氢能产业提出建议。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路径。氢能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具有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是实现我国能源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径。同时,氢能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等领域,对推动“双碳”目标达成、带动产业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整体来看,我国已在政策体系、核心技术、氢能供应及示范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形成涵盖氢能制、储、输、用及燃料电池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生态,氢气供给能力、加氢站和燃料电池商用车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但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亦面临产业链资金垫付压力大、车用高纯氢保障能力待提升等问题。 对于可持续发展氢能产业,张国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产业链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支持力度。 支持国家中长期国债用于民营企业技术研发及日常运营,支持各类投资机构设立主要投向氢能领域民营企业的投资基金;支持金融机构为氢能领域民营企业提供创新型信贷产品、专项债券和担保支持等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奖补资金发放机制,及时发放奖补资金。 建议国家及地方加快拨付奖励资金进度,跟踪监督奖补资金拨付到位情况,专款专用。此外,建议政府结合产业形势和发展需求,尽早发布后续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支持政策,避免出现政策空窗期,打击产业发展信心。 三是打造低成本氢气供应保障,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建议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建立多渠道、稳定、经济的多元氢能供应体系,同时通过鼓励离网制氢、电价优惠等措施,加大绿氢供应,稳步提升绿氢供应比例。建议积极鼓励探索经济、高效、安全的储氢与运输技术,推动52Mpa长管拖车、低温液氢及输氢管道等高效储运应用,在国内现有输氢管道基础上,推动长距管道和短距管道联通协同,提升氢能输运效率,降低成本;在加氢站方面,鼓励油氢合建站、制加氢一体站等多元模式发展;打造全国性氢能资源供需交流平台,实现氢能供应与燃料电池汽车实际用氢需求精准匹配。 四是开展氢能高速及其它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 氢能高速是加速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探索市场化商业运营模式的关键举措。当前山东、陕西等已出台免收高速通行费等支持政策,但运营范围仍集中在较小区域内,区域间未形成有效联动,建议强化全国范围内的氢能高速示范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国氢能高速示范路线、氢能供应等。国家层面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内容包括全国范围内高速费减免、奖励后终端氢气加注价格控制在25元/kg以内,高出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等。重点示范线路适当超前布局加氢站,同步开展边坡光伏现场制氢等先进模式试点应用。 同时,建议鼓励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围绕物流及工业园区,推动重型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机械试点应用;此外,鼓励拓展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船舶、低空、航天等场景的示范应用。 五是推进氢能在工业及电力等领域的多元化示范应用。 建议鼓励先行先试,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积极开展储能领域和发电领域商业化推广、逐步探索冶金、化工领域替代应用。
微软宣布,它已经与ESB达成了一项协议,ESB位于都柏林的数据中心电力控制和管理大楼将由零排放的绿色氢能源供电。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点项目将首次使用氢燃料电池为微软在欧洲的数据中心供电,在八周的时间内为微软都柏林园区提供高达250KW的清洁电力。ESB的零排放氢燃料电池将储存的绿色氢转化为电能,唯一的副产品是纯净水。氢燃料电池旨在取代柴油发电机,不会产生碳排放,也不会产生有害的当地空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在全球能源市场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目前全球多个地区在建及规划绿氢项目均显著增长。财通证券表示,绿氢环节具备高增长、大空间的属性,国内外大型绿氢项目的上量,电解槽和压缩机环节能够充分受益放量,密切关注上游制备氢气的环节,核心设备电解槽,建议密切跟踪电解槽招标和订单落地情况。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石化机械 开发的成套碱水制氢装备及PEM制氢装备已经成功推广应用。 宝泰隆 氢气提纯和充装装置项目于4月份完成联动调试,氢气的回收率达到80%,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加氢加油充电示范站项目于7月份破土动工。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