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据外媒报道,据多封邮件及一份公司文件显示,陷入困境的日本车企日产汽车已请求部分供应商允许延迟付款,以期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这一举措凸显出日产汽车正急于改善现金流。 据往来函件及知情人士透露,日产汽车近期已向英国与欧盟地区部分供应商提出延长付款周期的要求。相关邮件显示,此举旨在增强公司在第一财季(4至6月)末的现金储备状况。据悉,在今年3月上一财年结束前,日产也曾向供应商提出类似要求。 企业向供应商请求延长付款期限并不罕见。日产在给路透社的声明中称,此次是通过提供激励措施的方式,与部分供应商达成更灵活的付款条件安排,旨在优化企业现金流,且无需供应商承担额外成本。 日产明确表示:“供应商可自主选择立即收款,或选择附带利息补偿的延期收款方案。” 邮件显示,日产为供应商提供两种选择:一是接受延期付款并获得更高金额;二是按时收款,这种情况下汇丰银行(HSBC)将先行支付,日产随后向银行偿还本金及利息。汇丰银行在日产今年3月提交的文件中被列为合作银行之一,该行拒绝对客户事务置评。 这些函件信息详细揭示了日产的短期现金储备策略,尽管这意味着未来可能需要向供应商支付更多款项。根据领英(LinkedIn)资料,这些邮件往来主要在日产英国和欧盟员工之间进行,涉及采购和财务部门人员。 本月,一名员工在邮件中告诉同事,日产供应商“再次”被要求延长付款期限,这符合“日产首席执行官自上而下要求”的增强自由现金流的目标。不过日产对此表示,其首席执行官并未对各地区的职能任务作出具体指示。 该员工称,6月的付款将延迟至8月15日,随后补充称部分款项将推迟至9月。该员工还表示,相关请求已于本月初发出,但供应商不会被强制要求接受延期付款。 东海东京情报实验室高级分析师Seiji Sugiura表示:“这显示出日产在融资方面面临困境,他们似乎想尽可能推迟当前开支。” 日产则在声明中称,正采取紧急行动恢复业绩,重塑更精简、更具韧性的公司架构。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公司旨在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应对转型成本和偿还到期债券。” 日产预计本季度汽车业务自由现金流将录得5,500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的负值,较去年同期3,030亿日元的负值进一步恶化。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Jeremie Papin 5月曾表示,按典型季节性规律,第一财季预计是日产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但公司目标是在2026财年实现自由现金流转正。 目前尚不清楚日产是否也向其他地区供应商提出了类似请求、联系了多少供应商以及寻求的延期期限。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日产此前已因监管机构发现其存在对数十家供应商违法少付款项的情况,面临付款问题的审查。 日产2024年10月的一份公司文件显示,通过与英国和欧盟十多家公司延长付款条款,预计可增加至多5,900万欧元自由现金流,其中包括ManpowerGroup英国子公司和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等。 截至今年3月底,日产持有2.2万亿日元(约151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而本财年面临约7,000亿日元的债务到期。三大评级机构均已将日产债务评级降至“垃圾级”,日产本月在文件中称,任何进一步降级都可能使其未来融资计划复杂化。
身处“全球十大车企”末位的日产汽车(Nissan),周二发布1999年以来亏损最严重的年报,同时宣布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裁员、关厂和减产等措施。 作为背景, 25年前的日产汽车一度濒临破产 ,最终在法国雷诺公司的注资和改革下扭亏为盈,这也是全球企业重组的经典案例。作为当年“日产复兴”计划的核心人物,前日产CEO卡洛斯·戈恩在2018年遭到日本警方逮捕,随后在2019年弃保潜逃至今。 戈恩事件后,日产在接踵而来的汽车行业“大变局”中未能拿出改革的魄力,逐步走到今天的困境。 巨亏!宣布2万人大裁员 日产汽车报告称, 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4财年中,公司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 ,上一年同期盈利4266亿日元。根据统计,这也是日产自1999财年巨亏6844亿日元后的最大财年亏损。 (来源:日产财报) 公司将业绩骤降归因于主要市场(美国、中国)的销量疲软,以及对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日本的资产进行评估后的减值影响。日产在最新年报中,一口气计提了4670亿日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作为预期中的重组动作, 日产汽车宣布名为“Re:Nissan”的复兴计划 ,核心目标是合计削减5000亿日元的各类开支和固定成本,并在2026年财年实现营运利润和现金流转正。 日产同时宣布,计划到2027财年前共 裁员2万人 (包括去年底已经公布的9000人裁员计划),并将 整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 ,年产能将从去年的350万辆 降至250万辆 。公司强调,转型的关键在于供应链重构, 后续将减少供应商数量来扩大单家采购规模 。日产计划到2035财年将零部件复杂度降低70%,并大幅缩短开发首款车型的周期至37个月。 日产还将暂停2026财年后的产品开发活动,临时动员3000名员工专注成本削减计划。 作为参照,日产在1999年的“复兴计划”中裁员2.1万人,并关闭了多间工厂。 翻倍增加的裁员力度,也显示日产新CEO伊万·埃斯皮诺萨与前任内田诚的改革思路分歧,埃斯皮诺萨于4月接任公司掌门一职。内田诚在去年底宣布9000人裁员和减产20%的计划后,曾遭到“不够激进”的批评。 关税阴霾加剧冲击 日产此前也曾寻求与本田联盟,但“合并成立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谈判仅过了数周就彻底散伙。 部分投资者正在展望 日产与iPhone代工厂富士康的潜在合作机会 。前日产高管关润,目前正是富士康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战略官,曾表示希望能与日产建立合作关系。 埃斯皮诺萨也在早些时候的媒体圆桌会上表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和电动车软件开发成本的上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没有禁忌”。 面对重大重组和“特朗普关税”的双重打击,日产表示目前无法确认财年业绩指引。公司同时预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汽车和零部件征收关税的政策,可能带来 最多4500亿日元的影响 ,已经包含在对当前财季营业亏损2000亿日元的预测中。
由于销量下降、成本上升等因素,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日前已下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3财年的销售和利润预期。 在上周五(4月19日)的一份声明中,日产指出,“预计销量已降至344万台,净收入降至12.6万亿日元(合816亿美元),营业利润降至5300亿日元,并且, 预计2023财年的净利润将下调至3700亿日元 。” 而此前,该公司对该财年的预计收入为13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为6200亿日元,净利润为3900亿日元。 该公司表示,之所以做出这一下调, 是因为销量下降、支付给供应商的成本上升等因素 。 在今年2月时,日产汽车就已经将2023财年的销量预期从370万辆下调至355万辆,当时给出的理由是“暂时的物流中断和竞争加剧”。 据悉,日产将于今年5月9日公布2023财年全年业绩。 新商业计划 目前,在电动汽车领域探索的诸多车企正面临着行业动荡。去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得益于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上月25日,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宣布最新战略,承诺提高公司全球利润的同时还提到, 日产的目标是到2030年以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同的价格生产电动车型。 同时内田诚也指出,日产在中国市场遇到了困难,“在过去的五个月里,销量情况有所改善,但我们的产能仍然过剩。” 内田补充道,“通过与(中国)合资伙伴的合作,我们将继续优化我们的生产水平,并开发能够让我们在市场上增长的产品。” 上周五(19日)的时候,该公司强调,根据其最近的新商业计划, 它的目标是到2026财年末,将全球年销量增加100万辆,并加速向电动汽车的过渡。 声明称,“为了成功实现该计划,日产将采用更有效的方式与供应商合作。” 日产的竞争对手本田汽车上月也表示,正在探索在电动汽车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应对“难得一遇”的行业动荡。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