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C50风向指数调查:1月新增信贷规模有望保持高位 调整口径后M1走势趋平稳

    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市场预计1月信贷“开门红”力度或不及历史同期,但仍处于年内较高位置,社融继续受政府债支撑。其中,市场机构对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值为4.45万亿元,同比少增0.47万亿元;另对1月新增社融的预测中值为6.43万亿元,同比少增0.04万亿元。 物价方面,市场料CPI同比增速低位上行,PPI降幅继续收窄。具体来看,市场机构预测1月CPI中值为0.5%,PPI同比降幅或收窄至-2.2%。业内人士认为,本轮“以旧换新”以来,汽车、家电等政策扶持的消费呈现脉冲式增长。新年“以旧换新”加力,可能继续推动政策补贴类商品的销售增长,但消费整体抬升依然取决于收入预期。 “C50风向指数调查”是由财联社发起,由市场中的各类研究机构参与完成,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场机构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数据的预期。共有近20家机构参与本期调查。 1月信贷“开门红”力度或不及历史同期,但仍处年内较高水平 2024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0.99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1.17万亿元下降15%。 从本期来看,市场预测1月信贷开门红成色不弱,虽不及历史同期,但仍处于年内较高位置。具体来看,市场机构对2025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值为4.4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4.92万亿元少增0.47万亿元,机构预测区间为4万亿至5万亿元。 受季节性因素驱动,1月往往是信贷大月,主因商业银行年初信贷额度充裕,为了抢占优质客户和完成全年目标,倾向于一季度集中投放,形成传统旺季。 多家市场机构预测,受地方化债叠加春节错位影响,企业端信贷需求制约,1月信贷“开门红”力度或不及历史同期,但规模增长相对合意。 一方面,化债资金开始落实,信贷需求有所减弱。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企业贷款来看,1月13日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已经开始启动发行用于置换隐性债务,预计1月企业信贷继续同比少增。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结合1月PMI数据,生产端回落且低于去年同期,预计1月企业短贷环比上行、同比少增;1月开工率数据环比表现强于季节性,绝对水平略逊2024年同期,预计1月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 另一方面,2025年春节较早,假期地产销售相对低迷,对新增居民中长贷形成干扰。高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3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2.72%,显示楼市交易弱于往年。 “读数上,考虑到1月受春节影响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少2天,叠加地方政府隐债置换拖累对公贷款增长,预计1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在5万亿左右,体量同去年大体持平,规模增长相对合意,开门红成色较好。”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政府债发行前置支撑社融增长,调整口径后M1季节性扰动消退 2024年12月,社融增量为2.86万亿元,而2023年12月的新增社融规模为1.93万亿元。 本期调查显示,市场机构对2025年1月新增社融规模预测中值为6.43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6.47万亿元少增0.04万亿元,参与机构预测区间为5.8万亿至7.2万亿元。 多家市场机构预计,由于地方专项债发行同比提速,1月社融增量或受政府债继续支撑。 鲁政委表示,从政府债券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2025年一季度政府债发行节奏将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速,预计1月政府债同比多增。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自2025年1月起启用新口径M1,即在先前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华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近几年来看,新旧口径M1同比增速走势接近,但新口径M1增速走势更加平稳。其预计1月新口径M1增速1.2%,旧口径M1增速-5.7%。 “旧口径M1增速暂时性大幅走低,主要因2025年春节较早,不少企业节前发放年终奖会使单位活期存款阶段性明显下降。新口径由于计入个人活期存款,年终奖发放时点的错位对其影响很小,因年终奖是将单位活期存款转变为个人活期存款。”廖志明表示。 浙商证券研究所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预计,受春节错月的影响,M1增速可能录得一年中较低值,调整口径后,虽然M1数据仍然会回落,但下行幅度明显收窄。其预计调整口径后1月M1同比增速为-0.3%,对市场情绪影响有所减弱。 1月CPI同比增速或低位上行,PPI降幅继续收窄 2024年12月,CPI同比上涨0.1%,涨幅较11月收窄0.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至0.4%。 从同比读数来看,市场机构预测2025年1月CPI中值为0.5%,预测区间为0.3%至0.6%。 对于1月CPI同比增速企稳向上,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临近春节部分食品价格上涨,汽油价格也随国际油价上升而出现上涨,且考虑到春节错位效应,1月CPI同比将有一定程度抬升。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1月猪肉、蔬菜价格震荡上行,但节前整体表现弱于季节性。 孙彬彬表示,消费端进入季节性旺季,但由于供给充足,散户和集团出栏积极,“杀年猪”等需求对猪价支撑有限,节前猪价上涨较弱。 此外,前期高菜价可能导致果蔬种植增加,且节前天气晴好,果蔬供应充足,多数蔬菜价格平稳,仅个别菜上涨,价格上涨弱于季节性。结合消费动能来看,其预计1月CPI环比0.8%,同比0.6%。 鲁政委也表示,1月春节前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弱于季节性,猪肉价格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仍延续下降,同时蔬菜价格涨幅不及往年春节前。综合来看,其预计1月CPI同比录得0.6%。 展望未来,业内预计节后猪价、以及果蔬价格可能季节性回落,综合考虑春节错峰影响,2025年2-3月CPI同比增速或分别为-0.2%和0.6%。 PPI方面,2024年12月PPI同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至-2.3%。本期调查显示,参与机构对2025年1月PPI同比预测中值为-2.2%,预测区间为-2.4%至-2%。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1月原油价格受OPEC减产影响环比增长9%,对PPI形成一定支撑,但受低基数效应影响,PPI降幅或继续收窄。 数据显示,2024年1月PPI环比下降0.2%,与2023年11、12月环比相同,均为环比负增长,低于三季度各月环比增速,对本月形成低基数效应。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本月存在低基数效应,高频数据显示重要原材料价格涨跌互现,尤其石油价格显著上涨,叠加国内需求无明显改变,工业生产价格同比增速继续底部徘徊。” 截至1月24日,黑色系商品价格继续回落,焦煤、焦炭、螺纹环比-5.9%、-6.8%、-1.4%;水泥和玻璃价格分别环比下跌4.8%和0.6%;有色金属价格回升,铜、铝环比分别录得0.5%、0.9%。 廖博表示,从供需平衡角度看,目前政策强度更多指向提振信心,对终端需求和供需缺口弥合的实质性改善仍需观察,特别是具有针对性的增量地产、消费等总需求侧政策陆续出台,才有可能进一步判定PPI的筑底信号。

  • C50风向指数调查:11月新增信贷或同比少增 政府债放量带动社融增速回升

    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11月新增信贷或偏弱,社融增速小幅反弹。其中,市场机构对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值为0.94万亿元,同比少增0.15万亿元;另对11月新增社融的预测中值为2.88万亿元,同比多增0.43万亿元,其中8成机构预测社融累计同比增速或小幅反弹至8%。 物价方面,市场料CPI同比增速或止跌上行,低基数效应下PPI降幅小幅收窄。具体来看,市场机构预测11月CPI中值为0.4%,PPI同比降幅或收窄至-2.8%。从资金面来看,“平时不松、月末不紧”的状态或仍将在12月持续,跨年资金大概率维持平稳,市场普遍预计年底前再度降准0.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较大,明年降息仍具必要性。 “C50风向指数调查”是由财联社发起,由市场中的各类研究机构参与完成,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场机构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数据的预期。共有近20家机构参与本期调查。 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或同比少增,市场预测中值为0.94万亿元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0亿元,较去年同期7384亿元下降32%。 从本期来看,市场机构对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值为0.9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1.09万亿元少增0.15万亿元,预测区间为0.6万亿至1.1万亿元,预计11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较10月的8%小幅回落至7.8%。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出台,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持续松绑,带动居民信贷投放,但11月信贷增速仍可能小幅回落,主要受企业端信贷需求制约。同时,地方债务置换也将拖累信贷读数。 从企业贷款来看,11月平均水泥发运率水平为37.3%,仍然低于去年同期的44.4%。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建筑业开工仍然较为低迷,预计企业贷款继续低位运行。” 地方债务置换方面。据悉,11月各省用于债务置换的特殊再融资债共计发行1.16万亿元,涉及银行贷款、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表示:“置换债务若贷款比例较高,或对信贷增速带来技术性扰动,而企业拖欠账款得以回收有望缓解现金流压力,但亦可能短期减少贷款需求。” 11月政府债放量或带动社融增速回升,市场预测新增规模中值为2.88万亿元 10月社融增量为1.4万亿元,而2023年10月的新增社融规模为1.84万亿元。 本期调查显示,市场机构对11月新增社融规模预测中值为2.8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2.45万亿元多增0.43万亿元,参与机构预测区间为2.5万亿至3.3万亿元,预计11月社融同比增速或小幅反弹至8%。 对于11月社融增速或小幅反弹,在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先爽看来,年内社融增速稳定主要依赖政府债净发行。 据悉,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年内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后,11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超过万亿,为本月政府债规模提供支撑。 根据高频数据,预计11月政府债净融资1.85万亿元,同比多增0.11万亿元。预计当月企业信用债融资0.3万亿元,同比多增0.16万亿元。 “假定2024年内新增2万亿元化债专项债发行完毕,年内盘活4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额度,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也将超过万亿”鲁政委预计。 展望明年,王先爽表示:“随着财政货币金融政策齐发力,信贷开门红支撑,明年一季度社融增速有望企稳回升,M2、M1延续回升趋势。” 11月CPI同比增速或止跌上行,低基数效应下PPI降幅或小幅收窄 10月CPI同比上涨0.3%,增速低于9月0.1个百分点,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回升0.1个百分点至0.2%。 从同比读数来看,市场机构预测11月CPI中值为0.4%,预测区间为0.2%至0.6%。值得注意的是,6成机构预测值落在0.5%-0.6%。 对于11月CPI增速或止跌上行,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分析,拉升因素在于两方面。 一是低基数效应。据悉,2023年11月CPI同比增长-0.5%,对本月形成了明显的低基数效应。二是9月末10月初,国家密集出台对经济刺激政策,在对长期经济企稳起到带动作用的同时,短期内由于房价止跌、A股指数上涨,对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速起到拉升作用,益于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消费需求扩张推动价格上涨。 从PPI来看,10月PPI同比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至2.9%,为2023年12月来新低。本期调查显示,参与机构对11月PPI同比预测中值为-2.8%,降幅较10月环比有所收窄,预测区间为-3%至-2.5%。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判断,11月国内商品市场震荡下行,黑色、有色、化工不同程度下跌,整体价格中枢较前月回落。 具体来看,11月国内增量政策确认后,强预期驱动告一段落,商品市场开始交易弱现实。当前产业层面实际需求仍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工业品库存仍然较高。此外,11月原油价格受特朗普交易和地缘政治扰动,整体震荡,全月均价小幅下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在11月6日调降,预计11月国内油价略高于10月。 展望未来,孙彬彬表示:“后续边际变化主要考虑12月重要会议对预期的提振和冬储形成的阶段性需求改善,对于外因定价商品,主要关注全球经济走向、地缘风险和特朗普内阁后续执政思路。”

  • 风向指数调查:9月新增信贷或同比少增 新增社融规模有望超3.5万亿元

    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市场机构对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值为1.84万亿元,同比少增0.47万亿元;另对9月新增社融的预测中值为3.68万亿元,同比少增0.44万亿元,其中7成机构预测值超过3.5万亿元。 物价方面,市场料CPI低位回升、PPI延续回落,机构预计9月CPI或同比小幅上行至0.7%,PPI同比增速降幅或走扩至-2.4%。从资金面来看,市场机构认为,当前宽货币的政策风向已经较为明显,在16家参与资金面调查的市场机构中,有14家认为在排除逆回购和MLF到期因素的情况下,10月仍存在流动性缺口,但缺口不大,且随着9月末降准、降息落地,将带动资金面趋于转松。同时,考虑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对降息的强调,后续政策利率或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C50风向指数调查”是由财联社发起,由市场中的各类研究机构参与完成,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场机构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数据的预期。共有近20家机构参与本期调查。 9月新增信贷或同比少增,市场机构预测中值为1.84万亿元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0.9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1.36万亿元少增0.46万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 从本期来看,市场机构对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值为1.8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2.31万亿元水平少增0.47万亿元。其中,市场机构预测最低值为1.5万亿元,最高值为2.44万亿元,5成机构预测区间落在1.7万亿元至2.1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不及去年同期,主要受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拖累,金融“挤水分”也有一定延续性影响。具体来看,9月新房销售保持低位负增,二手房销售走弱,票据利率下行。 数据显示,9月末6M国股转贴现利率下行10BP至1.06%,月度均值则较8月回落2BP,显著低于季节性,显示信贷需求或仍然偏弱。“考虑到票据利率仍处于低位,且居民消费亦偏弱,我们预测9月新增人民币信贷同比少增”业内人士表示。 中信建投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曾羽表示:“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信贷增长始终明显低于季节性,主要源于当前我国仍处于信贷防空转背景中,同时制造业、地产、基建等传统信贷贡献项目均偏弱。” 9月政府债继续放量形成支撑,7成机构预测新增社融规模超3.5万亿元 8月社融增量为3.03万亿元,而2023年同期的新增社融规模为3.12万亿元。 本期调查显示,市场机构对9月新增社融规模预测中值为3.6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4.12万亿元少增0.44万亿元,参与机构预测区间为3.25万亿元至4.07万亿元,其中7成机构预测新增社融规模超3.5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指出,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后置影响,2024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少增。 但三季度以来,随着地方支出力度加大,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带动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持续走高,自7月政府债券累计净融资同比增幅实现由负转正后,8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看来,9月政府债继续放量,尤其是专项债月度发行规模创新高,对9月社融构成支撑。 数据显示,9月全月,广义财政部门债券净发行达到1.44万亿元,同比多增3468亿元,主要由地方专项债加速发行拉动,其中国债、地方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合计净发行约1.6万亿元,同比多增0.54万亿元。 9月CPI同比增速或小幅回升至0.7%,PPI同比增速降幅或走扩至-2.4% 8月CPI同比上涨0.6%,增速较7月加快0.1个百分点,为2024年3月来最高。 从9月来看,市场预测CPI在基数效应下低位回升,机构预测中值为0.7%,预测区间为0.6%至1%。值得注意的是,超6成机构预测值落在0.6%,持平于8月。 对于多数市场机构认为9月CPI同比增速或持平于8月,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分析,9月食品项或仍维持强势。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已从高位连续回落,叠加去年基数的上升,猪肉对CPI的贡献将进一步回落。 但由于部分地区受极端天气扰动、假期前居民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蔬菜、水果的供应紧张局面仍未缓解,水果价格仍维持高位,而蔬菜价格进一步上升,再度成为推动CPI上行的主要因素。 非食品方面,虽然财政支持下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增加,对消费量能起到较好的拉动,但对价格回升的贡献或相对有限。 PPI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及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弱,8月PPI同比下降1.8%,降幅扩大1个百分点,为近4个月来最低。 调查显示,参与机构对9月PPI同比预测中值为-2.4%,预测最高值-2.1%、最低值-2.7%,年内或难以转正。 对于8月PPI同比读数进一步承压,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主要受原材料价格继续下行,以及工业价格增速再次探底影响。 具体来看,9月上游主要工业品价格继续下降。其中,受复杂国际关系影响,原油价格小幅下跌,布油、美油月度期货结算均价分别较8月环比下降7.4%、7.5%;煤炭方面,整体供需偏松,煤炭多数品种市场价较上月出现不同程度回调;化工方面,市场价格较上期继续下降;非金属方面,水泥、玻璃价格则继续下降;黑色金属方面,铁矿石月均期货结算价环比下降;有色金属方面,除铅锭价格环比下降外,电解铜、铝、锌等价格均有小幅上涨。 此外,除部分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外,大部分上游原材料价格继续下降,国内需求无明显改变,9月PPI同比增速或继续下行。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