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个
7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再学习再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关于巡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结合国资央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进一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更好履行国资央企职责使命。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出席会议并结合分管工作逐一谈了学习体会和工作建议。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指示批示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是国资国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总统领、总遵循,要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中央企业切实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共性技术供给,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科学谋划布局,强化出资人政策保障,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突出大工程带动,突出场景应用,突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国家战略安全根基。 会议强调,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学习教育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全党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资央企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切实在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监督执纪、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推动整改整治见行见效,从严从实开展“回头看”,聚焦聚力整治违规吃喝,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化源头治理,着力补短板、堵漏洞,以清风正气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会议要求,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抓好中央巡视整改、审计整改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巡视、审计反馈的核心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整改措施穿透到底、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强化统筹联动,一体推进国资央企巡视、审计整改,加强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和力量协同,形成整改合力,提升整改质效。要进一步健全整改工作机制,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整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驻委纪检监察组,各厅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四川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的总体目标、重点突破方向和重点任务。 《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培育30家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创新突破发展,培育10家以上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涌现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能力初步形成。 《方案》明确了23个重点突破方向,其中15个新兴产业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核医疗、商业航天、新型航空、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激光装备、增材制造、生物农业、先进材料等;8个未来产业领域,包括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生物、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超高速轨道交通、深地科学等。 《方案》提到,以重大工程为牵引,带动磁约束、惯性约束核聚变技术双线突破,促进可控核聚变前沿技术成果加速转化,培育发展聚变能源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准环对称仿星器,全力争取聚变堆关键技术攻关工程落地实施,开展氘氚燃烧、聚变材料等研制,提升真空器件、涉氚阀门等配套零部件生产能力。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加快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全力争取高效激光聚变能源工程落地实施,开展大能量激光器、重频靶等研制,拓展新型功能材料研发、激光加工等方面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应用。另外,推动核医疗全产业链创新突破。依托乐山核技术应用产业园,提升堆照医用同位素分离提纯生产能力,实现镥-177、钼-99、钇-90、铜-64等主要同位素稳定供应。加快精准靶向放射性创新药物研发,推动一批新药上市。依托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加快 FLASH(闪光)放射治疗装备型号验证、尽早实现量产,促进硼中子俘获治疗设备、多室质子治疗设备、重离子治疗设备产业化进程。 附件: 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pdf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对落实国务院2024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李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对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贯通起来,切实贯彻到政府实际工作中,并转化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李强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就是今年国务院工作的重点,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主动靠前、积极作为、合力攻坚,推动各项任务举措全面落地落实。一要集中精力稳预期稳增长,牢牢把握“稳”这个大局和基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强化政策组合拳效应,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以实际行动和积极成效向社会传递信心。二要坚定不移转方式增动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及早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三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既定任务落地,及时谋划新的举措,鼓励基层发挥首创精神、积极探索实践,最大程度释放改革开放效应。四要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把风险处置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结合起来,及时出手处置苗头性问题,统筹推进各领域风险化解,努力掌握工作主动。五要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实落细基本民生保障措施,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推动形成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六要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严格落实责任,压茬推进工作,强化协同配合,确保抓落实的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顺应人民群众期待。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国务院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出席会议,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开年以来,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基建投资持续发力稳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江苏、安徽、陕西、湖南等多地举行重大项目开工大会。同时,记者也注意到,“新质生产力”成为多地聚焦的关键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是此轮开工建设的重点发力方向。 多地布局战略性新型产业 长三角地区是本轮各地项目的繁忙区域。1月2日,江苏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会议在苏州举行。 据《苏州日报》报道,今年江苏重大项目共安排510个,包括实施项目450个、储备项目60个,数量规模同比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今年创新建立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200个。一季度,全省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710个,同比增加561个。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启动会上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即“新质生产力”。他表示, 看当下产出更看未来竞争力,既高度关注、积极推进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项目 ,也关注和推进体量虽然不大但能够打通末梢和畅通循环的项目、强链补链延链不可或缺的项目、利在长远的项目、老百姓获得感强的项目,滚动谋划、压茬推进。 同一天,合肥至武汉高铁(安徽段)暨2024年安徽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举行。根据《安徽日报》报道,这一批开工动员项目共有460个,总投资4896.3亿元。在安徽省最新布局的460个项目中,十大新兴产业项目253个、总投资2476.6亿元。在这些项目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488.3亿元。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1.7亿元。新材料产业项目69个、总投资521.5亿元。 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动员会也强调,要突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新能源汽车、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谋划和引进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 再看厦门,该市6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15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530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装备、海洋经济等多个领域。 到2027年,厦门拟基本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等特征,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各地政府通过加大投入、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可以促进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地强调扩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是重头 1月3日,2024年湖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长沙市、岳阳市、益阳市同步举行,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872亿元。 此次湖南集中开工的11个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在岳阳主会场开工的中国石化岳阳地区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共357亿元,是湖南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可带动下游投资超过1500亿元。在益阳分会场开工的金塘冲水库工程总投资98亿元,是湖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 不仅湖南,近期全国上下“赶前抓早” 推进项目建设,北京市丰台区2024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46个项目包含基础设施类18项、民生保障类13项、产业类7项、城市服务类8项,预计将带动投资超500亿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不少地方在部署今年经济领域重点工作任务提到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例如,吉林提出继续扩大内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项目谋划、项目保障,围绕 " 四大集群 "" 六新产业 "" 四新设施 " 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安徽省提出,以先进制造业投资为重点,聚焦新基建、交通、水利、城市更新等领域,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纳统、早见效。 记者注意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地政府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 河北1月8日召开发布会提出,今年河北交通运输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10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将建成192公里、达到8613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将建成206公里、达到2.06万公里,将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达到18.3万公里。 四川也提出2024年,确保建成通车高速公路500公里以上,力争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2600亿元以上。 福建计划完成公路水路投资1000亿元,建成普通国省干线150公里,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增生产性泊位7个、新增通过能力约1000万吨,继续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记者表示,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地通过加大基建投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等方式,可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各地也需注意投资的合理性和效益性,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确保投资能真正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投资资金安全和合规使用。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转型升级、加强政策扶持等,来吸引和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和合规性,避免浪费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