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

  • 构建高质量产业生态圈 广州开发区抢滩万亿级“储能蓝海”

    中国储能网讯:“我们的12吉瓦时(GWh)储能产线建设项目正在广州开发区顺利推进中。一期工程已于今年年初正式动工,计划于明年建成投产;二期项目也即将开工,建成后将围绕智慧能源技术制高点和产业链发展,形成‘一个平台、一个产业、两个实验室’的产业布局,为广州储能市场的发展注入加速力量。”8月22日,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喜充满信心地说起未来企业在广州开发区的布局和发展。 在“双碳”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万亿级蓝海。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的广州开发区,正以“二次创业”的姿态,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力图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近日,一场新型储能行业交流会在广州开发区举行。来自储能领域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的近80位代表参加。这场交流会汇集储能领域“发展合伙人”,聚焦区内新型储能代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旨在搭建区内优质企业沟通交流对接平台,从政产学研用多角度为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共谋良策。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今年以来,广东省明确提出,要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全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在广州建设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和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8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广州将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使其成为又一千亿级产业。 作为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广州开发区抢抓行业风口,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在储能产业链上、中、下游聚集了一批重点企业,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在氢能领域,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的地区之一,广州开发区在广东省内已经形成了政策配套完善、产业链布局与示范推广并行的率先发展格局。 深耕氢能技术创新25年的现代汽车集团在广州开发区建立了集团首个海外燃料电池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引入了全球最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该项目于2021年1月落户广州开发区,今年6月已正式投产。 在新型锂离子电池赛道,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为电解液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监事会主席郭守彬表示,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液体六氟磷酸锂和新型锂盐LiFSI制成技术,同时拥有最大锂盐、电解液及正极基础材料磷酸铁产能,为储能电池制造提供了基础材料保障。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广州开发区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加速聚集,上中下游产业项目串珠成链、协同发展。 推动新兴产业铸群成链 今年6月,广州开发区举行2023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活动。166个集中动工签约的项目中,有28个是新型储能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5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812亿元。 广州开发区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产业,从引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龙头企业开始。该区引进了广州首个大型光伏制造业项目——TCL中环25吉瓦(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新建项目(以下简称TCL中环广州项目)。该项目依托集团的技术优势和先进制造能力,将建成25GW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主要生产G12N型TOPCon电池,电池产品转化效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我本人及团队乐见TCL中环广州项目落户于此。”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动工仪式的致辞中表示,该项目总投资约106亿元,计划2024年建成投产,预计建成后达产产值160亿元。 李东生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光伏产业的大环境整体向好,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广州的光伏产业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这里有适宜光伏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产业上下游建设也正趋于完善。 TCL中环广州项目是广州开发区今年引进的第二个投资百亿、产值百亿的“双百”新能源重点项目。该区另一个百亿级项目——广州孚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能科技)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已于今年1月启动。 “新型储能不仅是省、市重点打造的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广州开发区重点布局的方向。”广州市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冼银崧表示。 在新型储能这个当下正火的赛道上,广州开发区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抢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这背后是其“制造强区”的产业底气。作为广州市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广州开发区始终坚持将新兴制造业作为新的突破点、增长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铸群成链、传统产业变革迭代,以“万亿制造”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拓展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新型储能产业“狂飙突进”的背后,是广州开发区日臻完整的产业链、专业高效的政府服务、高水平科创平台共同构建的高质量产业生态圈。 今年6月,广州开发区在原有的“氢能10条2.0”“绿色低碳16条”基础上,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区县级“新型储能”专项政策——《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支持新型储能项目投资建设,全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该区现有的新型储能相关企业重点布局发展了锂电池储能产业链中下游,在储能逆变器、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电站投资运营等环节处于优势。 在优化产业链服务方面,广州开发区将以“国企投资+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围绕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厂房代建服务,建立完善立项、审批、验收等管理机制,全力支持和服务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孚能科技广州项目于今年1月29日签约落地,当前已完成蒸汽、输电、绿建等规划工作,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土地的基础建设,力争于2024年5月30日达到生产条件。”孚能科技总经理陈斌波为广州开发区的决策速度、服务温度和支持力度点赞。 “广州开发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健全的能源产业布局以及多样化的能源应用场景需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院长杨小牛透露,该研究院已与区内的鸿基创能、南方电网、孚能科技等储能企业形成了产业合作和紧密互动。 目前,广州开发区拥有储能产业创新平台16家,其中国家级的包括国家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5家。接下来,广州开发区将加快出台“储能10条”实施细则,围绕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关键环节,重点布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重大项目,同时依托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车—储能—电网”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区内先进储能技术项目和解决方案开展试点示范,以示范项目不断拓展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 广州今年新房最大潜在供应量13万套 政策会否调整引关注

    2022年广州新房供应量跌至低位后,2023年广州新房供应量将明显增加。 中指研究院指出,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2022年广州房地产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尤其一季度新批供应创2015年以来新低,二、三季度供应虽然逐步回升,但相比前两年仍呈下滑趋势,四季度在疫情影响下,供应萎缩明显。 进入2023年,广州新房供应萎缩局面将得到改善。据贝壳研究院广州分院统计,2023年广州新房市场最大潜在供应量预计13万套,但最终供应可能在10-11万套左右,相比2022年8.2万套同比上升20%左右。 “2022年虽然广州土拍市场表现并不如意,出让宅地量大幅缩减,但我们通过盘查新开工以及考虑2022年较多未及时供应的货量,预计2023年新房市场最大可供应住宅体量约为13万套。”贝壳研究院广州分院院长李茂喆称。 不过,李茂喆表示,这并不意味着2023年一定会供应13万套,而是最大潜在货量。如果市场表现较好,房企加快施工节奏、推货节奏,供应会更接近13万套,但如果市场依旧表现不佳,房企或再次放缓销售节奏,以避免过多库存积压。 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共进行了四次集中土拍,推出58幅宅地,成交48幅,成交同比减少44%,平均溢价率仅1.6%。 对于2023年广州市场的成交情况,李茂喆指出,如2023年有10万套成交,到2023年年末,广州整体库存量并不会有明显下降,不过去化周期将会下降到14个月左右,这也意味着即使成交有所恢复,但在巨大的潜在供应量面前,开发商仍将面临去化压力。 成交价格方面,中指研究院广州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称,从当前市场来看,目前整体市场成交氛围仍较弱,预计2023年随着政策层面的持续宽松,后市整体成交价格将呈稳中有升趋势。 就广州2023年的去化情况,有分析人士认为,2023年广州楼市政策会否做出相应调整对楼市成交非常关键。2022年广州在楼市松绑上没有太多实质性动作,因此市场恢复速度不如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楼市政策调整方面,市场最为关注的是会否取消二手房增值税二改五政策。据悉,广州于2021年4月将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9区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使得购房者购房成本大幅增加,从而影响了购房积极性。 近期广州市场传出限购政策放松的消息,其中包括取消豪宅线界定、有房贷记录但已结清,二套房也能三成首付、增城及从化等不限购区,当做无房准入等。 虽然多家银行紧急回应并未执行这一标准,但记者从多位银行信贷经理处获悉,银行内部确实商讨过包括有房贷记录但已结清,二套房也能三成首付等情况。

  • 广州2022年集中供地收官:总揽金逾1221亿 较去年减少三成

    12月15日,广州2022年第四批集中供地平淡收官。 此次集中供地共计挂牌6宗地,总用地面积69.3万平方米,挂牌起始总价244.6亿元。最终,成交5宗地,另有1宗流拍,总成交价191.2亿元。 从拿地企业来看,仍以央国企为主。其中,天河中铁物流园地块位于广园快速路以北、科韵路以西,占地15.5万平方米,该地块为此轮挂出地块中,总起始价最高地块,起拍总价达95.6亿,起拍楼面价达45819元/平方米。 最终,天河中铁物流园地块被保利地产拿下,成交总价95.8亿元,折合楼面价45915元/平方米,成为本轮集中供地中唯一溢价成交地块。 同时,中建以16.35亿元的价格拿下白云龙归地块,折合楼面价每平方米6519元,竞安置房回购价格17100元/平方米。 据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介绍,白云龙归地块为纯安置房回购地块,从竞拍情况来看,其为本次集中供地中热度最高的地块。 “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房企更偏好于投资这类‘类代建’的无风险、低收益的地块。”张凯补充称。 克而瑞广佛区域首席研究员肖文晓表示,对于竞得白云龙归地块的房企而言,纯安置房地块最大的好处是政府100%回购,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都不愁去化。 本地国企越秀地产在本轮集中供地中也有所收获,分别以8.19亿元、32.96亿元的价格,拿下滨江西地块、番禺创新城两宗地块。 另外,位于黄埔区长岭居的CPPQ-A5-1地块,被知识城投资与方圆联合体竞得,成交总价为37.9亿元,折合楼面价19207元/平方米。 此轮集中供地过程中唯一一宗流拍地块为天河梅花铝厂地块。张凯表示,天河梅花铝厂地块区位优越,但因需配建超2.2万平方米的安置房,致使其实际楼面地价过高。 伴随第四批次集中供地结束,广州2022年集中供地正式宣告收官。肖文晓称,由于今年供地规模缩减,最终广州2022年集中供地实际成交规模,并未达到年初定下的供地目标。 不过,肖文晓指出,广州并非唯一一座不达标的城市。在2022年整体土地成交规模显著下降之下,多座城市供地计划完成率偏低。 据记者统计,2022年广州前三批次供地揽金额分别为340亿、209.6亿、479亿,包括第四批次集中供地成交总额在内,全年集中供地揽金总额为1221亿元,较去年总揽金额1778.03亿元,减少31%。 另据克而瑞统计,受疫情防控放开影响,近期广州楼市活跃度开始提升,开发商取证步伐明显加快。上周,广州全市新增供应合计21.03万平方米,环比增164%。取证商品住宅项目多达16个,供应项目来自天河、白云、海珠、番禺、南沙、花都和从化等9大区域,其中黄埔为供应主力区域,占全市25%。另外,接下来半个月内,广州预计还将有6个项目开盘。

  • 广州JFE钢板新改造产线全面实现达产达效

    宝钢股份广州JFE钢板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机遇,积极推进新改造的镀锌/连退(GAL)两用产线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11月,广州JFE钢板新改造的镀锌/连退(GAL)两用产线总产出量5.21万吨,实现设计产能122%,其中,镀锌产品3.87万吨、连退产品1.34万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值。 2022年,是广州JFE钢板启航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开局之年,也是新改造的镀锌/连退(GAL)两用产线达产达效的冲刺之年。广州JFE钢板克服了疫情形势、市场严峻等困难,科学精准制定产线达产达效的时间表、路线图,咬定目标不放松,用1年时间完成调试、认证和爬坡,实现全面达产达效。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完善产业布局,准确把握汽车钢板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助推中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广州JFE钢板2020年启动连退产线改造,历时20个月,新改造产线于2021年11月正式投产。 由于新改造的两用产线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鲜有,可参照的经验和技术有限,投产后面临产线磨合、设备维护、人员培训、产品认证等诸多困难。广州JFE钢板认真思考、精心谋划,通过组建协同团队、完善联络协调机制、成立互助支援小组、开展专项攻关等,新增和修订管理、技术、操作标准130余份,开展专业培训30余次,攻克各项技术难题500余项,着力工艺操作及指标调控,从人员安排、生产准备、计划编排、技术攻关、仓储物流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团队协同作战优势,争分夺秒推进达产达效目标。 广州的疫情防控形势给新改造的产线生产带来巨大冲击。广州JFE钢板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创新生产工作机制,对人员组织、生产保障、物资保供、生活保障等作出精密部署。全体员工以担当者的精神和战斗者的姿态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确保疫情防控和产线达产达效“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