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

  • 张天任建议: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两会

    在3月3日下午举办的天能控股集团的媒体恳谈会上,对于上海有色网(SMM)提出的“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热门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深刻指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并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是天能三轮驱动发展战略之一,请问在本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带来什么建议?当下人工智能、AI应用、数字技术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也是各行各业争相引入的先进技术,请问天能控股集团在这方面有怎样的创新行动,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 ”等问题,天能控股集团代表做出了相应的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他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他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思考和研究怎么去培养产业工人、发挥产业工人的作用,这个才是重要的。”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调研发现,技术工人队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技术工人市场供需不平衡。 从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对比看,求职人员技术等级构成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技术等级仍有差距,职业供求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技能人才总量无法满足市场有效需求。 二是高层次技术工人的待遇不够高。 技术工人工作强度大,薪酬、福利待遇较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尚有一定差距。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技术人员的流失,不利于高层次技术人员、大国工匠的培养。 三是职业技术人才流动大。 招人难、留人更难,技能人才外流问题依旧难以有效解决。尤其在春节以后,技术工人异地择业的现象非常突出。企业当年招来的技术工人通过培、上岗成为熟练工后,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就有离开原企业的现象。 新型技术工人是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据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的导向作用。 结合各地特色优势资源、产业结构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优化人才政策导向,特别是在技术工人方面增强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激励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单项冠军等龙头企业的核心人员的激励,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 二是进一步加大技能型人才的扶持力度。 技能型人才是撑起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建议加大对技术工人引、育和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培育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定期组织技能培训、业务沙龙、骨干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技术工人专业素质,着力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产业人才队伍”。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积极孵化培养工匠人才。 三是进一步破解产业人才的急难愁盼。 建议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子女入学协调机制,落实好产业人才住房、医疗、签证、落户等优惠政策。统筹用工补贴,尤其是发展急需和社会紧缺型技能型工人,由第三方认定技能评定后,直接给予补贴,从而引育更多的技能型工人。加强产业人才的社保和福利保障,鼓励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现场发言 关于天能控股集团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有怎样的创新行动,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天能股份董事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雪峰 介绍道: 新质生产力虽然是一个新词,但天能早在2013年就在其基石业务板块即铅酸动力电池业务上引入了智能智造和数字化技术。其分享了两组数据来体现天能在受新质生产力影响所带来的进步。 第一:2013年,天能生产的动力电池是1亿只,而整体的员工接近2万名;鉴于其2023年的数据还处于年报期,其列举了2022年的数据,2022年天能生产的动力电池是3.73亿只,但员工人数保持不变。这一变化也充分反应了智能化、数字化和新质生产力给其带来的对比,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 第二:在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下,天能的能耗包括水的消耗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22年天能整体产销比2021年约增加了15%,但是该公司硫酸的消耗下降了110吨,水的消耗下降了5.94万吨,蒸汽消耗下降了3344吨,电力消耗下降了894万度电。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体现。在张天任看来新质生产力不管是对行业还是企业,都充满了价值和前景。 天能股份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7.67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4.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01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0.58%;基本每股收益2.37元。对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原因,天能股份表示,2023年,铅蓄电池行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于整车配套市场以及替换市场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产品销量持续提升。对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增长,天能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得益于公司销售规模进一步增长,且持续强化自身精益化管理水平,使得公司盈利水平稳步提升。 此外,天能股份2022年的业绩也实现了营利双增。天能股份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82亿元,同比增8.18%;归母净利润19.08亿元,同比增长39.35%。 相关阅读: 》张天任提建议 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两会 》张天任建议: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 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两会 》张天任建议:完善再生资源税收政策 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 两会 》张天任建议: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订 | 两会

  • 张天任建议: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 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 两会

    在3月3日下午举办的天能控股集团的媒体恳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随着中国制氢技术和制氢装备的快速发展,制氢的成本逐步下降,制氢的安全性越来越高,未来氢能源发展的空间很大,氢能源的发展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中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现场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背景 氢能产业获得了国内多年的政策关注,2022年3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是中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作为国家级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氢能在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战略性定位,并制定了中国氢能产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氢燃料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 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的氢能产业链。在制氢环节,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2年,氢气年产量超3500万吨,已规划建设超300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72个在建、建成的项目总产能超20万吨/年,在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汇集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苏州、佛山、武汉、成都等地汇集多家氢能企业及研发机构,形成了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 建议依据 当前制约氢能发展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示范区域的代表性和产业推广助力不够强。 目前五大示范城市群氢能示范应用指标完成情况一般,相关区域在氢气资源禀赋及运营场景需求上,存在一定短板。相反,在一些拥有氢气资源及应用场景需求的区域,却因为没有相关补贴,高昂的购置费用导致在非示范城市群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示范应用。 二、地方性氢能产业规划及政策尚未完全落地。 随着国家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公布,各省市及地方均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氢能产业规划及扶持政策,然而纵观全国,氢能产业规划及补贴政策基本尚未完全落地实行。尤其在应用端,受制于氢气消费与生产逆向分布的现状,绝大多数地方的氢能应用规划及政策的落实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氢能行业标准的制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 氢能技术标准不完善,涉及氢气品质、储运、制加氢站和安全等内容的技术标准较少,导致在示范应用项目推进中,相关工作缺少技术标准支持。 具体建议 一、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 在已有五大示范城市群的基础上,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加快推进第三批示范城市群申报及审批相关工作。尤其在拥有资源禀赋、运营场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基础的区域应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以奖代补”落地,从而进一步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的进程。 二、全力保障补贴政策落地。 在已有明确规划及补贴政策的区域(包含示范城市群及其他已有地方政策的非示范区域),按照已有规划与政策,全力推进氢能在各场景的应用,并全力保障相关补贴能够及时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减轻企业研发负担。 三、加快氢能行业相关标准制定。 国家层面应围绕整条产业链加快推动各类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这是许多地方谈氢色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组织行业头部企业的有关专家组成相应的联盟及标委会,积极制定及发布行业标准,以此保障氢能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速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 相关阅读: 》张天任建议:加快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两会 》张天任提建议 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两会 》张天任建议: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 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两会 》张天任建议:完善再生资源税收政策 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 两会 》张天任建议: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订 | 两会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