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个
超过20家上市房企于1月30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超半数房企出现亏损,其中蓝光发展预计巨亏两百亿以上,或成地产行业亏损王。 根据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录得亏损的房企还包括世茂股份、嘉凯城、新华联、荣盛发展、阳光城、格力地产、泛海控股、ST泰禾、华远地产、华侨城A、首开股份、阳光股份、粤泰股份等。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房企盈利能力。当前市场仍在底部运行,当期项目结转较少,部分企业以价换量加剧毛利率下行。同时,当前资产减值压力加大,企业需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从而影响当期利润。”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负责人刘水告诉记者。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由于2022年房地产行业无论是开发投资还是销售金额都出现明显下滑,市场的情绪降至历史性底部,在此大环境之下房企出现阶段性亏损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在行业政策整体转向的情况下,如果楼市能够尽快回暖、实现行业复苏,房企盈利环境会有所改善,如果回暖幅度不够、速度过慢,房企盈利与流动性还将继续承压。”IPG中国经济学家柏文喜称。 计提大额减值成蓝光巨亏重要原因 “不少上市房企2022年财年出现亏损在市场的预期之中,但亏损数额差异较大,值得关注。”张波表示。 蓝光发展在公告里称,预计2022年净利润亏损219.37亿元,较上年同期138亿元亏损增加约81亿元。 “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系经营亏损、减值计提。”蓝光发展方面表示,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公司债务风险影响,本期完成售房履约义务并纳入结算的项目销售毛利较低,以及各项运营支出、美元债汇兑损失等因素影响,2022年预计产生经营亏损约58亿元。 其进一步表示,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叠加公司自身债务风险及经营情况影响,客户购房预期进一步降低,考虑到报告期部分项目公司因债务违约进入预重整、清算程序等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公司项目所在城市市场情况及公司债务违约等风险的持续影响,公司综合前述情况估计计提了约160亿元的减值损失,主要为存货跌价准备。 其次是荣盛发展预计2022年亏损190亿元-250亿元;华侨城A及阳光城均预计2022年亏损80亿元-110亿元;泛海控股预计亏损70亿元-100亿元;泰禾预计亏损39亿元-52.8亿元;华远地产预计亏损35亿元-39亿元;格力地产预计亏损23.86亿元-28.6亿元。 此外,首开股份、粤泰股份、嘉凯城等房企预亏金额在10亿元左右,具体来看首开股份2022年预亏10亿元-15亿元;粤泰股份预亏11.65亿元左右;嘉凯城预亏9.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格力地产、华远股份、首开股份在公布预亏公告后,当天收到上交所下发的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业绩预告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预期趋稳为房企扭亏提供契机 对于亏损原因,荣盛发展方面表示,2022年净利润较上年度降低,主要受市场情绪持续低迷、资产减值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同时由于2022年度结转的开发项目利润率下降,从而导致毛利润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阳光城方面认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虽有所缓和,但市场需求未见明显好转,行业销售整体下挫严重,公司销售回款缓慢,相关融资本金使用期限延长,且公司认为2023年房地产市场还是以稳定为主,对于销售的量价预期持谨慎态度。 “公司管理层根据当前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相应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虽小于上年度,但依然对业绩造成一定影响,若未来市场情况好转,存货跌价准备可根据会计准则转回。”阳光城方面称。 债务违约也对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冲击。泛海控股方面表示,公司因阶段性流动性困难导致大量债务违约进入诉讼程序,报告期内根据诉讼判决计提利息、罚息或履行金,导致公司整体资金成本上升。 刘水表示,亏损企业中部分为债务违约企业,债务违约对企业日常经营造成明显不利影响,特别是销售剧烈下滑,各类成本费用增加而收入减少,同时销售不及预期,加剧资产潜在减值压力,资产处置也将影响当期损益。部分房企还面临持有业务收入减少等问题。 柏文喜告诉记者,“2022年多家房企录得亏损,行业整体盈利下行,或会加剧房企流动性困境,行业复苏压力增大。” 对于2023年房企盈利环境的预估,张波认为,房企今年的融资压力会明显改善,加之金融侧对优质房企的重点支持,将会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因此,财务越稳健的房企,今年的生存优势越明显。 刘水告诉记者,2022年下半年监管部门密集出台利好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稳定市场预期,随着支持力度加大,今年房地产市场将筑底回稳。
KeyBanc分析师John Vinh更新了对英伟达、凌云半导体、AMD和亚德诺四只芯片股的目标价,且均维持了这些芯片股的“增持”评级。具体来看: 分析师将英伟达目标价由230美元下调至220美元;将凌云半导体的目标价由100美元上调至110美元;将AMD目标价由85美元下调至80美元;将亚德诺目标价由220美元下调至210美元。 分析师表示,亚洲市场的调整正在加剧,包括汽车和工业在内的大多数终端市场的需求都表现疲软。分析师称,他继续看好经济软着陆的前景,并认为半导体公司在应对经济低迷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其可见度更好、驱动因素更为长期,且随着选择性提价的持续,定价杠杆也更好。
12月24日,宁夏龙源贺兰山“以大代小”等容技改项目2条35kV线路及6条10kV线路全部送电成功,预示着该项目首批机组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79.5兆瓦, 是全国首个备案的“以大代小”风电等容技改项目。 项目新建16台5兆瓦机组代替原有80台老旧小风电机组。项目投产后,年上网电量约1.93亿千瓦时。 风电场“以大代小”即用现有的容量更大、技术更先进的机组取代老旧风电机组,对原有部分或全部风电机组及基础进行拆除,在原风电场规划选址范围内新建风电机组。“以大代小”后,可有效提升装机容量、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降低土地成本及运维成本。 据统计,未来5-10年中国风电市场大批量老旧风电机组达到设计寿命,到十四五末的2025年,运行超过15年的机组装机容量约6326万千瓦,超过10年的机组装机容量约1.68亿千瓦,占目前总装机容量的50%左右。 专业人士预计,我国风电机组的第一次退役高峰将出现在2025-2030年间,涉及4400万千瓦老旧机组;第二次高峰将出现在2031-2035年间,预计涉及1亿千瓦老旧机组;第三次高峰将出现在2036-2040年间,预计涉及1.18亿千瓦老旧机组。 安信证券指出,由于早期风电项目所在地风资源较优,老旧风机“以大代小”改造后将继续受益于优质风资源,有望迎来装机容量与利用小时的双重增长,运营效率有望大幅提升。 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风电场改造升级分为增容改造和等容改造,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和退役。 意见稿明确,运营期未满20年且累计发电量未超过改造前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的改造升级项目,可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风电场改造升级期间须计入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年限,改造升级完成后进行补贴清单变更,每年补贴电量为改造前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的5%。 据测算,一座5万千瓦的老风电场更新后可获得原有2-3倍容量,4-5倍的发电量,老旧风场“以大换小”更新被视为中国风电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老旧风机的回收再利用则成为更新顺利推进的核心。 2018年国内退役叶片约3400吨,到2029年将达72万吨,增长超过210倍。市场人士指出,风电叶片的绿色循环利用势在必行, 南京化纤、正威新材等相关公司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天风证券表示,改造可提升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降低土地成本、降低运维成本,有望助力老旧风电场经济性改善,并带动风电运营商业绩提升。根据其测算,大唐新能源、节能风电、龙源电力风电场改造对营收增厚比例分别为32.1%、28.8%、17%,在本次风电场改造政策中有望充分受益。 具体看, 节能风电 2011年及之前投运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4.6万千瓦,占目前其总装机容量的21.2%,若“十四五”期间2010年前投产机组全部替换,改造项目有望带来业绩大幅提升。 龙源电力 去年12月完成了贺兰山第四风电场“以大代小”7.95万千瓦等容风电技改项目备案手续,成为全国首个取得“以大代小”风电技改备案的项目,为老旧风电场改造提供示范性作用。 海通证券认为,补贴政策有望加速推动老旧风电场更新迭代,对行业持续贡献额外增量,建议关注 轴承、风塔(大金重工、天顺风能)、海缆(东方电缆、中天科技、起帆电缆)、碳纤维(吉林化纤、光威复材)等。 相关概念股: 南京化纤(600889.SH ):控股子公司上海越科在废旧风电叶片回收方面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公司主营产品PET结构泡沫夹芯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在绿色风电叶片制造中对传统PVC泡沫形成替代。 大金重工(002487.SZ):公司产品主要供应于风力发电场,用于承载风力发电主机舱、叶片等大型部件。公司作为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企业,是SGRE、GE、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知名主机厂商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并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中国能建等大型电力投资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正威新材(002201.SZ):该公司近两年开始关注叶片回收的政策和技术发展,提前布局叶片回收市场。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激子科学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研发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制造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的寿命比以前的电池长得多,使这项技术更有可能大规模商业化。 钙钛矿电池的生产一般依赖于卤化铅的使用,并需要包含强溶剂来控制结晶过程,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薄膜中的缺陷,从而导致由此产生的装置迅速老化失效。因此,科学家们找到了“leadacetate”这一替代材料。 有研究表明,leadacetate作为较具潜力的传统卤化铅的替代物,价格更为低廉。无需复杂的反溶剂法,只需短暂低温退火即可得到超平整致密的钙钛矿薄膜。这样简单的制备工艺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不过迄今为止,基于leadacetate前驱体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较于其它已经报道的基于传统卤化铅前驱体的平面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转换效率方面稍显不足。 在上述最新研究中,莫纳什大学的Sebastian Fürer博士称,他们在关键阶段使用铵作为挥发性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 他表示,“铵的存在可以在退火过程中赶走残留的醋酸盐,而不会形成不需要的副产物。” 研究人员称,这种电池的转换效率为21%,是迄今为止由非卤化物铅源制成的设备的最佳结果。采用这种电池的微型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可达到18.8%。 莫纳什大学博士生Jie Zhao表示,测试设备还表现出很强的热稳定性,在65°C下运行3300小时后仍能正常工作,没有效率损失。 “由于我们不需要使用强溶剂,我们可以通过大规模技术来做到这一点,比如叶片涂层,这意味着它在工业规模上是可行的。”他补充说。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