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工信部、国资委表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前沿材料代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是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的重要切入点。为加快前沿材料产业化创新发展,引导形成发展合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聚焦已有相应研究成果,具备工程化产业化基础,有望率先批量产业化的前沿材料,组织编制《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后续将根据技术发展情况,适时分批发布。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推广和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应用探索和产业布局。有关中央企业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点击查看: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
中国储能网讯:上汽集团宣布,2024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智己品牌车型,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在入门级产品上的应用;丰田公布计划,2027年推出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有所加速,另外电池联盟注意到,国内多家电池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固态电池。 那么,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如何?有哪些最新技术进展?资本市场如何看待固态电池?行业大佬又提出哪些看法? 01.国内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从国内主要专注从事固态电池相关业务的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多数企业成立于2016年左右,历经近8年的发展,与车企合作开发相关车型4年多时间,目前已进入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落地规模化阶段。企业陆续宣布了1000公里以上长续航里程车型的产业化进程,时间节点为2024年前后。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2.国内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已取得众多突破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初,在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中,近45%来自日本,其中丰田有2700余件相关专利申请,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50余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针对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锂枝晶问题、低离子电导率问题等纷纷展开研究,近期公开报道显示,已经陆续取得一些突破。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3.大型投资机构密集参与固态电池领域投资,助推第一代产品落地 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被视为极具潜的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经过近十年的产业发展,已经有多家企业陆续开始布局第一代产品的产能。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和辉能科技等代表性企业获各方资本力挺,由早期的创投类投资机构助推,陆续过渡到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产业投资方参与,部分企业完成了十多轮融资,估值已破百亿元,也吸引了众多国有投资基金参与。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04.国内全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预计在2030年前后 整体来看,国内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随着技术、成本等问题的解决,行业前景值得期待。行业知名专家对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总体也比较乐观,全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时间预估在2030年前后。 在2022年3月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以产业化为衡量标准的话,2025年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固液混合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出现;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液态电解质更少的准固态电池量产,真正的全固态产品预计不超过1%;2035年能量密度目标是500Wh/kg,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 2023年6月举办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要重视新材料和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体系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在电池技术方面,我国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了300Wh/kg,结构创新、低温加热、热扩散安全防护等新技术成果也在不断地涌现。固液混合动力电池开始装车使用。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固态电池领域顶尖科学家孙学良院士认为: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的窗口期应该是2025-2030年期间,2025年可能是小批量的,2030年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2023年7月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全固态电池目前还有些行业核心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丰田说今天能量产全固态电池,我是持怀疑态度的,目前全行业谁都不具备量产全固态电池的能力。至于到2027年能否量产,作为技术人员,我也很难说得准确。 2022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能源电池及核心材料前沿技术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清陶能源总经理李铮表示,公司第一代产品是半固态电池,液体含量在5%-15%,能量密度最大到420Wh/kg;第二代产品正在小试阶段,液体含量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达到400-500Wh/kg,动力电池产品预计在2024年量产。 结语 据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短期来看,国内以半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为主。而对于丰田是否能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业界尚无定论。国内全固态电池大规模的产业化,除了面临界面稳定性、锂枝晶、低离子电导率等技术问题,还包括设备、工艺等工程化问题,以及产品、测试等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提出20条政策举措。此前已有多项涉及数据要素的政策发布,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即2025年约为1989亿元。机构指出,总体来看,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较为初期,短期的发展机遇主要在产业基础设施上,中长期随着市场完善逐步利好数据资源方。相关标的:广电运通(002152.SZ)、易华录(300212.SZ)、广联达(002410.SZ)、卫士通(002268.SZ)、浙数文化(600633.SH)。 《意见》指出,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等;初步搭建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数据资源作为新生产要素,对生产方式及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及立法,推动数据产业发展。 2022年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2035年力争形成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加快探索构建数据要素基础性制度,出台若干配套政策,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12月9日,财政部亦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企业数据资源管理,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可见,今年数字经济与数据要素领域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行业发展确定性和建设速度不断提升。而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其发展进程必将经历确权、定价、交易等环节。 对于企业而言,随着未来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完善,其可对外交易自身合规数据实现创收,同时有望通过数据领域的支出资本化改善自身盈利能力。 对于政府而言,提升数据质量、提高数据运用效率是对社会资源更为充分的利用,同时相关创收及费用资本化能提升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观能动性。 相较海外,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2019年数据市场交易规模为23.93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5.7%,有较大提升潜力。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即2025年约为1989亿元。参考海外发展案例,数据资源方及运营开发商等有望显著受益。 国盛证券认为,数据资源作为资产确认,本质反映了政策对于数据产业的扶持态度,数据要素有望正式开启产业化大时代,深度赋能数字经济下的国民产出。 东兴证券指出,总体来看,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较为初期,短期的发展机遇主要在产业基础设施上,中长期随着市场完善逐步利好数据资源方,因此归纳了三条投资路径: 1)具备数据规模优势或具备特色数据的企业:未来数据可作为一种资产创造收入后,数据资源丰富或具备特色独占性数据的企业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在该逻辑下用户体量和数据规模占优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国企央企将明显受益,同时细分领域具备数据优势的公司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科大讯飞、四维图新等公司也将有所受益; 2)数字要素基础设施环节相关企业:一般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算力、存储、网络等,在此逻辑下易华录、星环科技、三维天地等公司将明显受益。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国资云”是存储应用政务等敏感数据的关键技术,在此逻辑下太极股份等公司将受益于行业发展。 3)作为保障的数据安全企业:数据安全是数据市场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该角度下卫士通、深信服、安恒信息等公司预期将深度受益。 相关概念股: 广电运通(002152.SZ):广州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由公司和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共同出资设立,主要围绕数据确权、数据估值、数据交易、安全等方面积极开拓相关业务,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数据交易生态圈。 易华录(300212.SZ):为中央企业中国华录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数据湖可以实现数据经济时代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提供全量存储。 广联达(002410.SZ):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 数字施工业务板块是公司重点突破的成长业务,目前已形成数字施工整体解决方案。积极落地“数字建筑”理念,与景瑞地产、巨匠集团、湖南建工、北京城建等多家战略客户达成10余项涉及企业级BIM集成管理与应用。 卫士通(002268.SZ):卫士通近年来积极践行安全与应用紧密融合的思路,形成了移动通信安全产品、安全办公产品、自主高安全产品等三大类安全信息系统产品。 浙数文化(600633.SH): 公司参与设立了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国家和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及数据安全和隐私计算技术支撑下,交易中心已经建成三位一体的数据交易平台,可实现多场景的数据交易。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