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个
今日,钙钛矿电池概念股冲高。截至收盘, 奥联电子上涨15.76%,京山轻机涨停,金晶科技、隆华科技、宝馨科技、万润股份等个股涨超5% 消息面上,近日,经中国计量院第三方测试认证,北京曜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 小面积钙钛矿/晶硅两端叠层电池稳态输出效率达到32.44%,时隔三个月再次刷新国内转换效率纪录。 经对比,晶科能源182TOPCon电池转换效率仅为26.4%;隆基绿能的P型HJT电池、无铟HJT电池目前的最高转换效率分别为26.56%、26.09%。 对于光伏电池各个技术路线而言,转换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目前作为光伏板块主流技术的晶硅电池,其研发效率比较接近理论极限,而第二代薄膜电池的效率与量产表现不佳,因此,作为第三代电池技术的钙钛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方资本也密集涌入该赛道。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在一级市场上,钙钛矿赛道融资热度高涨。近年来, 协鑫光电、仁烁光能等企业纷纷完成几千万至数亿元不等的融资。 从商业化进程来看,在政策、资本的热捧下,钙钛矿电池百兆瓦级产线逐步投产,GW级产线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 中金公司预计2023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行业中试线扩产规模或达1000-1200MW,同比2022年的350MW增长接近两倍。 据该机构整理,截至2022年12月,钙钛矿头部公司的产线进展为: 但总体来看,“初见雏形”、“产业化尝试”是多数机构对于目前国内钙钛矿行业的定调。国泰君安最新研报指出,大面积制备与稳定性问题是钙钛矿产业化的核心瓶颈。当前大多数高效组件仅为实验室报道数据。目前国内量产最大钙钛矿组件面积为1m*2m,效率仅16%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泰君安认为,在产业化尝试阶段, 原材料、设备及工艺的产业化值得关注。 中金公司亦指出,钙钛矿核心层设备具备高弹性,激光划线设备具备高确定性,传输层、钝化层设备增量空间亦值得关注。与此同时,钙钛矿组件导电、阻水要求带来较晶硅的增量辅材需求,机构推荐重点关注TCO导电玻璃、ITO靶材、丁基胶以及POE粒子胶膜四大方向。
欧洲多国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国企业充分把握商机,光伏、风电等领域产品出口不断攀升,其中逆变器增长最为显著。海关总署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11月,逆变器出口金额为534.83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2.73%。业内人士认为,逆变器板块增长确定性较强,国内厂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迭代,同时在成本以及全球渠道布局方面具备优势,“出海”步伐有望持续加快。相关标的:阳光电源(300274.SZ)、固德威(688390.SH)、锦浪科技(300763.SZ)、德业股份(605117.SH)、禾迈股份(688032.SH)。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逆变器将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通过电力电子变换技术转换为生活所需的交流电,同时具备主动运转和停机功能、最大功率追踪MPPT功能、孤岛效应的检测及控制功能、电网检测及并网功能、零(低)电压穿越功能,是光伏电站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 中国逆变器在海外市场全面开花,在欧洲市场增速最为亮眼, 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以来,天然气价格攀升,拉高了电价 , 而高电价驱动光伏项目建设加快。 随着海外订单激增,部分逆变器厂商的产品交货周期长达6-8个月。2022年9月末,固德威在手订单规模达20.6亿元,同比增长222%。2017年至2022年前三季,固德威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从24%提升至81%。行业龙头阳光电源的海外收入占比则从2019年的25.16%上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53.0%。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预计2023年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为70GW-100GW,中国市场为150GW-200GW。 政策端,2022年1月,工信部、住建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提到,在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地区,统筹推进居民屋面智能光伏系统,鼓励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推广太阳能屋顶系统。开展以智能光伏系统为核心,以储能、建筑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技术为载体的区域级光伏分布式应用示范。提高建筑智能光伏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在利好政策的背景下,未来光伏逆变器的发展有望迎来更大的机遇。 东方证券研报数据显示,碳中和趋势下,全球光伏装机增长确定, 根据CPIA预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从2021年的170GW增长至2025年的330GW。 光伏装机发展多年, 逆变器迎来存量替换阶段 ,在光伏发电设备的寿命周期内,需要更换一次逆变器。IHS Markit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逆变器替换需求增长40%,达到8.7GW。 与此同时, 储能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储能逆变器需求大增。 据东方证券测算, 2021年全球逆变器市场空间为543亿,2025年为1367亿。 到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330GW,存量替换49GW,储能装机80GW,分别对应集中式逆变器178GW、组串式逆变器174GW、微型逆变器28GW、储能逆变器80GW,市场空间达1367亿元。 相关概念股: 阳光电源(300274.SZ):2022H1,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269GW。公司逆变器业务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形成全球五大服务区域、70+全球服务中心,180+授权服务商的销售服务网络。丰富的产品以及全球的渠道市场布局拓宽公司的逆变器业务成长天花板。 固德威(688390.SH):8月公司广德二期投产,当前并网逆变器产能约75万台,储能逆变器产能约35万台,且广德二期产能仍在爬坡阶段。公司拟定增募资25.4亿元投建共40GW并网/储能逆变器和4.5GWh储能电池产能,随着物料供给充裕,未来出货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锦浪科技(300763.SZ):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储能逆变器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348.72%。2022Q3,公司储能逆变器出货量占比25%。预计随着IGBT等电子零部件供应紧张缓解和国内零部件的替代,储能逆变器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储能逆变器将受益于电化学储能装机的快速增长,公司将持续享受市场快速扩张红利。 德业股份(605117.SH):逆变器业务跃居公司第一大板块。公司总经理张栋业在第三季度业绩会上表示,公司逆变器主要以海外销售为主目前海外第一大市场为巴西,欧洲市场增速较快,未来将持续开拓。 禾迈股份(688032.SH):公司2022Q3微逆业务实现出货35万台,环增48%,DTU出货5-6万台。分市场看,欧美需求旺盛,欧洲占比上升达46%,北美市场出货超20万台,占比约30%,拉美占比有所下降,不到20%。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