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个
据媒体报道,一位印度高级官员表示,该国和印尼正计划使用本币结算双边贸易,并连接两国的快速支付系统,以刺激跨境资金转移。 上述官员透露,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和印尼财政部长英卓华讨论了这些提议,计划尚未公开,目前相关谈判已进入深入阶段,一旦官员们完成手续,就会发布公告。 印度央行上周六发布公告称,其与阿联酋中央银行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建立本币结算机制,促进使用印度卢比和阿联酋迪拉姆进行跨境交易。 今年2月,印度与新加坡连通了两国的快速支付系统。此外,印度据称正与日本和法国等国正就此进行谈判。 印度积极推动卢比国际化 近阶段,印度正在积极推动卢比国际化,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去年12月,印度和俄罗斯首次以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印度试图以卢比购买俄罗斯原油。今年3月,印度央行允许来自德国、英国和俄罗斯等18个国家的银行开设30个特别卢比账户,用于结算卢比付款。 然而,卢比的国际化进程似乎并不理想。自印度去年启动卢比结算机制以来,其本币贸易总额还不到1.2亿美元,而印度去年的商品贸易总额为1.2万亿美元。 今年5月,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该国在印度银行积累了数十亿印度卢比,但却无法使用。拉夫罗夫发表此番言论之际,有媒体报道称, 印度和俄罗斯已经暂停了关于用印度卢比结算双边贸易的谈判,此前持续数月的谈判未能说服俄罗斯建立卢比结算机制。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印度一举成为了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之一。 据外媒报道,一位印度高级官员证实,该国炼油商已开始使用人民币来结算部分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
综合多家东南亚媒体报道,本周东盟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齐聚巴厘岛,讨论的议题中有一项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推进“去美元化”的事宜。 确切来说,东盟地区的金融领袖们讨论的是 “减少交易过程中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推进本土货币清算的制度建设和交易规模 。 东盟(ASEAN)是一个区域性组织,除了国际金融重镇新加坡外,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颇具潜力的发展中经济体也是该组织的成员。 在本周的会议中,这些国家讨论了扩大现有的区域货币清算机制(LCS)。去年11月,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启动了跨境数字支付系统的合作。同时印尼央行也在本周一宣布,正在准备引入自主的国内支付系统。 随着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滥发货币引发全球经济震荡,叠加亲眼目睹美欧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的一系列金融制裁,推动诸多中立国家加快了“去美元化”的步伐。 印尼总统维多多此前就公开呼吁 地方政府开始使用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并逐步停用Visa、万事达卡等外国支付系统 。印尼总统指出,鉴于美国、欧盟及其盟友因乌克兰冲突对俄罗斯金融业实施制裁,印尼需要保护自己免受地缘政治的干扰。 维多多特别强调:“ 远离西方支付系统,对于保护交易免受‘可能的地缘政治影响’是必要的 。” 在去年三月美欧推出对俄罗斯银行的SWIFT禁令后,许多身处巴厘岛的俄罗斯游客一下子失去了支付食宿,乃至购买机票的能力。但实际上,所有东盟成员国中只有新加坡跟进了美国的制裁。 更令东盟国家感到不安的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也会对该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成为制裁对象的棉花贸易成为了关注焦点。对于多个中亚和南亚国家而言,棉花产业关系着数百万人的就业。 事实上,东盟对于美元霸权的担忧和应对举措,也在全球多地频频上演。近几个月来,西非、北非的多个国家,还有阿联酋、沙特、埃及、伊拉克等国也都纷纷行动起来,试图摆脱美元霸权的束缚。
亚洲新兴市场央行正在重建外汇储备,这将有助于它们在美元反弹时捍卫本国货币。 据报道,自去年11月以来,印度、韩国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已经收回了约1320亿美元资金,超过了去年流出资金的一半,美元走弱也提高了他们的投资组合估值。卢比一直落后于新兴市场货币,部分原因是印度联储在重建外汇储备方面最为积极。 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在2022年前10个月减少了2430亿美元,因为它们试图捍卫因美元走强而暴跌的本币。重建外汇储备可能有助于亚洲新兴市场抵御潜在的美元反弹,因为一些交易员开始在定价中计入更高的美国利率峰值,这将打击市场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包括Craig Chan在内的野村控股策略师表示:“由于去年大部分时间大量外国投资组合外流和减仓,如果投资者继续将资产重新配置到新兴市场/亚洲,我们相信除日本外的亚洲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广泛积累外汇储备。” 高盛集团予卢比 “跑输大盘”评级,部分原因是印度联储的行动,而野村则建议客户做空卢比兑印尼盾。 德意志银行对大部分亚洲货币的评级从之前的“增持”调整为“持有”或“减持”,但从中期来看仍看好亚洲货币。 自从去年因支撑卢比而损失了1000亿美元后,印度联储抓住每一个机会吸收美元,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增加了近500亿美元的储备。韩国在损失490亿美元后,同期增加了260亿美元储备,印尼在损失150亿美元后收回了90亿美元。 泰铢、比索领涨 大多数亚洲新兴市场货币在过去三个月都大幅上涨,其中泰铢和菲律宾比索领涨,前者上涨近5%。由于市场押注美联储转向,美元走软,但最近的数据让人对这些预期产生了怀疑。 据澳新银行估计,海外投资者上个月在不包括中国的亚洲新兴市场买入了86亿美元资产。澳新银行亚洲研究主管Khoon Goh表示,该行预计资金将继续流入亚洲,尽管这种观点面临的风险包括美国通胀不会如预期那样消退,以及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可能推迟。 德意志银行亚洲宏观策略主管Mallika Sachdeva表示:“我们认为已经达到干预汇市上涨的门槛。”“预期亚洲各央行开始干预是合理的。我们发现,亚洲央行的干预往往会显著减缓外汇走势,但未能成功逆转。”
泰铢周一一度大跌,逼近23年来最大跌幅,因强劲的美国就业数据引发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的担忧,亚洲多数股市和货币下跌。泰铢兑美元一度下跌1.6%,至1美元兑33.525泰铢,逼近1999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截至发稿,已出现回升,涨0.6%,报33.60。 华侨银行外汇策略师Christopher Wong表示,“在亚洲货币(日元除外)中,泰铢在仓位和波动幅度方面似乎是最剧烈的……因此,美元空头的大幅平仓似乎对泰铢影响最大,” Krung Thai Bank市场策略师Poon Panichpibool表示,"近期泰铢可能沿看跌方向横盘移动,因市场担心美联储的加息路径。" 数据显示,泰国1月份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2%,为九个月来的最低增速,低于分析师预期。 不过,增长速度仍远高于泰国央行1%至3%的目标区间,这表明泰国央行将进一步提高关键利率。该国央行将于3月29日再次审议政策。 上周五,备受关注的美国劳工部就业报告显示,上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51.7万人,而经济学家此前预期为增加18.5万。 上周早些时候,美联储和其他一些央行发布了被视为基本鸽派的信息,而非农数据这引发了对利率维持在高位的担忧,这提振了美元,推低了债券价格。 开泰银行资本市场商业研究专家Kittika Boonsrang表示,“美国就业数据支持了美联储的鹰派基调和美元,包括其软着陆理论。与此同时,它迫使亚洲货币在快速波动后进行一些调整。”
根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美元反弹乏力,加上中国放松新冠疫情的管控,提振了投资者对亚洲新兴货币的兴趣,对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看涨押注进一步巩固,并创下五年来的新高。 在去年由于美联储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新兴货币兑美元大幅下滑后,投资者近两年来首次看好所有九种亚洲新兴货币(人民币、韩元、新加坡元、印尼盾、新台币、印度卢比、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泰铢),并进一步加大押注。 RHB Group的Suresh Ramanathan表示:“鉴于市场预期美联储缩小加息幅度,亚洲货币的头寸可能会保持稳定,并倾向于升值。” 除此之外,作为制造业大国,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取消新冠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市场加大对各地央行即将结束紧缩周期的押注,也刺激了人们对亚洲高风险资产的偏好。 上周,马来西亚央行在2022年连续四次加息后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令市场感到意外,而印尼央行则暗示,由于通胀降温,其紧缩周期即将结束。 一项对10位分析师进行的两周调查显示,新加坡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多头头寸升至2018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印尼盾的多头头寸则从上次的调查中大幅跃升至多年高点。 作为去年唯一升值的亚洲货币,新加坡元也在2023年伊始表现强势,迄今为止累计升值2.1%,达到2018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马来亚银行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新加坡的核心通胀率(12月)仍处于高位,且显示出粘性迹象,这强化了我们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4月收紧政策的信心,在中期内支撑新元走强。” 此外,美联储将于下周开始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市场已经消化了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这比美联储去年加息50个基点和75个基点的预期有所下降。 调查还显示,对菲律宾比索的看涨押注达到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对泰铢、韩元的多头头寸则略有缓和。 与此同时,印度卢比一年来首次出现多头头寸,但与同类货币相比,印度卢比的多头头寸最少。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