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个
针对近期网络流传的关于中国稀土(000831.SZ)多位高管离职的不实信息,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稀土集团”)今天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进行辟谣。 图片来源:中国稀土集团公众号 声明称,本次“中国稀土”部分董事、高管职务调整系中国稀土集团和“中国稀土”根据工作需要,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能,严格按制度及监管规定开展的正常人事安排,程序合规透明,相关人员职务调整后仍在中国稀土集团其他岗位任职。当前,中国稀土集团和“中国稀土”各项工作未因相关人员变动受到影响。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上述网络流传的关于中国稀土多位高管职务变动的不实信息,主要内容为近日中国稀土多位高管离职引发了网友对稀土技术外流的担忧。 今年以来,中国稀土管理层人事变动幅度较大。6月,中国稀土发布多条人事变动公告,包括公司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3位董事先后辞职,辞职原因均为“工作原因”。其中,公司原总经理闫绳健辞去总经理职务后,仍担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等职务;公司原董事杨国安、董贤庭、郭惠浒辞职后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此前的4月,中国稀土原副总经理廖春生请辞;再往前,公司原财务总监齐书勇、原监事会主席杨杰均于今年1月24日辞职。据公司2024年报,廖春生、齐书勇、杨杰等人请辞是因工作调整。中国稀土在公告中强调,前述高管辞职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图片来源:中国稀土2024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中国稀土离职董事和高管均属于提前“退场”。2023年4月26日,中国稀土董事会、监事会完成换届选举,杨国安、闫绳健、董贤庭、郭惠浒均为中国稀土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其中杨国安担任董事长,闫绳健担任总经理。此外,杨杰担任监事会主席。前述公司董事任期为2023年4月26日至2026年4月26日。 公告显示,中国稀土第九届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非独立董事4名,独立董事3名。 而公司同期的高管还包括财务总监齐书勇,副总经理廖春生、贾江涛,以及董秘王宏源。截至目前,前述中国稀土董监高人员均已离职。这意味着,距离任期结束还有近一年时间,中国稀土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成员目前仅剩闫绳健继续任职,同期高管团队其他成员全部“出局”。 而在上述中国稀土离职高管中,公司原副总经理廖春生备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廖春生生于1965年4月,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为稀土分离技术领域的权威人物,廖春生师从徐光宪院士,后者有“中国稀土之父”之称。廖春生曾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师,北京镧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五矿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稀(北京)稀土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等。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中国稀土集团官方公众号6月28日发布的最新动态显示,廖春生最新的身份为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技术专家。6月27日,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江西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廖春生以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技术专家的身份参加会议。而中国稀土原副总经理贾江涛,现已转任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图右抬手者为廖春生 图片来源:中国稀土集团公众号 天眼查资料显示,中稀(深圳)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中国稀土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注册资本3亿元。 根据企业官网介绍,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23日在江西省赣州市成立,是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稀土资产重组整合,并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两家科技型企业组建而成,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 中国稀土是中国稀土集团核心上市平台,目前主要从事稀土矿、稀土氧化物等产品的生产运营,以及稀土技术研发、咨询服务。通过开采和外购稀土原料等方式进行分离加工,主导产品包括混合碳酸稀土、稀土氧化物混合精矿、高纯的单一稀土氧化物及稀土富集物等。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Q1中国稀土实现营业收入7.28 亿元,同比增长141.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61.8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新年伊始,广晟有色官宣与“稀土航母”中国稀土集团“喜结连理”。广晟有色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广晟集团拟将其直接持有的子公司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的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令中国稀土集团间接持有公司38.45%的股份。本次划转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广东稀土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这意味着,中国稀土集团重组之后,稀土行业新一轮整合再次取得实质性推进,眼下四大稀土集团将合并成三大集团。而刚满2周岁的中国稀土集团,拿下了对南方中重稀土大整合的重要“一城”,旗下的上市公司平台也由之前的“独苗”中国稀土增加至2家。 对于此次收购目的,收购报告书中称,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践行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责任。中国稀土集团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新一轮整合将进一步畅通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衔接,更好地保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业内人士大都看好中国稀土集团此次收购。上海有色网稀土分析师杨佳文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稀土集团此次整合将提升我国稀土行业集中度与对稀土价格的掌控力,有利于发挥中重稀土龙头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稀土或成最大赢家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工业维生素”,在军事、航天和新材料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稀土储量和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拥有世界最完整的稀土产业体系,在稀土冶炼技术方面全球领先。 根据美国USGS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稀土总储量约为1.3亿吨,中国的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33.8%。 具体来看,中国主要稀土资源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广西、四川、山东等地区,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在南方中重稀土领域,主要的稀土企业包括中国稀土、厦门钨业(600549.SH)、广晟有色。 作为广东稀土产业集团主体上市公司,广晟有色拥有广东省内目前已获批的全部稀土采矿证,公司旗下拥有3家稀土矿山企业、4家稀土分离企业和5家稀土应用端企业以及1个贸易板块,其控制中重稀土资源超12万吨、稀土氧化物年分离总产能达1.4万吨,打造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精深加工、贸易流通与进出口”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公司生产产品包括稀土精矿、混合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永磁材料等。 业绩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广晟有色实现营收155.62亿元,同比下滑15.3%;归母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下降21.65%。就营收规模而言,目前广晟有色处于业内第二梯队(第一梯队为北方稀土)。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公司总资产为89.44亿元,比去年初增加22.09%。 作为比较,去年前三季度中国稀土营收约31.06亿元,同比减少1.97%;归母净利润约1.26亿元,同比减少65.89%。 投资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表示,中国稀土作为中国稀土集团的“长子”,此次整合将有利于增厚其盈利能力和提升行业地位。“为避免中国稀土集团内部同业竞争问题,合并后广东稀土集团的稀土资源或将向中国稀土倾斜,而广晟有色可能将朝下游磁材发力。”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实行总量可控,稀土指标下发给四大稀土集团,再由几大稀土企业完成。其中,中国稀土集团占据了国内每年超八成重稀土和近四成轻稀土的开采市场。 以2023年为例,去年两部委联合下发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5.5万吨、24.38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1.4%和20.7%。其中,轻稀土矿开采指标为23.59万吨,同比增长23.6%;中重稀土开采指标为1.91万吨,与上年持平。 从具体分配来看,轻稀土领域,北方稀土拥有17.87万吨,约占轻稀土总指标的75%;其他均为中国稀土所有。中重稀土领域,中国稀土拥有1.3万吨,约占总指标的68%;其他为厦门钨业、广东稀土集团所有。 稀土行业“一南一北”格局加速推进 历史上,中国稀土产业先后经历三次正式整合。这期间,国内稀土企业“小、散、乱、弱”无序发展的局面虽有所改观,但总体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同年提出组建“1+5”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的方案,形成了北方稀土(600111.SH)、五矿集团、中铝集团、厦门钨业、广东稀土和南方稀土(控股股东为赣州稀土集团)等六大稀土集团。 2021年,工信部开始对六大集团进行第二轮大整合。这年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正式成立,由六大集团中的五矿集团、中铝集团、南方稀土等整合而成,成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 至此,中国六大稀土集团演变为四大稀土集团: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广东稀土集团以及福建稀土集团。 从六大集团形成到中国稀土集团组建,大约经历了10年时间;而从四大稀土集团到如今中国稀土集团合并广晟有色,这中间才两年。 此前,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国家高度重视稀土行业发展,未来稀土行业的最终格局有望成为“一南一北,一轻一重”。其中的“南”“重”指的是中国稀土集团,“北”和“轻”指的则是北方稀土。 事实上,随着中国稀土集团逐渐完成南方稀土市场的整合,“一南一北”的行业格局雏形已经显现。知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广晟有色和中国稀土集团在中重稀土市场的报价和调控就开始同步。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中国稀土集团此次整合早有预兆。2022年10月底,广东稀土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广晟有色公告,其间接控股股东广东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晟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将实现战略合作。不过,就相关合作具体方案,彼时双方尚未最终确定。 与此同时,中国稀土集团和福建稀土集团的合作也已在推进中。 2023年9月,厦门钨业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稀土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福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双方拟在福建稀土矿业开发、福建稀土冶炼分离产业、福建稀土深加工产业的原料保障、稀土产业基金及创新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述协议,双方合作运营的并不仅仅是厦门钨业及其控股子公司控制的相关稀土资产,还包括厦门钨业控股股东福建省稀有稀土集团控制的相关稀土资产。 东亚前海一份研报显示,中国稀土集团在新一轮整合中行业集中度、掌控力再度提升,或将迎来另一个发展时代。重组之后,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外的窗口,对于话语权和竞争力提升意义重大。
9月24日,厦门钨业公告,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稀土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福建省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厦门钨业与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中国稀土集团持股51%,厦门钨业持股49%,共同合作运营厦门钨业(含厦门钨业控股股东及厦门钨业控股子公司)控制的稀土矿山和稀土冶炼分离产业。之后,争取进一步扩大开采规模及冶炼分离规模。 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由矿山合资公司或者双方签字确认的其他主体启动中坊矿采矿证的扩证和申办新的采矿证,力争将福建省内采矿证下可开采储量长期维持在20万吨REO(稀土氧化物)以上。冶炼分离合资公司在合作后2-3年内于福建省内择地投资新建5,000-10,000吨分离产能。在合资公司前期运营过程中,如果合资公司缺少资金且无法通过自身融资解决的,甲乙(或厦门钨业的控股子公司)双方在依法、依规履行所要求的相关程序后按照股权比例向合资公司提供担保、借款或增资。 为加强对福建稀土深加工产业的保障,中国稀土集团在福建省内产出的稀土原料优先保障厦门钨业稀土深加工产业的需求。中国稀土集团为厦门钨业稀土深加工产业市场化提供有成本竞争力和质量保证的稀土原料支持,并提供最优惠商务条件。 本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稀土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加快推进央地战略协同,共同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公司稀土深加工业务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助力公司的可 持续发展,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 SMM认为,双方的联手合作能够发挥龙头企业各自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稀土资源、资产有机整合,提升稀土资源利用率。两家企业合作共赢,减少国内的同行竞争,更好更快地提升中国稀土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东亚前海证券曾表示:“中国稀土集团在新一轮整合中行业集中度、掌控力再度提升,或将迎来另一个发展时代。重组之后,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外的窗口,对于话语权和竞争力提升意义重大。” 推荐相关产业链会议: 》 2023 SMM(第三届)电机年会暨稀土永磁行业论坛
11月30日,湖南省与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会见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敖宏一行,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出席签约仪式。 省领导谢卫江、陈飞参加会见或签约仪式。 张庆伟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敖宏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国稀土集团给予湖南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说,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与中国稀土集团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可期,希望中国稀土集团充分发挥央企优势,与湖南持续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共同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整体研究,抓好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推动稀土资源良好应用,促进湖南稀土产业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中国稀土集团在湘投资发展,落实好有关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签约仪式上,毛伟明对中国稀土集团看好湖南、建设湖南、发展湖南的积极作为表示感谢。他说,湖南稀土产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目前已形成从开采、冶炼分离到材料生产、终端应用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2021年,全省稀土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较上年增长12.9%,具有良好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希望双方以协议签署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国稀土集团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和湖南资源、产业优势,加快湖南稀土产业实质性整合,推进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在湘布局稀土深加工及高值应用产业,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共同推动湖南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将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最暖心最优质服务,支持中国稀土集团在湘发展。 敖宏感谢湖南对中国稀土集团的关心支持。他说,近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喜人,为中国稀土集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集团将与湖南全面加强合作交流,推进湖南稀土资源整合,共同做大产业园区,加强产品开发、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健全高层定期会晤机制和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在加快稀土资源整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稀土创新体系及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提升湖南稀土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