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记者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独家获悉,中国国新宣告发行230亿元专项债,支持“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投资。 “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是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两重”和“两新”政策,激发内需潜力,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支撑。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据财联社记者自中国国新方面获悉,2024年以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全力以赴稳增长,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支持由中国国新分批次发行3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向有关中央企业注资,2024年已落地首批专项债300亿元,本次为发行的第二批专项债。 据悉,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用于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主要包括重大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投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投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易积累系统性风险。间接融资作为过去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动力变革下,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已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中国国新作为国家级资本运营平台,财联社记者获悉,其目前设立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央企运营基金、科创基金、双百基金、国改科技基金、综合改革试验基金群、国新高层次人才基金等在内的10只主动管理基金,通过对基金实缴出资293亿元带动募资超870亿元,领投项目100多个带动社会资本超900亿元。 近期,在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指导下,设立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国新创投基金,总规模600亿元,更大力度支持央企加快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中国国新方面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中国国新持续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4月末,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3460亿元,布局了一批半导体、存储芯片、新能源电池、生物技术等领域龙头企业。 “围绕战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加大投资力度,累计投资原创技术策源地项目金额超670亿元,实现对首批29家原创技术策源地央企投资全覆盖;投资链长央企项目金额近400亿元。”中国国新方面表示。 财联社记者还了解到,中国国新以直接投资服务支持国有企业重大改革,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求,以市场化专业化方式出资2600多亿元支持新央企组建、央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以及有关企业风险防范化解,如参与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绿发、中国电气装备等新央企组建,支持鞍钢重组本钢,参与东航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海油等央企核心资产回归A股IPO等,成为央企及所属企业的重要股东,向持股企业委派董事,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关键少数”作用。 2023年以来,在资本市场相对低迷,投资者预期疲弱情况下,中国国新通过主动增持或举牌公告等方式,强化逆势投资与托底支撑,坚定捍卫央企上市公司价值,发挥央企价值“稳流器”作用。 在二级市场对科技领域央企上市公司进行“大规模、高比例、长期限”集中投资,累计投资央企上市公司341家、涉及77家央企集团。以市场化方式主动成为10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积极股东并委派董事,通过针对性策略,发挥积极股东在治理优化、机制创新、战略协同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联合央企在二级市场开展战新产业并购,大力促进央企产业链补链强链,提高控制力竞争力。 4月7日,A股出现较大跌幅。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作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中国国新立即出手,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宣告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增持中央企业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等,首批金额800亿元,彰显运营公司责任担当。
宏观新闻 1、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增值税法、关于修改监察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决定免去王广华的自然资源部部长职务,任命关志鸥为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41、42、43、44号主席令。赵乐际委员长主持闭幕会。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其中提到,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其中提到,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在10个省份以及雄安新区下放项目审核权限,省级政府审核批准本地区项目清单。其中还提到,将低空经济、量子科技、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算力设备及辅助设备基础设施等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京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会议达成10项重要共识,包括支持旅游业合作,出台更多便利化措施促进两国游客互访等。 4、据报道,日本外相岩屋毅25日在部长级“日中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上透露,将放宽中国人赴日旅游签证的发放条件。具体包括设立有效期10年的旅游签证,并将团队旅行签证的可停留天数从15天延长至30天,以促进中日两国的经济与人文交流。 5、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到,纳税人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税率为百分之九。 6、商务部25日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2024年1月5日,商务部发布2024年第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鉴于本案情况复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商务部决定将本案的调查期限延长至2024年4月5日。 行业新闻 1、五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其中提出,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对其合法获取、持有的数据进行开发利用、流通交易,保护其经营收益等合法权益。其中还提出,探索建立数据产品和服务的收益分配调节机制。 2、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会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其中提出,鼓励企业探索智能研发新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研发设计软件,构建设计模型、仿真模型等数据集,开展模型训练,发展创成式设计、实时仿真等创新应用,加速新产品研发。 3、财政部公告,为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推进优质优价采购,财政部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试点工作。 4、国家能源局在广东深圳召开2024年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要求,下一步要继续全力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本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采取定额补助方式。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县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不超过8000万元。 6、在今年10月四大一线城市率先出现楼市成交量爆发后,多个强二线城市也跟上了步伐,市场情绪得到扭转,量价齐升。 根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17个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中,二线城市占据10席;在11个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中,二线城市占据8席。 7、12月26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将在北京组织召开新型储能防止行业内卷式竞争闭门研讨会,会议时间从8:30进行至12:00。 8、俄罗斯财政部长周三表示,随着立法变更允许使用加密货币以应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公司已经开始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进行国际支付。今年,俄罗斯允许在外贸中使用加密货币,并已采取措施使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加密货币开采合法化。 公司新闻 1、*ST卓朗公告,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12月26日起停牌。同日,*ST卓朗公告,收到上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先告知书。 2、哈森股份公告,拟购买辰瓴光学100%股权及苏州郎克斯45%股权,股票今起复牌。 3、华大九天公告,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电子集团。 4、光威复材公告,全资子公司签订36.64亿元物资采购合同。 5、针对恒大集团几项“1元起拍”债权拍卖,昨日下午被撤回。 6、威龙股份公告,实控人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7、康希通信公告,筹划现金收购芯中芯科技部分股权至51%。 8、岭南股份公告,公司有多笔债务逾期,目前仍在全力筹措偿债资金。 环球市场 1、周三圣诞节欧美股市多数休市。 投资机会参考 1、光伏行业龙头减产,机构称行业盈利拐点加速来临 12月24日晚间,两大光伏硅料巨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突然宣布减产。另据记者了解,协鑫科技也将于近日发布有序减产公告。对此,12月25日,新特能源相关人士表示,实际上,目前整个行业都在控产减产。 东北证券发布研报称,光伏供需拐点已现。(1)需求侧,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年叠加全球降息浪潮,整体需求向上,2025年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五大四小剩余项目集中落地,测算2025年国内地面装机增速约5-10%,海外中东等市场经历0-1爆发后有望持续维持30%+高增速,欧美历经选举/负电价/消纳等问题后,2025年迎来需求向上拐点。(2)供给端,2024年下半年CPIA牵头,光伏行业开启供给侧改革历程,整体基调为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反内卷,发布一揽子政策,从价和量两个维度提出倡议,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看好行业自律叠加市场化双轨运行下,行业盈利拐点加速来临。 2、国常会部署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 据媒体报道,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全过程改革,更好满足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要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支持,积极推广使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要提高审评审批质效,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审批上市。要以高效严格监管提升医药产业合规水平,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开放合作。要及时跟进医保、医疗、价格等方面政策,协同发力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方证券表示,回望2024年,过往高基数消化完成,院内刚性需求正常释放。与此同时,创新药产业链和器械出海持续兑现,整体成长逻辑清晰可见。在机构整体低配和历史估值底部的背景下,创新和刚需相关的结构性机会较为显著,医药行业具有很高的配置性价比。展望2025年,各领域主要机会如下:1、药品:创新药商业化&国际化,刚需品种;2、器械:出口恢复,设备更新落地;3、CXO&上游产业链。 3、上海:建设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建设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建设小分子创新药物筛选和优化平台,实现基于靶点动态结构的先导化合物发现、药效评估和老药新用等。建设大分子生物医药大模型干湿迭代设计平台,发展大模型与低通量湿实验一体自动化技术,实现蛋白质粒构建、表达、纯化、性能检测等低通量湿实验的全过程自动化,加速产品研发。 AI在医药领域应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AI影像识别(2)蛋白结构识别(3)蛋白结构生成。目前已有众多公司布局AI辅助医疗,新药筛选以及创新药物研发,同时以谷歌,Meta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AI制药领域。民生证券周超泽研报认为,目前以类“OpenAI”蛋白质深度学习语言模型正逐步改变蛋白药物早期研发过程,关注AI辅助医疗行业公司和早期AI新药筛选公司。 4、又一企业将发布智能眼镜新品 近日,雷神科技官微宣布,将首次亮相于2025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展会。除了展示其传统的游戏笔记本、电竞显示器、台式机和电竞外设等产品外,雷神科技还将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眼镜领域,并发布三款基于不同技术原理的智能眼镜产品。 中泰证券张潇分析指出,AI眼镜=TWS耳机+生活记录相机+AI生活助手。AI智能眼镜融合了多种硬件的优点,作为传统眼镜上发展出的智能穿戴产品,具备信息获取和交互的便捷性,相比于手机、电脑等传统电子终端,AI智能眼镜能够解放用户双手,提供更具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是未来发展AI应用的高潜力载体。
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明显提速。根据财政部和中国债券网披露信息统计,截至12月5日,年内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40312.17亿元,其中,11月份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481.17亿元。 自发行以来,专项债发行规模不断提高,2020年和2021年,专项债发行额度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均为3.65万亿元。机构认为,内需层面看,基建仍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而外需层面看,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海外订单有望复苏。长期看头部公司竞争力也将越来越强,建筑央企有望实现价值重估。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浙江建投 是浙江省成立最早的国有建筑企业,承担建设了G20峰会工程、浙江音乐学院、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杭州火车东站等重点重大项目。 中铝国际 工程及施工承包业务覆盖冶金工业、房屋建筑、公路、建材等领域,与国内众多大型有色金属公司有业务往来。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