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个
通威股份(600438.SH)启动“颗粒硅”生产项目。据通威集团永祥新能源公司环评公示显示,公司拟在乐山市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二期现有厂区内实施“永祥新能源二期技改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为提升产品的多元化,拟在现已改进的各类工艺参数基础上对二期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新增1万吨/年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和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最终形成10.1万吨/年多晶硅产能(含9万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1万吨/年太阳能级粒状硅和0.1万吨/年电子级多晶硅)。 其中,“新增1套硅烷法生产粒状硅中试装置,可实现新增粒状硅产能1万吨/年”项目受到市场关注。尽管项目公示中采用“粒状硅”表述,但根据其硅烷法等生产特点,多方分析认为其为颗粒硅。 对此,通威股份在对财联社记者回复时表示,该粒状硅项目为配套增强棒状硅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核心工艺、关键参数及品质管控体系已经形成独立技术路径,与行业其他技术方案存在实质差异。 硅烷流化床法和改良西门子法是两种主要的多晶硅生产提纯工艺,因沉积特点不同,前者被称为颗粒硅,后者则是棒状硅。围绕这两种技术路径之间的竞争,也是业内关注的话题。 其中,通威股份主要生产工艺即为棒状硅为主,硅料业务公司永祥股份高纯晶硅产能超过90万吨。2023年财报显示,其高纯晶硅产品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4.2万元/吨以内。另据市场消息,通威股份多个生产基地现金成本已经降低至4万元/吨以内,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颗粒硅生产厂商主要以协鑫科技(03800.HK)为主。2023年底,协鑫科技宣布放弃棒状硅,全面转型颗粒硅,旗下拥有内蒙古鑫环等公司,在全国有四大颗粒硅生产基地,产能达42万吨。在成本方面,颗粒硅具有一定优势。据协鑫科技今年1月发布的业务进展公告显示,2024年四季度公司颗粒硅现金成本再次突破极限,仅为28.17元/公斤。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颗粒硅和棒状硅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7.3%、82.7%。不过,有市场分析认为,颗粒硅作为新兴技术,发展迅速,符合节能减排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协鑫科技周一晚上的公告,意味着其硅产能布局中东的计划有了实质性进展。 协鑫科技公告显示,今年5月,其全资子公司协鑫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与阿联酋主权基金穆巴达拉的全资子公司MDC POWER HOLDING COMPANY LLC订立合作协议,双方探讨合作开发阿联酋首个多晶硅生产设施。 公告称,根据合作协议,公司将会就合作项目持续与穆巴达拉开展讨论,并就合作项目签订具备法律效力的投资协议。 去年9月,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接受外媒专访时就表示,公司正在寻求在中东国家建造一家工厂,年产量为12万吨,并计划最早于2025年投产。 在工厂选址方面,他当时在采访中指出,沙特拥有成熟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制造经验,同时当地光照条件优越,当地亦有从石油大国向太阳能强国转型的设想。 不过,昨晚的公告,意味着中东工厂最终选址有望落在阿联酋。这将是协鑫科技在海外建设的首个颗粒硅项目。 协鑫科技在4月末公布的2023年年报中已埋下伏笔:当下中国光伏行业已领跑全球,出海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两年的精心规划, 公司中东地区多晶硅项目有望在 2024 年开工建设 。 公司主席朱共山指出,“这一战略举措旨在以低碳、低成本、高品质的颗粒硅技术为核心,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全球化布局中,逐步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美誉度,为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中东正成投资新热土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已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强国,全球逾七成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企业。但随之而来的是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双反调查、提高贸易关税等是欧美国家经常采用的手段,迫使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出海发展。 中东地区作为一个充满潜力的光伏市场,中国厂商已不满足仅仅提供光伏产品,部分企业开始考虑在当地投资建厂。而当地政府近年不断增加对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为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在各环节里皆有国内厂家正在进行或评估在当地投资建设项目。 2023年10月,TCL中环公告称,其与沙特Vision Industries签署联合开发协议,推动在沙特共同建设光伏硅片项目,一期目标产能预计20GW。Vision Industries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和投资沙特国内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的工业投资公司。 中国已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无论是上游的硅料和硅片加工、中游的电池片和组件、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运营都有很强的实力。 协鑫和TCL中环分别是上游的硅料和硅片领域的领先企业,而且这两个领域都是重资产行业,单体项目投资额都是数十亿元人民币,甚至上百亿元。近阶段,这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考虑在中东布局,产业链协同估计是这两家企业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除上游外,中游的中国企业亦将目光转向中东市场,例如天合光能去年10月与ADPorts、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签署阿联酋项目的合作备忘录,规划中的产能包括约5万吨高纯硅料,30GW的晶体硅片和5GW的电池组件,分三期建设。 为光伏系统提供支架的中信博(688408.SS)亦有在沙特建厂的计划。今年4月,中信博与沙特工业城市和技术区管理局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为其吉达工厂拿下项目用地。该工厂规划覆盖中信博的光伏支架生产,建成后综合产能达3GW。
5月10日,协鑫科技发布有关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的内幕消息及有关光伏材料业务分部的业务更新公告,公告称,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未经审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3300万元,收入约为人民币54.7亿元。 董事会认为,2024年第一季度利润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为:(1)2024年第一季度多晶硅及硅片产品的市场平均售价较2023年第一季度大幅下降;(2)公司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新增产能正处于爬坡期,预计2024年下半年全面达产后,公司的整体颗粒硅平均成本会进一步降低,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3)持续对钙钛矿单结及叠层、 CCz、硅烷、硅碳负极材料以及颗粒硅生产中的洁净材料等核心方面的研发投入, 2024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超人民币4亿元;及(4)硅片端业务出现亏损,主要原因为 2024年第一季度硅片端市场出现快速下滑,导致同比销售收入下降。 在光伏材料业务方面,光伏产业链竞争愈发激烈,市场价格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和挤压。在此背景下,该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利润空间虽然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集团颗粒硅的质量稳定攀升。 于2024年第一季度期间,集团颗粒硅产量为约65,494公吨,出货量为约65,189公吨(其中,含内部销售为约3,300公吨),对外平均销售均价(含税)为约人民币55元╱公斤。 于2024年3月期间,集团颗粒硅的浊度水平基本全部降至120NTU以内,更为关键的是,颗粒硅浊度水平低于100NTU的产品比例高达75%,未来将进一步降低。 此外,集团颗粒硅在金属杂质控制方面处于行业顶尖水平,在下游N型市场的应用效果位列前茅。于2024年3月期间,颗粒硅5元素总金属杂质≤ 0.5ppbw的产品比例超90%,而18元素总金属杂质≤ 1ppbw的产品比例超60%。金属杂质控制水平将可能进一步提升。
4月3日,协鑫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近日作为卖方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买方就采购多晶硅料(颗粒硅)订立长期采购合同。 公告显示,根据采购合同,截至2026年年底,江苏中能及╱或其关联公司同意销售,而隆基绿能及╱或其关联公司同意采购合共约425,000吨多晶硅料(颗粒硅)。 具体而言,于2024年期间,将采购合共约125,000吨多晶硅料(颗粒硅);于2025年期间,将采购合共约150,000吨多晶硅料(颗粒硅);及于2026年期间,将采购合共约150,000吨多晶硅料(颗粒硅)。 实际采购量允许10%的浮动幅度(由隆基绿能厘定)。隆基绿能及╱或其关联公司将根据彼等各自的需求每月下达采购多晶硅料(颗粒硅)的订单,而该等订单的价格将由卖方与买方根据现行市况磋商。
3月15日,协鑫科技发布业绩公告称,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37.01亿元(人民币,下同),归母净利润25.1亿元。虽然跟同行业一样受市场影响,较上年有所下滑,但若扣除出售联营公司及资产减值的影响,协鑫科技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仍超过75亿元。其核心因素归功于公司颗粒硅量质双双大幅攀升,颗粒硅产量达20.36万吨,较2022年4.56万吨同比增长346%,浊度<120NTU产品比例接近95%。 2023年,在多晶硅产业降本乏力的背景下,协鑫科技颗粒硅实现全年成本下降27%,以绝对优势领先行业,并保持下降趋势。鑫元基地第四季度颗粒硅平均生产成本已低至35.9元/公斤,在未来颗粒硅产量不断突破、工艺持续优化及内部上游材料继续加大协同的情况下,成本仍会持续下降。 报告期内,协鑫科技江苏、内蒙古、 四川四大基地已全面放量至42万吨,年产能较西门子法可节省电力186亿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59万吨。 协鑫科技还表示,至2024年底,公司颗粒硅产能将提升至50万吨。同时,目前公司拥有的全球最大规模的硅烷产能,也将从年产50万吨提升至60万吨。到2025年底,协鑫颗粒硅现有生产基地,将全面升级为近零碳科技园区、数字园区,以碳中和示范园区的姿态诠释绿色价值。
SMM12月1日讯:改良西门子法VS硅烷流化床法 未来多晶硅市场颗粒硅能否称霸? 多晶硅生产路线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其中改良西门子法为市场主流路线,其优势在于工艺成熟、操作安全、产品纯度高、设备使用年限长。硅烷流化床法作为市场新兴工艺,优势在于电力能耗低、转化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目前国内企业仅协鑫大规模使用。 1. 改良西门子法 改良西门子法为市场主流工艺,目前头部企业通威、大全、新特等企业均使用该工艺。 核心工艺流程包含“合成-提纯-还原”三大工艺步骤: 图1:改良西门子法工艺路径 (1)合成:将金属硅(工业硅)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三氯氢硅 (2)提纯:采用多级分馏塔对三氯化氢进行提纯,去除四氯氢硅、硼、磷等杂质 (3)还原:在还原炉中加氢还原三氯氢硅,沉积出多晶硅棒,核心设备则为多晶硅还原炉 改良西门子法的核心优势在于,经历多次工艺改良和迭代,目前的产线工艺较为成熟,使用率较高,操作安全且产出的多晶硅棒纯度较高,通常可以达到太阳能级别及电子级别产品。设备使用周期较久,多晶硅还原炉通常使用可超20年。 改良西门子法的主要缺点在于,电力能耗较高,通常在55-60KWh/Kg,因为还原反应温度较高,需达到1150-1200℃,同时反应转化率比较低,仅10-20%,整体需要更高电力能耗。其次只能够批量生产,连续性较差,效率较低。 2. 硅烷流化床法 硅烷流化床法为市场新兴工艺,目前仅协鑫布局该技术应用于颗粒硅生产。 核心工艺流程包含“氢化-歧化-还原”三大工艺步骤: 图1:硅烷流化床法工艺路径 (1)氢化:将金属硅(工业硅)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三氯氢硅 (2)歧化:将高纯三氯氢硅送到歧化反应釜内在树脂性催化性作用下进行充分反应,生成硅烷气、四氯化硅以及二氯二氢硅及三氯氢硅混合物 (3)还原:将硅烷气通入反应炉内进行连续热分解,沉积反应后得到颗粒硅产品,核心设备是流化床反应炉 硅烷流化床的核心优势在于,电力能耗较低,仅为18-20KWh/Kg,因为还原反应温度较低,仅550-700℃,同时反应转化率较高,在90%以上。其次,自动化投料程度较高,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 硅烷流化床法的主要缺点在于,硅烷气易燃易爆特点突出,存在安全隐患。产品纯度相对较低,杂质含量高,以太阳能级产品为主。设备损耗较大,由于反应过程中硅颗粒反复冲击反应器内壁,导致内壁易受到腐蚀,内件使用寿命较短,仅0.5-1年左右则需要更换。 3. 未来工艺趋势: 在整体光伏行业降本趋势推动下,未来能够真正实现有效降本技术将会是头部企业的首要选择方向。从目前工艺研发的进度来看,协鑫通过硅烷流化床法已经实现了多晶硅生产降本,但是市场其他企业目前仍在小规模中试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行业整体来看该技术进展缓慢,且由于设备定制周期较久,预计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改良西门子技术经过数次更新迭代及工艺改良,有效提升了物料的循环体系,增强了能量回收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电耗及蒸汽能耗,加之技术较为成熟,也是目前市场主要选择的技术路径,短期内应该依然是市场的主流。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协鑫科技布局于东西北三大区域的四大颗粒硅研发与制造基地已全部投产,“三足鼎立”的产业生态正式奠定。 9月21日,协鑫科技旗下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基地)10万吨颗粒硅产能已正式投产,产出品质完全符合N型产品生产需求,向国庆74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呼和浩特基地是协鑫科技继徐州、乐山、包头之后第4个颗粒硅生产基地,项目于2022年11月21日正式动工建设,建设周期共计10个月,创下10万吨级多晶硅项目建设速度的“全球之最”。随着颗粒硅模块化系统不断优化提升,呼和浩特基地项目达产后,产能将达12万吨,存量项目基地有效产能的上限也将持续提高。这也意味着,协鑫科技四大颗粒硅基地总产能将超过40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颗粒硅2万吨模块向6万吨模块的升级迭代,将大幅压缩建设周期、降低投资强度,刷新多晶硅制造成本纪录,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低碳脱碳。 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曾表示,受疫情、超低温等多重因素影响,呼和浩特基地实际开工时间晚于预期,项目团队克服冬季超低温、物流保障滞缓等严峻困难,科学施工,昼夜鏖战,到今年8月便完成罐区正式进料以及公辅单元调试。这充分得益于公司研发团队总结前期项目建设经验、优化设备工艺、提升装置能级。 据悉,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协鑫科技与TCL科技合资成立。去年项目开工仪式上,作为协鑫科技的重要合作伙伴,在经历了长期应用与实证后,TCL中环对协鑫颗粒硅给予充分认可和极高评价。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中环总经理沈浩平表示,TCL中环在多晶硅原料上,坚定看好能耗低、工艺技术成熟的颗粒硅路线,针对不同类型的颗粒硅,TCL中环创新使用工艺,可实现100%使用颗粒硅生产光伏单晶。 TCL与协鑫科技在多晶硅料、单晶拉棒等环节深耕多年,双方有着良好的投资合作,通过呼和浩特项目将进一步巩固双方合作关系,加强上下游资源协调,为未来新能源光伏产品的产能爬坡、工艺迭代、技术升级,以及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双方合作能充分发挥颗粒硅产品建设低投入、生产低成本、低碳排、低能耗等优秀属性,加强与核心客户的深度捆绑,极大增强颗粒硅产品用户黏性。 “基地建设仅用时10个月,为双方早日在项目投产中受益,而颗粒硅产线就毗邻TCL中环拉晶产线,从生产到出货再到应用都同在一个园区内完成闭环,这将极大节省双方生产、物流、人力等成本,同时也可实现下游的应用反馈迅速传导到上游,对颗粒硅产品持续迭代将起到关键作用,双方的战略合作或将为光伏产业链协同发展树立新的典范。”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 协鑫科技2023上半年财报中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颗粒硅向前三大客户出货量分别达2.30万吨、1.45万吨和0.79万吨,约占上半年总颗粒硅出货量的63.1%。目前,公司颗粒硅产品已应用于市场90%以上单晶客户,头部企业实现100%覆盖,市场占有率超过15%。 此外,根据财报,得益于颗粒硅产能的爬坡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协鑫科技各基地持续刷新成本数据。2023年7月,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生产成本约35.68元/公斤,遥遥领先于行业。
由协鑫科技主导的新版《流化床法颗粒硅》国家标准已正式发布,并即将实施。8月6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更新,新版《流化床法颗粒硅》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新版颗粒硅国标将全面替代现行的2017年版本国标,并将于2024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标准主要更改了施、受主杂质含量,碳含量,氢含量,总金属杂质含量等指标。特别是总金属含量指标不仅比原标准更加严苛,同时还在原标准铁、铬、镍、铜、钠5种元素基础上,增加钾、锌、钛、钼、钨和钴6种金属元素,检测范围达到11种金属元素,对颗粒硅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英文版的《流化床法颗粒硅》标准也正在推进当中,未来发布后,将有效推动颗粒硅的国际贸易。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流化床法颗粒硅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