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1月11日,煤炭股集体走高,截至发稿,蒙古焦煤(00975)涨10.09%,兖矿能源(01171)涨8.98%,中国神华(01088)涨4.52%,中煤能源(01898)、蒙古能源(00276)等股跟升拉涨。近期国内煤炭期货也持续震荡,焦煤期货2305合约4日盘中一度暴跌3%,随后几天焦煤焦炭合约恢复上涨行情。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煤炭供应保障工作的倡议书,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新一轮煤炭景气周期有望开启,后续随着春节后需求逐步启动,煤价有望再次开启上行通道 。 消息面上,近期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与部分电力和钢铁企业开会,讨论了恢复澳大利亚煤炭进口一事。业内人士称,现在一些进口贸易商开始积极与国际大型煤炭贸易商进行有关澳煤的咨询和询价,不过,按照现在澳洲煤的进口成本,并不适合大量进口,放开后短期内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 对于澳煤禁令或将解除的消息,中钢期货研报指出,低价澳煤将对国内焦煤市场造成冲击,不过因我国煤炭进口以及澳煤出口均已形成新的格局,在贸易格局重构存在摩擦成本情况下,短期进口或难放量,对市场影响更多的是在情绪上。 国际能源署的一位高级分析师也表示,即使解除进口禁令,中国也不急于从澳大利亚购买动力煤,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仍有足够的选择来满足自身需求,尤其是中等热值燃料。 此外,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煤炭供应保障工作的倡议书:要优先电煤供应,做好应急准备。煤炭运销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时刻树立电煤保供稳价意识,优先确保电煤长协合同供应和发运。同时,要及时了解下游用户需求和库存状况,紧密关注市场形势变化,积极维护煤炭市场运行秩序,及时响应国家应急保供任务。 供给上看,受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影响,中国去年以来煤炭稳步增产。以去年12月为例,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调度数据,2022年12月下旬,30家煤炭企业焦精煤产销量分别完成547万吨和549万吨,旬度日均产量环比增幅2.1%,同比增幅11.4%。 从需求看,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煤炭2023》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1.2%,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80亿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的天然气短缺是煤炭需求飙升的主要原因,用于发电的煤炭使用量增加了2%。 国际能源机构(IEA)也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除非加快向更清洁替代品的过渡,否则煤炭消费量预计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在2022年至2025年间保持稳定。2022年煤炭消费量增长1.2%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而俄乌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将令欧洲陷入能源安全思考,或增加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伴随经济刺激政策持续发力,煤炭需求向好趋势更加明确。中泰证券指出,在增产保供大背景下,供需结构性错配更加凸显,煤价易涨难跌。同时,“迎峰度冬”旺季将临,下游电厂负荷有所增长,叠加焦钢利润修复,下游补库需求带动焦煤价格上涨,行业基本面依然强劲。 国盛证券表示,随着经济的边际修复和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动力煤市场总体呈现供需基本平衡但阶段性偏紧的格局,且煤炭市场仍面临诸多结构性矛盾,如铁路外运、动煤“双规制”、海外不确定性等,均将对煤价形成较强支撑。考虑到非电用煤或存惊喜,2023年煤价波动幅度或加大,中枢或超市场预期。 信达证券指出,值此背景下,我国再次将能源安全为首和立足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予以明确,并加速推进新一轮煤矿产能建设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叠加深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和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煤炭国央企高盈利、高现金、高分红、可持续的优质资产内在价值有望被逐步发现,市场价值也将最终向着内在价值逐步回归,煤炭已走向价值重估之路。 相关概念股: 中国神华(01088):在国内增产保供大环境下,公司煤炭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三季度商品煤产量为77.8百万吨,同比提升8.4%,环比二季度提升1.3%。 兖矿能源(01171):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煤炭业务收入945.24亿元,同比增长77.8%;完成煤炭销售量7863万吨,同比增长1.9%。 中煤能源(01898):中煤能源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业务、煤化工业务及煤矿装备制造业务等。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商品煤产量9200 万吨,同比+10.2%。 兖煤澳大利亚(03668):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纯煤生产商。兖煤在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经营五个矿山并管理另外五个矿山,在Middlemount合资企业中也占有约50%的份额。
12月26日,总市值46亿元的POE胶膜次新股鼎际得(603255.SH)盘后公告,全资子公司辽宁鼎际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POE高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约98.68亿元。受此消息影响,鼎际得今日(27日)涨停,A股POE胶膜概念股开盘活跃。中金表示,由于POE水汽阻隔、抗PID等性能优异,在N型光伏电池封装胶膜中的渗透率提升,随着TOPCon等N型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光伏胶膜对POE的需求量将持续提升。该行预计POE供应有望持续紧张,POE价格和盈利有望继续提升,看好产业化进度居前的企业国产化的发展。 具体来看,本次建设POE高端新材料项目,分两期实施,总建设周期为5年,规划总投资约98.68亿元人民币。总建设规模为40万吨/年POE联合装置,30万吨/年α-烯烃装置,25万吨/年碳酸酯装置,400Nm3/h电解水制氢装置等。 资料显示,光伏胶膜是组件构成的关键辅材,集成于盖板玻璃/背板与中间电池片之间,起到粘接、保护作用。胶膜在组件成本占比约4-6%上下,比例不高但对组件使用寿命、发电效率影响明显,对其透光率、透水率、耐候性(耐紫外线、高温)、粘接强度、抗老化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其中,POE有更好的水汽阻隔率与更好的耐候性能、抗PID能力等优势性能。目前POE胶膜的渗透率在23%上下,预计伴随TOPCon产业的继续放量,POE胶膜渗透率可能会相应的加速提升。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1年POE胶膜以及共挤型EPE(EVA-POE-EVA)胶膜合计市场占比23.1%,海通证券测算对应POE需求约14万吨,预计2023年光伏POE需求有望达到30万吨以上。随着高效组件渗透率提升,预计POE在光伏领域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然而POE产能主要集中在海外。据海通证券研报显示,全球POE产能超过160万吨,生产技术主要由美国陶氏、埃克森美孚、日本三井化学、韩国LG化学、SK集团、沙特阿拉伯沙比克等少数企业掌握,其中陶氏是全球最大的POE生产商,占比40%以上。2019年国内POE需求量约20万吨,均依赖于进口。 目前,国内石化企业纷纷布局POE产能,国内万华化学、中石化茂名石化、东方盛虹斯尔邦等已经完成POE中试,中石化天津石化、卫星化学、浙石化等企业也在积极规划POE产能,国产化布局加快。此外,卫星化学、浙石化等也在布局上游α烯烃原料。 据中信证券统计,国内已规划POE产能约为200万吨,多数企业通过中试-放大稳健推进。根据各企业产能规划及项目推进情况,考虑到项目试车及产能爬坡,2024年有望实现国产化量产突破。 东方财富证券表示,短期POE粒子供给有限,具备POE粒子保供的胶膜厂受益,建议关注福斯特、赛伍技术、激智科技和祥邦科技;长期国产粒子量产落地,看好具备技术和工艺积累,量产快、一体化优势强的粒子厂商,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卫星化学、东方盛虹、荣盛石化和岳阳兴长。 中信证券指出,N型电池+双面组件渗透率提升显著拉动光伏级POE粒子需求,2023年光伏级POE粒子供应弹性有限,国产粒子量产有望于2024年落地,将部分实现进口替代。建议关注如下三个投资方向: 1)关注POE粒子国产加速替代。国内头部石化化工企业纷纷布局,关注中试效果良好、产能推进较快的企业; 2)聚焦催化剂技术迁移突破。关注具备石化催化剂研发实力与生产装备,具备技术积淀与迁移能力的企业; 3)关注保供能力较强,POE产能规划充足的胶膜生产企业。 相关概念股: 鼎际得(603255.SH):公司拟98.68亿元投建POE高端新材料项目。 万华化学(600309.SH):公司计划在烟台工业园实施乙烯二期工程,建设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实现自主开发的POE、差异化专用料等高端聚烯烃产品产业化,乙烯二期项目将选择石脑油作为进料原料,与公司现有的PDH一体化项目和乙烯一期项目形成高效协同。项目计划投资额176亿元,预计于2024年10月开始陆续投产。 东方盛虹(000301.SZ):公司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布局,利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公司的三级控股子公司江苏盛景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盛景新材料”)拟投资建设聚烯烃弹性体(POE)等高端新材料项目。本项目总投资97.30亿元,建设期为2年。 激智科技(300566.SZ):目前EVA、POE、EPE等产品研发测试进展顺利。公司太阳能封装胶膜建设项目安徽工厂建设中,厂房建设预计年底前建设完成,设备会陆续进场,研发及产品测试工作在推进中,部分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交货测试,目前客户对于产品性能较满意,初步量产顺利后,明年会按定增的募投计划加速扩产。
今日市场震荡走高,赛道股集体反弹,POE胶膜暴涨5.97%,激智科技(300566.SZ)涨超12%,福斯特(603806.SH)、赛伍技术(603212.SH)、绿康生化(002868.ZS)等多股涨停。 从博弈角度看,赛道方向成为今日市场热点,光伏、半导体、钠离子电池、一体化压铸等涨幅居前。消费方向延续强势,旅游酒店再度表现活跃,西安饮食反包涨停。可见赛道反弹与消费复苏主线两者之间交相辉映,共同推动指数上行。午后市场也未出现明显回落,那么今日指数上涨有望成为短线止跌企稳的信号,后续有望迎来阶段性的修复。 据了解,封装胶膜是光伏组件的核心材料,胶膜粘结光伏电池片与光伏玻璃及背板,保护电池片并封装成能输出直流电的光伏组件。胶膜对脆弱的太阳能电池片起保护作用,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使阳光最大限度的透过胶膜达到电池片,提升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此外,光伏封装胶膜需要保证太阳能组件有二十五年使用寿命,是光伏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辅材。 其中,POE胶膜具有优异的水汽阻隔能力和离子阻隔能力,水汽透过率仅为EVA的1/8左右,且其分子链结构稳定,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据陶氏化学的测试数据,POE胶膜在使用寿命期间几乎没有PID,功率损耗为0.3%,而EVA胶膜则为35%。 从需求端来看,性能更优的POE胶膜受益于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提升以及N型电池的迭代。 一方面,双面组件将背板替换为光伏玻璃,但由于双面电池背面钝化不完全、铝线印刷的铝栅格更容易被酸腐蚀、无框或半框封边导致空气水汽进入等原因,需使用水汽阻隔性能更优的POE胶膜进行双面组件封装。 另一方面,N型电池的PID效应在受光面更敏感,对PID衰减大的N型组件,在光照恢复后,也会造成不可逆损伤,需使用抗PID性能更好的POE胶膜。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1年POE胶膜以及共挤型EPE(EVA-POE-EVA)胶膜合计市场占比23.1%,测算对应POE需求约14万吨,预计2023年光伏POE需求有望达到30万吨以上。随着高效组件渗透率提升,预计POE在光伏领域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而在供应端,POE现有产能集中在海外,率先国产化的企业有望受益。 全球POE产能超过160万吨,生产技术主要由美国陶氏、埃克森美孚、日本三井化学、韩国LG化学、SK集团、沙特阿拉伯沙比克等少数企业掌握,其中陶氏是全球最大的POE生产商,占比40%以上。根据《聚烯烃弹性体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19年国内POE需求量约20万吨,均依赖于进口。 现阶段,POE研发难点主要集中在茂金属催化剂以及共聚单体α烯烃等;其中共聚单体方面,我国聚烯烃共聚单体目前以1-丁烯为主,近年来我国在1-己烯方面取得突破,但1-辛烯仍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目前国内万华化学、中石化茂名石化、东方盛虹斯尔邦等已经完成POE中试,中石化天津石化、卫星化学、浙石化等企业也在积极规划POE产能,国产化布局加快。此外,卫星化学、浙石化等也在布局上游α烯烃原料。 东方财富证券指出,短期POE粒子供给有限,具备POE粒子保供的胶膜厂受益,建议关注福斯特、赛伍技术、激智科技和祥邦科技;长期国产粒子量产落地,看好具备技术和工艺积累,量产快、一体化优势强的粒子厂商,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卫星化学、东方盛虹、荣盛石化和岳阳兴长。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