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个
SMM6月12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4SMM(第十九届)铝业大会暨首届铝产业博览会 —— 电解铝及原料论坛 的圆桌论坛环节,围绕“碳边境税对我国铝产品出口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主题,由SMM伦敦办常务董事王彦臣主持,5位嘉宾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德纲、国家电投集团铝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研究员林进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创新部部长聂利彬、中铝郑州研究院总经理/中铝检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树朝、德国TÜV莱茵技术负责人徐浩明分别进行了解答。 》点击观看现场视频 SMM伦敦办 常务董事 王彦臣 主持人问:从电解铝降碳角度来看,通过什么方式来降碳降? 林进宇答: 作为贸易公司,就具体生产方面,目前国电头在政策的号召之下,将降碳排在首位。青海地区生产不存很大的碳排放问题,因其用的是水电。内蒙古地区的一些铝厂,有把风电光伏之类的新能源电力进行运用,虽然目前技术不是很成熟,没有全部用此电力去进行电解铝的生产。第二个方面,尽量减少电解铝厂生产方面的环节,比如铸锭,通过减少环节多提供铝水消耗,去减少碳排放。 国家电投集团铝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研究员 林进宇 主持人问:国内碳交易目前并没有海外那么活跃,主要是什么原因?以及欧盟与国内价格差如何看待? 聂利彬答: 首先是关于流动性的问题,中国市场从2013年开始做试点,在全国七个城市开始做试点,至今已十多年,其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部分试点流动性还可以,全国市场从2021年至今,目前交易品种里只有碳配额现货,原来只有一个品种,去年将其按年份拆成三个品种,部分原因是为了加速流动性。 个人不建议将国内跟欧洲市场做太多对比,欧洲市场从2005年已经开始运作,到现在快20年,国内市场运行才刚刚两年多。且从交易的品种来看,欧盟市场衍生品占据大头,因此其那么大的交易额、交易量,其实大部分来源于于此。国内市场主要是现货交易,所以说流动性方面,个人建议不跟欧盟进行对比。 另外,国内碳交易市场目前只有电力行业在参与,其他七个行业目前还没有参与进来,也没有对投资机构开放,因此目前整体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只有2200多个电厂,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目前流动性其实也属于正常的。 其次,关于价格方面,从本质上价格取决于全社会的边际减排成本,即减一吨碳,成本是多少。从七个碳交易试点来看,几个试点之间价格差异都很大,比如北京价格最高,目前北京减排成本已经很高,再往下降一吨碳排放已经很难。其他地区,比如上海、广东、湖北等地区,其还有一部分工业减排潜力相对较大,所以价格跟北京相比就要低一些。因此,决定碳价格的根本还在于边际减排成本,从短期来看,价格的波动还取决于供需关系,所以大家对于碳价还是要从边际减排成本和供需两个方面来理解。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创新部部长 聂利彬
SMM6月11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4SMM(第十九届)铝业大会暨首届铝产业博览会 -电解铝及原料论坛的圆桌论坛环节,围绕“碳边境税对我国铝产品出口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主题,由SMM伦敦办常务董事王彦臣主持,5位嘉宾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德纲、国家电投集团铝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研究员林进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创新部部长聂利彬、中铝郑州研究院总经理/中铝检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树朝、德国TÜV莱茵技术负责人徐浩明分别进行了解答。 》点击观看现场视频 SMM伦敦办 常务董事 王彦臣 主持人问:电解铝行业减排的主要方式方法有哪些? 张树朝答: 第一个是过程减排,降电耗,个人觉得把电耗降的很低,其他地方排放没有减,保温槽和散热槽实际上操作的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个是阳极的消耗,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在PFC,也要想办法把PFC降到0。第三个是清洁能源,是国家和行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第四个是再生资源的利用,我国再生资源利用率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将很多不同的东西混到一起。 主持人问:技术方面,在惰性阳极方面有什么进展? 张树朝答: 具体进展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公司这方面大的突破暂时还没有,非碳还原作为电解铝减碳的备选方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中铝郑州研究院 总经理/中铝检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 正高级工程师 张树朝 主持人问: 作为第三方检测,您觉得第三方机构在企业降碳或者碳交易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徐浩明: 首先,作为第三方去评估和核准,给到企业它本身的碳排放数据、减排数据的第三方核查、核准,所以第一个其实在国内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碳方面的认证。在组织层面、产品层面,分别都有碳排方面的认证,包括ISO14064,还有产品层面上的ISO14067等。从认证方面,其实是给到企业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保证,就是说,企业自己做了碳排放的摸底,无论是企业本身边界范围内的,还是某个产品,摸底之后如何给到客户或市场以信心。ISO认证,从数据上,企业给到市场一个很大的信心。 其次,从碳交易角度来说,更多是以核查的方式来进行,就是碳交易的一个基础数据,已经核准之后如何去评判这个数据是不是准确,因为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够去被认可,被纳入到真正的碳交易之中,所以,第三方去做的是数据核查的工作。 再者,第三方会做很多去帮助企业开展能力建设,能力建设包括看减排方面的培训。也包括企业在整个碳减排,甚至是达到碳中和的路径规划的盘查诊断、目标设定等。 德国TÜV莱茵技术 负责人 徐浩明
SMM5月26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4SMM(第十九届)铝业大会暨首届铝产业博览会 -电解铝及原料论坛的圆桌论坛环节,围绕“碳边境税对我国铝产品出口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主题,由SMM伦敦办常务董事王彦臣主持,5位嘉宾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德纲、国家电投集团铝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研究员林进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创新部部长聂利彬、中铝郑州研究院总经理/中铝检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树朝、德国TÜV莱茵技术负责人徐浩明分别进行了解答。 》点击观看现场视频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宁德纲 主持人问: 云铝的电解铝碳排放近期及远期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特别是在云南干旱时如何解决用电的问题,云铝能否保证一直用绿电? 宁德纲答: 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云南产能转移是前几年的重点;第二方面,特别现在涉及到中国一些铝产品要出口到海外市场,特别是到欧洲,欧盟市场面临碳边境关税的征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云南省充分依托于水电条件的优势,提出了“三张牌”战略,其中清洁能源产业是重点,产品是水电铝和水电。近年,产能转移有能源优势、绿色优势,包括成本方面也有一些优势。 在国家规划的电解铝4500万吨的产能下,云南省规划的产能是826万吨,但规划提出之后,目前建成产能大概是633万吨。目前,产能转移也遇到供电问题,特别是枯水期,电力供应结构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2023年云南省电解铝产量是438万吨,较2022年的410万吨大概增长5.6%。云铝产能是305万吨,2023年是240万吨,整个产能若按年化来算,公司是80%的利用率,同时,也受电力供应紧张的季节性影响。 依托于云南的水电的情况,整个云南电力结构中接近90%是清洁能源,去年建成1.3亿千瓦的装机,总体是以清洁能源为主,以水电、光伏、风力发电为主的模式,火电装机是10.8%左右。另外,在实际发电当中,去年的整个发电量,按统调口径是3810度电,当中大概有86%左右是清洁能源,跟89%的清洁能源比例有三个点左右的差异。 目前云南电解铝依托于清洁能源,碳排放方面,吨铝碳排放值大概在4-6吨,整个云南的电解铝2023年碳排放值不到2500万吨,排风量减排两倍,即有3000多万吨的减排量。发展目标方面,云南电解铝在中国电解铝当中,其清洁能源占比提高,我国铝行业前几年以火电、自备电为主的模式也改变。在这种模式之下,对铝行业低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云铝未来三五年,用电峰值时要降低40%的碳排放水平,主要有这几个措施: 第一个措施是在清洁能源使用方面,从网上采购电,另外,云南也有比较丰富的光伏条件,云铝也建成了多个点的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可以达到2.5亿度以上。第二个措施是低碳技术的使用,也是后期应对碳管理的一个重点。第三个措施是在物流方面,推行绿色物流,包括油车改电车,在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中去改善。第四个措施是再生铝的使用,云铝也在涉足,现在在创建一些绿色低碳的工厂。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实现碳管理,进而降低碳排放值。
4月2日,国家认监委表示,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质量认证制度体系建设,引导和规范直接涉碳类认证活动顺利开展,根据《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市监认证发〔2023〕89号)》,现将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备案要求通知如下: 一、适用范围 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为基础,对产品、管理体系、服务等实施碳相关认证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国家认监委尚未制定发布,由取得相应认证领域批准资质的认证机构自行制定或获得授权实施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适用于本通知。 依据相关温室气体量化标准,仅对组织、产品、项目等的排放量进行核算与验证的活动(如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报告、碳盘查、碳核算、碳核查等),不属于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备案范围。 二、原则要求 认证机构备案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应满足国家认监委关于认证规则备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以下原则: (一)不得违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以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方针; (二)不得违背各行业碳减排、碳清除、碳披露、碳中和的发展需求,以及产业链、供应链低碳化转型要求; (三)不得与国家认监委制定或者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碳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碳相关服务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要求相抵触或雷同。 (四)不得违反其他有关涉碳法规和标准规定。 三、类别划分 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根据认证目的与需求不同,分为碳减排/清除、碳披露、碳中和三类。 (一)碳减排/清除类 1.产品认证 用以证明产品(项目、技术)的温室气体减排/清除效果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2.管理体系认证 用以证明组织的温室气体减排/清除能力,引导组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组织碳相关管理绩效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3.服务认证 用以证明服务的温室气体减排/清除能力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二)碳披露类 1.产品认证 用以证明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清除等相关信息及其一致性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并能够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2.管理体系认证 用以证明组织对温室气体排放、清除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能力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3.服务认证 用以证明服务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清除等相关信息及其一致性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并能够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三)碳中和类 1.产品认证 用以证明产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或实现净零排放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2.管理体系认证 用以证明组织(活动)具备保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或实现净零排放能力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3.服务认证 用以证明服务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零,或实现净零排放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 四、内容要求 (一)通用要求 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 2.认证依据用技术规范、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 3.认证人员条件及能力要求; 4.认证模式(适用时); 5.数据质量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背景数据库选取、数据选取的原则以及相关质量要求等); 6.特定领域的温室气体量化方法; 7.认证实施程序(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与评审、方案策划、现场检查/审核/审查、认证复核/决定等); 8.获证后监督及再认证程序; 9.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要求; 10.认证证书状态变化条件。 (二)各类别特殊要求 1.碳减排/清除类应当包括对认证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基准线的描述,以及确保减排效果符合性的要求。 2.碳披露类应当包括规范指导企业建立确保披露的相关信息具备持续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能力,并能够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措施。 3.碳中和类应当包括遵照以自主碳减排策略为主,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再通过碳抵消方式中和无法避免的排放量的原则。 (三)其他要求 1.提请备案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名称不得含有“审定”“盘查”“核算”“核查”“核证”“验证”“标签”“报告”等字样,不得与国家统一推行的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名称相同或相似。 2.认证依据选取应合理、恰当,且符合特定领域备案认证规则的认证特性要求。鼓励认证机构优先选取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认证依据。不得仅采用国内外相关减排机制,如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清洁发展机制(CDM)、核证碳标准(VCS)、黄金标准(GS)等规范,作为认证依据开展直接涉碳类认证活动。 3.背景数据库或排放因子选取应当公正、科学,且符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鼓励认证机构优先选取本土数据库或企业实景数据开展直接涉碳类认证活动。 各认证机构应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通过认证认可业务信息统一上报平台(http://report.cnca.cn/irj/portal)开展直接涉碳类认证规则备案工作。对于已经备案的认证规则要认真开展自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认证规则应于2024年4月30日前在统一上报平台注销,同时对已发出的相关认证证书作出注销或撤销处理。逾期未注销不符合要求的认证规则或处理相关认证证书的,国家认监委将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认证机构或证书进行处理。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