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32个
【钢厂招标—电解锰】宝钢股份2023年3月电解锰片招标价格公布,其中宝山基地含税进厂承兑定价16000元/吨,环比之前一轮(2月7日15900元/吨)价格上涨100元/吨,招标采购数量2500吨;湛江基地含税进厂承兑定价15600元/吨,环比之前一轮(2月7日15600元/吨)价格持平,招标采购数量1000吨;要求交货期均为2023年3月31日前。
从供应上看,目前硅锰市场开工率较为稳定,北方利润空间尚有,现货市场虽无明显增产迹象,但产量维持相对较高水平未变。 从需求上看,虽市场多看好疫情释放后的市场表现,但截至目前为止,下游采购情绪恢复一般,建材成交量仍有待观望,因此市场采购情绪维持观望。 从价格表现来看,由于市场出货存在一定的压力,并且原料端价格松动导致硅锰成本下降,各方利润空间均弱的情况下,采购维持压价态势,硅锰价格表现一般。 对于后市市场,SMM认为,一季度需求恐将维持与此,待到二季度建筑基建行业开工旺季的到来,市场采购情况或将增加,现货价格有转暖的可能。
据SMM了解,目前市场受此影响报价坚挺,实际采购表现弱势。从供需关系上看,前期市场产量较为充足且截至目前为止,各家生产情况较为稳定,日产约4000吨左右,市场现货流通较为充足;从下游需求上看,前期市场调研了解到不锈钢需求量有所释放,但此消息后的市场表现让钢厂采购情绪转为观望。综合来看,联盟会议后,市场短期价格回暖,但是对比下游采购情绪以及现阶段供大于求的市场表现来看,后市挺价情绪恐难以长久维持,仍需关注钢招动态以及实际需求释放情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锰等2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3〕61号,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指标体系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指标体系修订的背景。 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行清洁生产工作、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的基础性制度。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了《烧碱/聚氯乙烯清洁生产评价指体系(试行)》,2009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聚氯乙烯)》《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烧碱)》2项标准,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原有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引导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的要求,需进一步修订完善。一是低碳转型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原指标体系出台较早,未包含碳排放相关指标。二是行业深入推行清洁生产的需要。企业通过对标各项清洁生产指标可以评估自身清洁生产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洁生产改造。但随着行业技术进步,部分原有指标已不能代表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引领作用不足,亟需修订。三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2017年,联合国《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生效,要求烧碱、聚氯乙烯行业逐步淘汰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生产工艺,原有指标体系要求较低,不能助力实现国际公约要求。 为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做好国际公约履约工作,进一步完善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指标体系修订工作。 问:修订指标体系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一是作为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要求推进聚氯乙烯行业无汞化和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此次修订对相关政策要求进行了细化实化并纳入指标体系,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作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生产。此次修订对行业清洁生产Ⅰ级、Ⅱ级、Ⅲ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推动企业更新技术装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能源消耗,提升行业绿色生产水平,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作为解决行业重点难点问题的技术指引。电解锰行业锰渣产生量大,部分企业存在锰渣堆存不规范、渣库防渗防漏防腐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此次修订强化了锰渣的处理处置技术方向和要求,引导企业深入推进锰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电石法聚氯乙烯是我国汞使用量最多的行业。此次修订强化了对用汞工艺的要求,明确无汞化的技术进步方向,设置单位产品低汞触媒指标,引导聚氯乙烯企业减少生产过程中汞的使用量。 问: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一是增加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原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6类,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为9类,将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调整为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以及原/辅料消耗三个指标,新增碳排放指标,更加重视主要资源能源节约增效,推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 二是优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将电解锰渣无害化、电解锰生产采用无铬钝化工艺、聚氯乙烯生产减少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等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纳入指标体系,并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对相关指标数值进行了修订。 三是完善清洁生产水平评定。修订后的指标体系更强调整体性,除限定性指标要全部达到相应级别基准值且总分≥85外,Ⅰ级清洁生产水平评定时,所有非限定性指标均要达到Ⅱ级基准值要求,Ⅱ级清洁生产水平评定时,所有非限定性指标均要达到Ⅲ级基准值要求,有效防止清洁生产Ⅰ级、Ⅱ级水平企业仍存在非限定性指标严重不达标的情况。 问:请介绍一下指标体系与其他标准衔接情况。 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节能、节水、环保等相关领域标准在指标设置上进行了充分衔接。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规定行业污染物排放限额;《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14)、《聚氯乙烯树脂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527-2014)等规定行业能源消耗限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在现行相关标准基础上,通过对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领域指标设置不同权重来进行系统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以更全面反映生产单位的绿色生产水平。一般来说,现行标准设定的指标数值,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会直接采用,或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清洁生产Ⅰ级、Ⅱ级、Ⅲ级水平分级评价要求设定更高的指标数值,既与现行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体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问:如何推动标准体系落地见效? 答:一是做好解读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做好指标体系解读工作,帮助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企业了解满足各项指标要求需采取的技术路径和核心要点。 二是推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鼓励企业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根据各项清洁生产指标,对企业生产工艺及装备、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碳排放、产品特征和清洁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全过程评估诊断。 三是鼓励实施清洁生产改造。鼓励企业对标清洁生产各项指标,深挖清洁生产潜力,制定具体的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开展清洁生产改造。推动落实和完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清洁生产改造项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锰等2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3〕61号,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指标体系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指标体系修订的背景。 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是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行清洁生产工作、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的基础性制度。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了《烧碱/聚氯乙烯清洁生产评价指体系(试行)》,2009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聚氯乙烯)》《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烧碱)》2项标准,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电解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工作、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原有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引导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的要求,需进一步修订完善。一是低碳转型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原指标体系出台较早,未包含碳排放相关指标。二是行业深入推行清洁生产的需要。企业通过对标各项清洁生产指标可以评估自身清洁生产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洁生产改造。但随着行业技术进步,部分原有指标已不能代表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引领作用不足,亟需修订。三是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2017年,联合国《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生效,要求烧碱、聚氯乙烯行业逐步淘汰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生产工艺,原有指标体系要求较低,不能助力实现国际公约要求。 为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做好国际公约履约工作,进一步完善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指标体系修订工作。 问:修订指标体系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一是作为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要求推进聚氯乙烯行业无汞化和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此次修订对相关政策要求进行了细化实化并纳入指标体系,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作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生产。此次修订对行业清洁生产Ⅰ级、Ⅱ级、Ⅲ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推动企业更新技术装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能源消耗,提升行业绿色生产水平,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作为解决行业重点难点问题的技术指引。电解锰行业锰渣产生量大,部分企业存在锰渣堆存不规范、渣库防渗防漏防腐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此次修订强化了锰渣的处理处置技术方向和要求,引导企业深入推进锰渣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电石法聚氯乙烯是我国汞使用量最多的行业。此次修订强化了对用汞工艺的要求,明确无汞化的技术进步方向,设置单位产品低汞触媒指标,引导聚氯乙烯企业减少生产过程中汞的使用量。 问: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一是增加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原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6类,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为9类,将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调整为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以及原/辅料消耗三个指标,新增碳排放指标,更加重视主要资源能源节约增效,推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 二是优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将电解锰渣无害化、电解锰生产采用无铬钝化工艺、聚氯乙烯生产减少使用汞或汞化合物等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纳入指标体系,并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对相关指标数值进行了修订。 三是完善清洁生产水平评定。修订后的指标体系更强调整体性,除限定性指标要全部达到相应级别基准值且总分≥85外,Ⅰ级清洁生产水平评定时,所有非限定性指标均要达到Ⅱ级基准值要求,Ⅱ级清洁生产水平评定时,所有非限定性指标均要达到Ⅲ级基准值要求,有效防止清洁生产Ⅰ级、Ⅱ级水平企业仍存在非限定性指标严重不达标的情况。 问:请介绍一下指标体系与其他标准衔接情况。 答: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节能、节水、环保等相关领域标准在指标设置上进行了充分衔接。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规定行业污染物排放限额;《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14)、《聚氯乙烯树脂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527-2014)等规定行业能源消耗限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在现行相关标准基础上,通过对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领域指标设置不同权重来进行系统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以更全面反映生产单位的绿色生产水平。一般来说,现行标准设定的指标数值,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会直接采用,或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清洁生产Ⅰ级、Ⅱ级、Ⅲ级水平分级评价要求设定更高的指标数值,既与现行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体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问:如何推动标准体系落地见效? 答:一是做好解读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做好指标体系解读工作,帮助电解锰和烧碱、聚氯乙烯行业企业了解满足各项指标要求需采取的技术路径和核心要点。 二是推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鼓励企业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根据各项清洁生产指标,对企业生产工艺及装备、资源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碳排放、产品特征和清洁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全过程评估诊断。 三是鼓励实施清洁生产改造。鼓励企业对标清洁生产各项指标,深挖清洁生产潜力,制定具体的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开展清洁生产改造。推动落实和完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清洁生产改造项目。
春节节后,不锈钢排产增加,电解锰供应充足,虽市场多对后市不锈钢市场需求恢复有一定的向好预期,但近期锰价频频下跌,未来电解锰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2月传统消费旺季并未到来,不锈钢增产促进下,累库迹象明显,最终导致不锈钢价格持续下滑,成本倒挂,因此对于原料的采购显得愈发谨慎。而从电解锰供应端来看,节后市场逐步复苏,现货供应量较为充足,虽部分锰厂表示不锈钢订单有所增加,但仅表现为个别现象,锰市亦存在相应的出货压力。 从本周价格走势来看,虽节后锰厂报价维持坚挺,但受钢招不及预期的影响,现货市场信心受挫,报价下调促进零星成交,市场悲观情绪明显。 SMM预计后市,虽不锈钢预期较好,但电解锰现货库存较多,供大于求下,锰价难以发生扭转,短期焦点放置周末联盟会议结果。如果后市锰厂出现减产行为,届时锰价恐出现止跌可能。
【钢厂招标—硅锰】河钢集团2月硅锰定价7650元/吨、首轮询盘价7600元/吨,1月硅锰定价:7700元/吨。(2022年2月定价8200元/吨)。河钢集团2月硅锰采量:14960吨。1月硅锰采量:16700 吨。(2022年2月采量:13300吨)。
2023年1月国内电解锰(主产地)现货均价15569元/吨,环比下降2.96%。电解锰FOB月均价2275美元/吨,环比波动不大。 市场方面,受国内春节假期以及实际需求寡淡影响,部分小厂提前进入放假环节,现货交易受物流运输问题逐渐冷清。节后,虽市场缓慢恢复,但弱势需求下,现货报盘维持节前较高水准,因此整体市场仍维持清淡。 进入2月,小厂逐渐复工,市场供应维持增量,而现货价格虽受月底会议影响维持坚挺,但随着钢招价格不及预期的影响,市场心态出现动摇,价格有小幅走跌迹象,甚至不乏出现部分零星低于15000元/吨的低价货源。此外,从下游需求来看,不锈钢需求释放缓慢,采购多按需为主,其他方面亦维持寡淡。整体来看,由于月底联盟会议即将展开,因此市场过度让利空间有限,多观望后市会议结果展现。
SMM数据显示,2023年1月我国电解锰产量10.14万吨,环比增长16.56%,同比增长680%。1月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为:由于前期大厂停产时间较长,短期难以消化积压订单,因此开工积极性维持。此外,虽受下游行情出货较差的影响,小厂在春节假期进入放假状态,但与大厂的增量下,产量环比仍增。 2023年2月,预计市场对于下游不锈钢需求转好有一定的预期,小厂在正月十五之后相继复产,但由于自然月偏少,大厂前期开工率偏高难以提供更多增量,因此产量环比表现为下跌。
【钢厂招标—硅锰】河钢集团2023年2月硅锰首轮询盘价7600元/吨,较2023年1月最终定价下调100元/吨。2月采量:14960吨,1月硅锰采量:16700 吨。其中:承钢4600(-400)、石钢660(-340)、邯钢500(+500)、唐钢新基地5700(-500)、舞阳新宽厚3500(-1000)。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