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为更好适应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区积极推动更高水平、更高速度、更高密度的充电网络建设。8月23日上午,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龙源南网光储新能源超充示范项目建成投运,这是广西正式建成的首座全液冷超快充电站,其“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超快充电模式,标志着广西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进入服务提质升级新阶段。 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数个超快充示范点将陆续建成服务市民,这种让新能源车主享受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说走就走,现在邕有”的极致充电体验,今后将在广西更多充电站成为现实,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出行的更高需求。 “今天过来体验一下,没想到这么快,才5分钟就已经充300公里了,太神奇了。”南宁市车主徐女士说,相比以往充满五六百公里要等两三个小时,这种超快充电对车主来说省去了充电耗时长的烦恼。记者了解到,该充电站采用华为研发的全液冷超充技术和设备,由龙源电力集团、广西电网公司联合建设,能有效解决长时间高功率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问题,可提供更安静、更稳定、更安全的充电环境。充电设备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最大输出电流600安,最快能以约“一秒一公里”的速度给新能源汽车充电。 据介绍,此次超快充电技术的推广使用,是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最优的服务、最快的速度,让高科技企业研发的新技术在广西应用落地。据华为广西数字能源总经理刘圣杰介绍,这座超充示范站建成并投运前后仅用20多天时间,堪比深圳速度,充分体现了广西优质的营商服务水平。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先后开展新能源推广应用攻坚行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三年计划,我区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快速增长,在西部率先实现了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充电设施14.4万个,其中公用充电设施6.5万个,换电站59座。 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8月20日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全面提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充电网络,提高设施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打造全区城乡一体、快慢结合、畅行无忧、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全应用场景丰富多彩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广西模式”。
今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针对有色金属及钢铁行业,提出如下要求: 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用煤行业减煤和使用清洁能源替代。 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重点开展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制糖、石化化工、造纸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强高温散料与液态熔渣余热、含尘废气余热、低品位余能等回收利用,加快实施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锅炉和炉窑整治等项目,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制糖、有色金属、机械、汽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调整。 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巩固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成果, 严格执行电解铝产能置换, 突出结构调整优化,推动低效产能退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应用比重。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建设集约化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分类、提纯园区,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创新发展短流程冶炼工艺,降低设备能耗。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 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研究布局建设临港进口废钢交易及加工中心。加快调整工艺流程结构,推广电弧炉短流程炼钢、球团替代烧结等结构性降碳工艺,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新,开发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等重大行业技术,加强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研究应用。开展钢铁产品绿色设计,研发高强高韧、耐蚀耐候、特种钢、节材节能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钢铁产品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重点发展汽车板、家电板、型材、装配式建材等新型钢铁材料。 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旧家电、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大力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机电、工程机械、办公设备等再制造产业,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高水平建设梧州、玉林等“城市矿产”基地,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开展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结构性节水,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1400万吨左右,到2030年达到2000万吨左右。 》点击查看原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今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针对能源领域,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煤炭替代步伐,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坚守能源安全底线,合理发展清洁煤电,对标国内先进煤耗标准,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支持淘汰关停的煤电机组在符合能效、环保、安全等政策和标准要求前提下,“关而不拆”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用煤行业减煤和使用清洁能源替代。积极开展散煤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燃煤小锅炉整治,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 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坚持陆海并重,推进桂北、桂西、桂中等风能资源密集区陆上集中式风电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海上风电,打造广西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加快构建以发电为主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积极开展生物天然气示范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推动氢能在工业、交通等领域应用。积极与能源资源富集省份合作,大力争取青海、西藏、甘肃等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广西。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 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有序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促进建筑屋顶光伏高质量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微电网、智慧楼宇、光储充一体化等融合发展,鼓励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支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空气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行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热。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到2025年,力争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力争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 》点击查看原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