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

  • 房地产市场迎来缓慢复苏 1月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均止跌反弹

    房地产市场出现复苏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2月16日发布的70城房价数据,1月70城新房、二手房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显著增加,其中新房上涨城市数量自2021年9月以来首次超过下跌城市数量。 1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城市数量36个,较上月增加21城;下跌城市33个,较上月减少22城。二手住宅价格上涨城市数量为13个,较上月增加6城;下跌城市57个,比上月减少6城。 “1月房价整体跌幅收窄,上涨城市个数增多,这是市场底部修复的表现。”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表示,市场修复有两方面原因带动,一是防疫政策优化,居民观望情绪减弱;二是行业限制性调控政策优化、房贷利率降低,有助于降低购房成本、促进住房需求释放。 “去年以来政策供需两端全面发力,加之疫情防控松绑,2023年1月房地产市场迎来复苏期。此外,郑州、武汉、佛山等多个热点城市在春节前后纷纷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也助力了市场回温步伐。”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称。 在房价涨跌方面,1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持平;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28%,跌幅较上月收窄0.14个百分点。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是自2022年2月以来新房价格首次出现止跌现象,预计下月新房价格环比有望回正。 从各线城市来看,1月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均止跌反弹。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为0.2%、0.1%和-0.1%,至此,一二线城市房价环比双双转正,三线城市降势放缓。 在房价上涨城市中,1月上海、合肥新房价格涨幅领跑70城,环比上涨0.7%;其次是宁波、成都、湛江,环比涨幅均为0.6%。二手房价格方面,北京房价涨幅居首,深圳、西安、南京、成都、上海等次之。 “一线城市及核心二线城市率先修复是由城市基本面带动的,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的经济、人口、产业等基本面较好,住房需求支撑性强,政策利好更易在这类城市产生效果。”刘丽杰称。 中指院分析师表示,整体来看,当前房地产市场情绪有所修复,但更多体现在部分核心一二线城市,多数城市购房者观望情绪仍较重,市场修复仍需时间。短期来看,需求端政策有望继续跟进,针对多孩家庭、人才的住房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向高能级城市扩围。 近日,央行在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中亦强调将“动态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上述中指院分析师认为,未来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与信贷政策密切关联,将给予购房者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楼市小阳春即将到来,预计一季度楼市复苏进程将会延续,楼市价格将进一步走稳。”陈霄称。

  • 回暖明显!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 海上风电明年或迎装机“小高潮”

    据中广核通报,20日9时38分,中广核汕尾甲子二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至此,中广核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中广核汕尾近海浅水区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四季度供应链逐步恢复,多地开启招标,地方也纷纷出台补贴政策,海上风电装机已有所回暖。由于海上风电长期市场发展广阔,各地地方政府政策推动以及复工复产等,明年海上风电有望迎来装机“小高潮”。相关标的:东方电缆(603606.SH)、中天科技(600522.SH)、大金重工(002487.SZ)、运达股份(300772.SZ)、金风科技(002202.SZ)。 据了解,中广核汕尾甲子海上风电场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25千米,水深30米到37米,布置78台6.45兆瓦和50台8.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配套建设2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及一座500千伏陆上升压站。汕尾甲子二项目于2022年6月海上主体开工,仅用时半年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创造了新的行业纪录。 在汕尾海域,中广核已于2021年11月25日建成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随着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的建成投运,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正式建成,共计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该基地每年可为广东省提供清洁电能超45亿千瓦时,可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1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5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9000公顷。 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表示,汕尾甲子海上风电项目的全容量投产,标志着陆丰在打造成为全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低碳产业高地和全国“双碳”先锋城市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市委、市政府将做足“金牌店小二”服务,共同推动千亿级新能源和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除此之外,在产业集中开工签约大会上, 中广核新能源与明阳集团、广州打捞局、南海海缆、广东天能、广东长风等5家企业共同签约成立汕尾海上风电产业联合体 。汕尾海洋工程基地二期引进的12家企业、13个项目举行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约136亿元。 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逯峰宣布 中广核汕尾甲子900MW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运,汕尾海洋工程基地二期项目集中开工 。第一批进驻海工基地二期的5家企业集中开工,项目涉及电缆复制材料、液压润滑智能设备、新能源风力发电机舱罩等海上风电装备,总投资27.5亿元。 近年来国内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决策,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辽宁、广西、福建、上海、天津等省市 “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合计约51GW,加上海南、河北等尚未发布海上风电具体装机规划的省市,“十四五”期间预计国内新增海上风电并网装机量有望超过60GW。 双碳战略与能耗双控背景下,沿海省份加速发展海上风电诉求强烈。目前广东、山东、浙江三省已明确出台了海上风电省补政策,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开发由补贴向平价平稳过渡。 据太平洋证券统计,目前,我国沿海11省市均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计划, 11省市“十四五”开工或规划的海风总规模接近110GW,计划并网容量达到51GW左右 。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前三季度的“遇冷”后, 海上风电在第四季度回暖明显,全国多地展开海上风电项目招标,产业链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纷纷拿下大订单 。且随着海上风电的发展提速,已有上市公司提前切入海上风电运维市场。 华电重工公告近日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了《国能龙源射阳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基础制作、施工及风机吊装一标段施工合同》;金雷股份在东营新上了40万吨的铸造产能,主要是供应海上大兆瓦风机的铸造产品,其中一期15万吨已开始建设,预计2023年年中能投产;三一重工将新建大兆瓦风机整机生产线项目变更为郴州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受海上风电“国补”退出、疫情及供应链等因素影响,海上风电在去年装机“赶工潮”之后发展放缓。 随着四季度供应链逐步恢复,多地开启招标,地方也纷纷出台补贴政策,海上风电装机已有所回暖。由于海上风电长期市场发展广阔,各地地方政府政策推动以及复工复产等,明年海上风电有望迎来装机“小高潮”。 中泰证券表示,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碳中和背景下,海上风电从政策驱动转型市场驱动,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效应促进下有较大发展空间。 华西证券指出,各省市海上风电规划持续加码,叠加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持续下降,海上风电装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持续看好风电行业的装机需求及发展空间。 相关概念股: 东方电缆(603606.SH):中标多个海缆产品及敷设施工项目 总金额约5.8亿元,约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6.5%。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6.65亿元,同比减少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减少23.43%。 中天科技(600522.SH):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400.00%。新打造的海工船9月已经开工建设,此外,控股子公司打造的金风海洋风电安装平台项目采用“运输+储存+起重”一体化模式,能够满足国内绝大部分固定式支撑结构20MW以下海上风电机组以及320米叶轮直径以下风电机组的安装需求。 大金重工(002487.SZ):公司产品主要供应于风力发电场,用于承载风力发电主机舱、叶片等大型部件。公司作为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企业,是SGRE、GE、金风科技、上海电气等知名主机厂商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并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中国能建等大型电力投资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运达股份(300772.SZ):三季度中标国电电力象山1海上风电场(二期)500MW工程项目,未来公司将基于浙江本省的地域优势,全力提升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已推出“海风”系列平台化机组,包括低风速区大叶轮的非抗台型7MW平台机组,中高风速区大容量的抗台型9MW平台机组,高风速台风区抗台型抗台型大容量15MW平台机组。 金风科技(002202.SZ):该公司与三峡集团联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于11月23日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

  • 低库存+强预期!铜铝有色市场迎回暖 企业利润走高

    铜铝有色行业迎回暖。在近期国内疫情防控优化及地产政策利好释放,叠加铜、铝锭社库达到历史低点,下游消费预期有所恢复,市场价格及行业利润开始走高。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防疫防控优化,下游加工及终端需求释放,叠加地产政策刺激需求,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增量,预计2023年铜、铝等有色市场同比明显回暖。 低库存空头“不敢入场”,强预期价格抬升铝企利润恢复 至12月5日,Mysteel统计主要地区铝锭社会库存为50.9万吨,创2017年1月以来新低,而截至12月1日,电解铝冶炼厂库存7.1万吨,也处于偏低水平。 SMM行业分析师李加会表示:“国内铝锭从11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去库状态。目前库存量比去年同期低了将近50%,叠加基本面上供需矛盾不突出,这种情况下空头资金信心不足是不敢入场的。” 今年以来国内铝材出口情况良好,同时新能源消费持续走高,叠加铝水占比提高等因素,造成当前市场的库存低位。 出口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10月累计出口567.62万吨,同比增长24.9%。 李加会认为,目前铝材出口利润较好,预计12月份铝材出口将出现环比上涨,或与去年同期高点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美国和欧盟正在权衡对中国钢铁和铝征收新关税,作为应对碳排放和全球产能过剩问题的一部分,市场对于明年铝材出口情况表示担忧。有贸易商表示:“由于这个方案还未正式提出,同时需要与欧盟进行协商,到真正落地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 而新能源汽车与光伏对铝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1GW太阳能电池板边框的用铝量约为5000-7000吨。而根据DuckerFrontier的数据,纯电动汽车的单车用铝量为292kg,高出非纯电动汽车42%。 除了新能源端的需求,市场对传统板块需求的预期也在好转。 目前电解铝企业利润已有所恢复,李加会称:“目前电解铝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好转,行业平均盈利约为1500元/吨。”她认为,由于电力成本难有下调空间,成本端有较大下调空间的只有阳极,但是其用量不大,对于企业生产成本影响有限,预期明年电解铝成本在17300-17500元/吨附近。 新能源消费占比提升,铜企利润丰厚 铜库存目前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上海有色网大数据总监叶建华表示,目前全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约为11.3万吨,处于历年较低水平,而上海和广东的保税库库存约2.8-2.9万吨,去年同期保税库接近20万吨,今年明显降低。 由于库存及消费端支撑等因素的推动,当前铜价较高,行业利润丰厚。叶建华介绍道,当前矿山端冶炼成本90%分位线约5800美元/吨,而当前铜价在8400美元/吨左右,铜矿产铜利润接近2600美元/吨。 多重原因导致铜锭持续去库。叶建华表示:“第一是新能源板块确实在拉动铜类消费的增长,第二是今年中国铜产品出口订单较好,还有就是废铜的供给减少造成电解铜消费的增长。” 新能源行业对铜消费的需求一部分体现在风光发电设备方面。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用铜量比传统汽车也大幅增加。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大量增加了汽车束线和含铜箔的产品。以纯乘用车平均数值来看,传统燃油车用铜量约为23kg,纯电动新能源车用铜量约为86kg。” 叶建华称,去年新能源占全球的消费权重大概在7%。今年预计新能源占全球电解铜的消费量将接近10%的水平。按照全球2500万吨左右的消费量计算,提高了将近70万吨的用量。预期未来几年新能源用铜量在交通运输板块的增速约7%-8%,在电力端口的增速约2%-3%。 明年铜市将总体延续今年市场格局,但也存在一定供需压力。 叶建华表示:“综合来看,明年宏观上美元成本会继续上升,而消费端口没有特别大的亮点,供应又在上升。所以明年上半年铜价面临的压力会比下半年大。”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