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个
市场强烈的存款利率下调预期下,国有大行终于拉开新一轮存款“降息”序幕。 7月2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六大行官网相继推出最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并宣布最新利率自7月25日起执行。自此,银行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正式开启。 在权威专家看来,本次工农中建等主要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正是是基于前期1年期LPR下降,以及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走势所自主决定的,是存款利率更加市场化的体现。此次调整,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居民投资和消费。 国有大行下调活期、定期等存款利率,降幅为5到20个基点不等 具体来看,此次国有六大行调整范围及下调力度仍保持一致,涉及活期、定期、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全部存款类型,下调幅度为5到20个基点不等。 其中,活期存款方面,挂牌利率由此前的0.2%降至0.15%,下调5个基点。 定期存款方面,整存整取三个月、半年及一年期利率分别降至1.05%、1.25%、1.35%,均下调10个基点;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降至1.45%、1.75%、1.80%,均下调20个基点。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利率也均下调10个基点,一年、三年、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15%、1.35%、1.35%。 与此同时,协定存款挂牌利率由此前的0.7%降至0.6%,下调10个基点;通知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0个基点,一天、七天通知存款利率分别降至0.15%、0.7%。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大行下调存款利率,正是在前期LPR利率下调的基础上做出的对应调整。据了解,就在7月22日本周一,央行宣布一年期、五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后,市场就传出国有大行正在考虑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消息。 “调整优化存款利率,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有效发挥的体现。”权威专家指出,本次工农中建等主要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正是是基于前期1年期LPR下降,以及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走势所自主决定的,是存款利率更加市场化的体现。 据了解,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督促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截至2023年,主要银行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下,已先后四次主动调整存款利率。而2021年6月份以来,主要银行1年期、3年期存款利率分别累计下调0.5、1.7个百分点。 专家:稳定负债成本、促进投资消费,预计对普通储户影响有限 对于此次国有大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上述专家认为,调整优化存款利率,一方面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居民投资和消费。 实际上,2024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为1.54%,已收窄至历史最低水平。随后4月,监管部门针对违规手工补息情况进行了整改,有效减少了利息支出,接近一次降低存款利率的效果。据多家全国性银行反映,违规手工补息整改后,其6月的存款付息率,特别是对公存款付息率已较4月明显下降,净息差有所回升。 该专家指出,近年来,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较大,贷款利率降幅明显,但在负债端,受存款受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明显,存款利率下调后效果需随存量存款重定价逐步显现,部分银行过度内卷通过违规手工补息揽存等因素影响,负债成本降幅明显小于资产收益降幅。 而本次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同时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问题,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也有利于改善银行盈利能力,提高银行股东权益,利好对应股票估值。 与此同时,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居民储蓄倾向,推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促进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金流向资本市场的动力,助力股市企稳回升,增加金融市场活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不过在他看来,预计此次调整对普通储户影响有限。“以存款本金10万元为例,一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利息减少100元。居民还可通过柜台债、理财、基金等方式,多元化资产配置,资产综合收益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他表示。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回顾近五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春节前后往往是央行降准降息的重要窗口。中信证券认为,从目前经济修复需求、实际利率情况等角度来看,一季度存在较高的降息概率,同时也不排除降准的可能。节奏上,降息在春节前后均有落地可能。对于债市而言,在降息落地前,货币宽松预期或支撑债市行情延续;降息落地后,广谱利率中枢或整体下移,但同时需警惕债市演绎“利多出尽”逻辑。 ▍近5年春节前后央行操作回顾: 从近五年的经验看,无论是出于呵护资金面平稳跨节的目的,还是为了配合信贷开门红以及政府债融资,春节前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通常偏宽松,因此也成为了降准降息的重要窗口。在市场降准降息预期较强时,单纯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抑制资金面波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作用。 ▍春节前后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修复仍待需求的实质性回升,需要引导融资利率下行;虽然存款降息为实体融资成本压降提供了空间,但考虑效果显现存在时滞,当前政策利率或仍有下调的必要。另一方面,低通胀背景下,我国实际利率较高,为降息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考虑到中美实际利率走势背离,预计2024年海外因素对货币政策的掣肘也将进一步弱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降准释放的低成本、长期限资金可以支持2024年一季度政府债发行以及信贷投放,但短期内必要性不强,同时需警惕金融防空转的要求下,微观层面的流动性放松空间有限。 ▍后续降息降准演绎对债市的影响: 当前市场对MLF降息预期较高,债市情绪也较为积极,在降息落地前,货币宽松预期或支撑债市行情延续,预计1月资金面偏宽松,但7天和同业存单利率下行空间有限。降息落地后,可能带动广谱利率中枢整体下移,但参考2022年年初降息的经验,需警惕市场演绎“利多出尽”的逻辑。 ▍总结与展望: 从目前经济修复需求、实际利率情况等角度来看,一季度存在较高的降息概率,同时也不排除降准的可能。节奏上,降息在春节前后均有落地可能。对于债市而言,在降息落地前,货币宽松预期或支撑债市行情延续;若降息落地,将带动广谱利率中枢整体下移,但同时需警惕债市演绎“利多出尽”逻辑,可以等降息当月的LPR报价公布后,结合市场情绪,博弈债市机会。 ▍风险因素: 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等。
股份行跟进大行下调定存挂牌利率。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截至发稿,渤海银行、光大银行等11家股份行在今日调整了定存挂牌利率,下调期限与幅度多与大行相同,其中,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5BP,调整后,不同银行存款挂牌利率有所差异。此外,也有银行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介绍,该行今日起下调大额存单利率,最高降幅为30BP。 银行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024年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仍大,适时调整负债成本必要性增强。存款定价调降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和息差,有效应对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和化债对息差的影响,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明年一季度,不排除再度下调利率自律机制上限,用以压降存款利率“天花板”,其他中小银行或将陆续跟进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和存款付息率上限调整。 股份行跟进下调挂牌利率 有银行大额存单最高降30BP 大行下调完毕后,股份行在今日集体下调了定存挂牌利率。整体来看,下调幅度多与大行相同。 平安银行最新定存挂牌利率表显示,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挂牌利率分别为1.2%、1.45%、1.65%、1.9%、2%、2.05%,适用日期为12月25日。在此之前上述期限定存挂牌利率分别为1.3%、1.55%、1.75%、2.1%、2.25%、2.3%。与大行相同,1年及以内、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10BP、20BP、25BP、25BP。 财联社记者对比发现,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调整后3个月、半年、1年、3年、5年挂牌利率与平安银行相同,2年期定存挂牌利率有所不同。如,平安银行2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从2.1%降至1.9%,光大银行2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从2%降至1.8%,中信银行降至1.7%。 另外,相比其他股份行,部分股份行3年、5年定存挂牌利率下调后要高。浙商银行12月25日调整后的定存挂牌利率显示,3年、5年定存挂牌利率分别为2.25%、2.3%。恒丰银行12月25日调整后3年、5年定存挂牌利率分别为2.3%、2.3%。另外,渤海银行3年、5年定存挂牌利率12月25日为2.3%、2.3%,在此之前,分别均为2.55%。 财联社记者经过查询官网以及从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股份行内,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在今日集体调整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加之最先调整的招商银行,截至记者发稿,12家股份行已全部进行调整。 大额存单方面,部分银行也进行了调整,兴业银行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介绍,12月25日起该行对个人通知存款、大额存单等下调,其中,1年大额存单利率由2.1%降至最高2%;3年期由2.9%降至2.6%;5年期由2.95%降至2.65%。 业内:2024年不排除再度下调利率自律机制上限 本轮存款降息是自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第四次集中调降,前三次分别为2022年9月、2023年6月及9月,此次也是年内第三次下调。提及此轮定存挂牌利率调整,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2024年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仍大,适时调整负债成本必要性增强。 王一峰认为,从资产端来看,明年初滚动重定价将带动存量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存量按揭利率调降、城投化债等制约因素仍在发挥作用,存量贷款定价下行趋势较难扭转。从负债端来看,存款定期化、长久期化背景下,存款成本维持较强“刚性”,同时现阶段存单利率仍居高位,同业负债成本仍有压力,银行体系综合负债成本率偏高。 “在息差承压背景下,银行需进一步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稳定净利息收入水平,进而增强可持续经营及风险抵御能力,本轮存款降息也是银行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状况的自主行为。”王一峰表示。 对于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主要部分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缓解净息差压力,为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同时,合理降低存款利率也是由于目前国内定存比例仍偏高。 “本次存款定价调整,测算对国有大行存款成本、净息差年化正面贡献约4bps、3bps,此外预计后续股份行和城农商行存款定价调整有望接续。”中信证券近日研报指出,存款定价调降一方面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和息差,有效应对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和化债对息差的影响,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倾向,增强企业居民投资消费动力。 “测算显示本轮存款降息改善国股银行2024年息差1.3bp。”在王一峰看来,本轮存款降息对银行2024年负债成本改善程度相对有限,2024年一季度或下调利率自律上限。他表示,利率自律机制上限下调,在2023年仅发生一次,而主流银行挂牌利率调整已经三次。明年一季度,不排除再度下调利率自律机制上限,用以压降存款利率“天花板”,其他中小银行将陆续跟进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和存款付息率上限调整。
继9月下调后,大行与部分股份行存款挂牌利率今日再次下调。就大行而言,3年、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降幅最高,为25BP。与此同时,财联社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大额存单也出现调整,最高降幅达到30BP。 对于此次下调,行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是银行息差压力持续承压,不利于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有必要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来对冲。此前调整中,股份制银行一般跟进或与国有银行同时调整,地方性银行则分阶段调整,对于其他银行而言,业内认为,不同银行调整步伐及幅度或会根据自身以及参考同类银行情况进行。 多家大行、股份行“携手”下调定存挂牌利率 3年期、5年期降25BP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大行均自今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一年期及以内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1%,两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5%。 调整后,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跌破2%,从2.2%降至1.95%。另外,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分别降为1.15%、1.35%、1.45%、1.65%、2.0%。 如,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自2023年12月22日起该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三个月为1.15%,半年期为1.35%,1年期1.45%,2年期1.65%,3年期1.95%,五年期2%。在此之前分别为1.25%、1.45%、1.55%、1.85%、2.2%、2.25%。建行银行工作人员也称12月22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截至发稿,工行、农行、交行官网均更新新的存款挂牌利率。 与此同时,也有股份行在今日与大行一同下调。12月22日,招商银行1年、2年、3年、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为1.45%、1.65%、1.95%、2%。在此之前则分别为1.55%、1.85%、2.2%、2.25%。与大行相同,1年期下调10 BP,2年、3年期、5年期分别下调20 BP、25 BP、25 BP。 大行与部分股份行此次调整存款挂牌利率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下调。此前,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于9月1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一年期下调10个基点,二年期下调20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25个基点。总体来看,上次调整,多家股份行与大行同日进行了下调。而更早之前,即今年6月8日的一次下调中,大行率先调整,其中,2年期下调10BP,3年、5年期均下调15BP,之后股份行跟进调整。 部分银行大额存单也下调 最高降幅30BP 除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其他存款利率也出现调整。工商银行称,除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外,该行还对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含大额存单)的最优惠利率水平作了优化。建设银行工作人员12月21日晚间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此次挂牌利率调整主要涉及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 财联社记者比对手机银行APP相关信息后发现,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出现调整,其中最高降幅达到30BP。12月21日,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显示的大额存单中,3年期最高利率为2.65%,2年期为2.15%,1年期为1.9%,1个月、3个月、6个月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6%、1.6%、1.8%。12月22日,截至发稿,或因更新原因,工商银行手机APP显示,大额存单栏暂无产品。 另外,12月21日,农业银行手机银行APP显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6%、1.6%、1.8%、1.9%、2.15%、2.65%。12月22日,该行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大额存单利率分别调整为1.5%、1.5%、1.7%,1.8%、1.9%、2.35%。一年期及以内下调10BP,二年期下调25BP,三年期下调30BP。 建设银行12月21日1个月-3年大额存单最高年利率为2.65%,特色存款3个月-5年最高年利率为2.65%。12月22日,建设银行1个月-3年大额存单最高年利率为2.35%,特色存款3个月-5年最高年利率为2.4%,大额存款最高利率下调30BP,特色存款最高利率下调25B。
临近年末,在不少银行谋划提前开门红的时候,新一轮存款降息突然来袭。 12月21日下午,工商银行app挂出《调整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相关说明》,称“为进一步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我行自2023年12月22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工行称,本次挂牌利率调整主要涉及3个月、6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其中,通知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挂牌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3个月、6个月、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两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此外,工行还宣布对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含大额存单)的最优惠利率水平作了优化,以反映市场利率形势的变化。 12月21日,中国银行广州分行某网点负责人向财联社证实,已经接到上级通知,从12月22日起该行的存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调,不过具体公告尚未发布。 据当地媒体报道,广州地区国有大行将于12月22日下调存款利率,1年及以内、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10BP、20BP、25BP、25BP。这距离上一轮调降存款利率隔了3个多月,此轮降息幅度接近。 12月21日,南粤银行、华兴银行等广州地区中小银行对财联社表示,暂时没有动作,但会密切关注市场的情况。 中小行逆势提高利率抢客,大行主动调息来降温? 11月以来,银行机构密集开展开门红的预备工作。 近日,广东多位银行支行人士对财联社表示,11月已经开始明年开门红的项目储备,除对公业务之外,存款、理财的考核也会比较重视,考核任务会重一些。 与往年中小银行延迟跟大行降息步伐不同,今年年末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不降反升。 如11月1日,广东鹤山珠江村镇银行宣布便将整存整取1年期执行利率从2.1%调整至2.25%,上调15个基点;广西兴安民兴村镇银行自11月21日起,对6个月和1年期2款“县域专属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上调30个基点和15个基点。 河南淮滨农商银行宣布,自12月12日起阶段性上调新开户个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起存金额大于等于1万元的执行上调后利率。河南固始农商行等地方小银行都开始进行存款利率竞争。 前述中行网点负责人表示,频繁调整存款利率,对客户而言会影响到他们存款的行为。比如越来越多人会赶在存款利率下调之前,进行中长期存款,锁定利率。 银行息差依然受压 大行降低存款利率与净息差压力有关。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跌至1.74%,比2022年底降低17个基点,比2021年末降低34个基点。 2023年一季度与二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跌至1.74%,且已经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1.8%的值。 11月,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银行应该保持合理利润,不能过高而挤占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也不能过低而损害银行本身的生存能力以及放贷能力。王剑团队经过测算,得到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对应净息差的估计值,约为1.69%。 换言之,截至6月末的净息差水平已经接近最低合估值。 11月底,国泰君安分析师张宇认为,当前存款定价正处于下降通道,仍有较大的潜在改善空间。但结构方面,存款定期化的影响对冲了定价的下行。预计2024年各项存款降息政策的效果将加速显现,驱动银行负债成本率由升转降。 2024年仍有多项因素压制资产收益率表现,包括: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LPR调降的影响消化、化债落地以及对公贷款占比提升。综合考虑后,预计2024年资产收益率同比仍将下行21bp左右。 与此同时,12月21日,杭州地区某城商行支行信贷人士对财联社表示,地方中小银行的利率议价能力较高,明年如经济环境进一步好转,贷款的市场利率可能轻微上升。
国有大行之后,多家股份行也在今日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综合来看,调整的股份行活期存款利率均下调5个基点,2年期下调10BP,3年、5年期均下调15BP。就调整后的具体利率而言,不同股份行存在差异,其中,有股份行调整后与大行持平,部分股份行调整后明显高于大行。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降成本针对银行活期存款,以及占比较高的定期存款,进一步引导存款利率下行,有利于维护银行合理盈利空间,增强银行内生资本补充能力;此外引导存款利率下行,有利于促进消费、投资,提升经济活跃度。此轮调整,对于活期以及中长期存款占比高的银行更受益。 去年9月,在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股份行、地方中小银行等纷纷跟进下调。业内认为,此次大行调整,股份行跟进后,不排除其他地方中小银行跟进的可能。不过,由于近两个月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已经下调一轮,接下来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否调整,主要还是看银行自身以及参考同类银行的利率调整情况。 3年、5年期降15BP 调整后不同银行具体利率存差异 综合来看,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今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与大行调降幅度相同,其中,活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5BP,2年期下调10BP,3年、5年期均下调15BP。 调整之后,股份行活期存款挂牌利率多由0.25%降至0.2%。整存整取方面,股份行间调整后的利率存在差异。其中,招商银行2年、3年、5年期挂牌利率分别由2.15%、2.6%、2.65%降至2.05%、2.45%、2.5%。调整后的具体利率与大行持平。 其他部分股份银行调整后,2年、3年、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较大行高5BP。如,中信银行2年、3年、5年期挂牌利率分别由2.2%、2.65%、2.7% 调整为2.1%、2.5%、2.55%。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2年期存款利率与上述银行有所差异,2年、3年、5年期挂牌利率分别由2.3%、2.65%、2.7%降为2.2%、2.5%、2.55%。 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在去年9月大行调整后,今年5月跟进调整。今日,3家银行也再次对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调整,与上述股份行有所不同,调整后,3家银行2年、3年、5年定存挂牌利率仍明显高于其他股份行。 具体来看,渤海银行、恒丰银行2年、3年、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分别均由2.4%、2.95%、2.95%降为2.3%、2.8%、2.8%。浙商银行2年、3年、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分别由2.40%、2.90%、2.95%降为2.3%、2.75%、2.8%。 业内:活期、中长期存款占比高的银行更受益 在业内看来,新一轮的存款利率调整后,低息差环境下有助于缓解负债成本压力,但从节奏来看,存款成本的降低也是渐进的过程。 华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在去年9月国有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后,时隔不到1年存款利率再度下调,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稳定银行息差,且长端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更多,旨在存款定期化背景下降低银行长端负债压力。 往后看,在存款自律机制作用下,同时考虑4月MPA考核增加了对存款利率合意调整幅度的考核,华创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预计,后续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也会陆续跟随国有大行进行同步下调。假设全行业活期、两年期、三年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5bp、10bp、15bp,则预计能缓释银行负债成本2-3bp。其中活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中长期存款占比高的银行更加受益。 申万宏源分析师表示,2022 年至今营收增长较快的中小行主要受益于规模的扩张,2023年一季度中小行息差仍在收窄,存款利率“补降”后有利于盈利空间的提升。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