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传来喜讯: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412家;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包头市的占比分别达到40.3%、67%、83.3%。
包头稀土高新区还拥有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192家,企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达195项,成交额高达8.7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3.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资金支持方面,2024年,包头稀土高新区争取到上级科技资金1.91亿元,占全市的66.2%。此外,688家科技型企业被纳入创新企业积分制平台,37家企业通过“创新积分贷”获得1亿元资金支持。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年伊始,包头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水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包头连续3年聚焦“创新”发布“一号文件”。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要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要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眼下,积蓄满满创新动能的包头稀土高新区,创新战鼓犹酣。
在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高端稀土永磁智能工厂,行业首台套设备、工业软件、智能场景正高效运转。该企业将中国钢研李卫院士团队的铈磁体制备技术成果与安泰科技的智能制造技术相结合,落地包头形成现实生产力,成为稀土永磁产业数智化转型的示范典型。
安泰北方是稀土永磁行业中唯一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的工厂,也是唯一同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三级的工厂,对于促进我国稀土资源平衡利用、行业数智化转型,以及助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堵点、难点、痛点就是创新点
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自2023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积极开展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69项,实施重大示范性创新项目16项,柔性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42个,转化优质科技成果31项。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稀土点位首批14个标志性工程示范类项目中,包头稀土高新区有13个项目获得支持。其中,9家项目牵头单位与中科院蒋成保院士等31个国内外顶尖技术团队合作,建设了包括全球首台套“钕铁硼磁体黏结与烧结工艺融合制造”在内的12条示范线。
包头稀土高新区从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体系入手,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发展路径。通过深入挖掘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联合体、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的潜力,为企业创新提供持续动力。成功培育出天和磁材、北方股份等一批向“高”攀升、向“新”突破、向“强”进军的企业。
如何让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包头稀土高新区积极组织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交流、洽谈,挖掘合作潜力;完善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相关政策,拓宽科技创新多元化合作渠道,打破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技术壁垒。同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形成创新平台遍地开花的局面。
包头稀土高新区还整合了金融、服务、环境等资源,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积分制,688家科技型企业被纳入创新企业积分制平台;成功举办海外博士包头创业行、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等一系列赛事,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我们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着力引进能够引领产业前沿化发展的‘龙头’‘链主’企业,统筹构建以稀土、先进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塑造了以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永磁电机等为代表的创新新引擎。”
在一系列创新行动和创新成果的高效助推下,2024年1—11月,包头稀土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其中,稀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7%,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