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对能源市场的乐观看法,需求旺季将至,供应约束仍存,需求预期改善和供应秩序延续可能驱动原油价格中枢抬升;供应低弹性下,欧美天然气季节性机会仍存;国内动力煤基本面或将由松趋紧,市场煤价或存上行的动能和空间。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摘要
2023年11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我们提出对2024年的能源市场持乐观看法,与当时偏弱的市场一致预期有所不同,我们认为供给条件可能主导能源价格分化,并为石油、煤炭、天然气带来上行机会。上半年,能源供给条件如期收紧,市场过剩已有所修正,石油价格锋芒初露,欧美气价上行趋势渐显,煤炭仍在蓄势之中。展望下半年,需求旺季将至,供应约束仍存,我们维持对能源市场的乐观看法,需求预期改善和供应秩序延续可能驱动原油价格中枢抬升;供应低弹性下,欧美天然气季节性机会仍存;国内动力煤基本面或将由松趋紧,市场煤价或存上行的动能和空间。
石油:星火之势,池水难消
上半年石油市场供需配速如期维系紧平衡,地缘供应风险与宏观增长预期交织,市场情绪主导预期交易。近期石油需求淡季恰逢宏观预期转弱,地缘风险缓和叠加OPEC+释放增产信号,过剩担忧主导布伦特油价回调至80美元/桶下方。我们认为当前石油市场情绪或已至底部,展望下半年,油价反弹空间依然可期,主要基于以下两点预期差:其一,虽然石油需求增长面临降速压力,我们认为或也难言需求“星火”已尽,当前市场一致预期或线性外推了需求淡季和宏观逆风,下半年OECD国家的宏观预期改善、油品季节性需求抬升,以及非OECD国家的内生需求增量兑现均可能修复市场情绪。其二,虽然OPEC+释放逐步增产信号,但在供给旧秩序视角下,剩余产能的“池水”有限且相对受控。我们认为OPEC+转向增产或既印证了我们对于主动减产加重原油主产国财政压力的判断,也显示了在“保平衡”政策下,OPEC+对于下半年的石油需求预期可能有所上调。全球石油基本面短缺格局已经形成之际,我们认为OPEC+产量政策或已具备从绝对减量到控制增量的调整空间,与我们在年度展望中的观点一致。
在全球经济增长平稳和需求季节性增量如期兑现的基准情形下,我们预期2024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缺口或约89万桶/天,短缺压力可能在2H24进一步加重,布伦特油价中枢或有望抬升至90美元/桶。参考中东主产国财政盈余平衡油价和北美页岩油成本曲线,我们认为布伦特油价的底部支撑或仍在80美元/桶附近,也意味着曾在4月演绎的地缘风险溢价或已几近出清。因而我们提示,地缘政治事件导致的供应不确定性可能依然是年内油价超预期上行的风险来源。
天然气:供给弹性迎接旺季挑战
欧美天然气市场逐步走出2023/24暖冬下的过剩格局,2024年淡季补库周期开启后,库存偏离度已明显下修。二季度以来,供给条件收紧驱动欧美气价筑底向上,与我们在2024年3月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天然气:暖冬影响再显,供给调节托底》中的判断基本一致。截至6月初,NYMEX气价和荷兰TTF气价均已高于年初水平。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天然气市场或将聚焦需求旺季对供应弹性的季节性挑战。具体来看,我们预期北美夏季用电小高峰或加快美国天然气库存修正进程,驱动NYMEX气价中枢进一步抬升至3-4美元/百万英热;欧洲天然气库存已不再位于历史高位,2Q24挪威和俄罗斯PNG的供应突发扰动均显示欧洲天然气市场供应条件依然脆弱,叠加欧洲经济增长预期可能改善,我们认为若补库进度持续不及预期,荷兰TTF气价的淡季中枢可能抬升至10美元/百万英热上方,取暖旺季超涨风险仍存。
动力煤:2Q压力浮现,下半年或有转机
2024年以来,国内动力煤价格先跌后涨。受用电淡季与节后非电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秦港现货煤价在3月跌破900元/吨,并在800元/吨附近获得支撑,近期反弹至875元/吨。长协价也一度跌破700元/吨。电煤消费有用电量高增的支撑,但电厂高库存下补库需求有限。供给端则为煤价企稳提供了条件,产地安监趋严,动力煤产量下滑较快,1-4月产量累计下滑了3.1%。不过,在丰水期来临以后,水电出力恢复较快,对煤电表现形成了明显压制。煤价上行的动能再次受到抑制。从平衡表看,我们认为2季度或为年内基本面压力最大的时间段。
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国内动力煤供需均有一定支撑因素,基本面或将由松趋紧。一方面,供给侧增产空间有限,安监约束仍在,弱供给弹性或为基本面提供底部支撑。进口资源难言充裕,增量或受限。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煤价上行空间能否打开的关键仍在于需求侧表现。今年一季度电力弹性系数仍处高位,我们预计下半年用电量仍有一定韧性,叠加今夏均温可能偏高,用电量有超预期的可能。不过,水电和风光对煤炭需求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年内基本面压力最大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若旺季补库不及预期,我们认为市场煤价有上行的动能和空间。我们预计2Q、3Q和4Q动力煤均价分别为850、950和1000元/吨。
风险
产量政策超预期、宏观增长情形未兑现、天气表现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