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研发新监测技术 守护锂离子电池“健康”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潘挺睿教授、常煜研究员团队携手中国科大谈鹏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唐永炳教授、张帆研究员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长效稳定的锂离子电池原位膨胀力监测技术,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然而,锂枝晶生长、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生长等问题却给电池的使用安全与服役寿命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攻克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基于一体式离电传感技术的新型原位监测技术。该技术巧妙地利用锂离子电池自身的电解液和材料构建传感界面,无需额外封装,即可实现高精度压力监测。这种独特的结构不仅与电池材料高度兼容,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柔性压力传感器在腐蚀性环境中稳定性差的难题。实验结果显示,一体式离电传感技术能在电池内稳定工作超过1个月,能够通过压力曲线的不对称性和峰值变化精准捕捉到锂枝晶的不可逆沉积。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为智能电池设计开辟了新的路径,其低成本、高精度和长寿命的特性,使其在车载电池管理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来源:上海有色金属网 分享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