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1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10月进口汽车数量达7.5万辆 同比大幅增长87.5%

    12月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2年10月份进口汽车市场情况分析。汽车进口量历经三年的下滑后,2021年微增长,2022年再次进入负增长。1-10月汽车进口数量为74.6万辆,下滑6.6%;进口金额达到2979.7亿元,同比上涨3.5%。10月当月进口7.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7.5%。 从需求端来看,近年来,进口车终端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受疫情和芯片短期冲击,2020-2022年进口汽车市场出现下滑,2022年1-10月销售64.2万辆,同比下降19.2%,其中10月同比上升0.1%,是2022年首个实现正增长的月度。 库存上看,伴随着19-20年供给小于需求,进口汽车全行业库存深度出现明显下滑;2021年供需基本平衡,但销量有所下滑;截至2022年10月库存深度攀升到4.6个月,创历史新高。 价格方面,进口汽车报关单价逐年提升,从 2015年到 2022年,进口汽车报关单价从 25.21万元提升到 39.94万元,一是消费升级趋势,二是低价产品国产化趋势,三是汇率近期有所贬值。 从品牌结构上看,受疫情的影响,进口汽车市场整体大幅下滑,但超豪华车更加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超豪华汽车本月同比增长 10.26%,大幅提升。从 1-10月累计来看,豪华仍然是销量主力,占比超过 90%以上,非豪华销量下滑 22.4%。 2022年1-10月,前十大品牌中保时捷、丰田均实现正增长;排名第一的雷克萨斯销量超过15万辆,但同比下降18.4%,奔驰车型销售突破13万辆,同比下降8.0%,车型国产导致宝马、奥迪销量分别下滑33.8%和44.3%。 车型结构上,2022年1-10月,三大车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MPV降幅最低,同比下滑4.95%,轿车和SUV降幅分别收窄17.42和21.56个百分点。轿车中的小众车型表现分化,Sportback、hatchback车型同比降幅远大于整体市场,而Cabrio则仅小幅下滑0.94%。 排量方面有所下移,1.5-2.0L排量区间占比为47.9%,相比2021年有所下滑,但仍保持第一大排量区间;2.5-3.0L排量区间相比2021年提升0.6个百分点,是第二大排量区间;平行进口车型逐步恢复供应,3.0L以上排量份额反弹至5.4%,提升1.5个百分点。 进口新能源汽车销售波动,2022年1-10月份数据NEV销售23687辆,同比下滑12.6%,10月销售2250辆,同比下降26.54%,其中纯电车型销售不足600辆,同比下降35.1%。2016-2018年进口新能源汽车销售在1.5-2.0万辆之间,在Model 3的带动下,2019年进口新能源汽车销售暴增至6万辆,同比增长191%,占进口汽车总量的5.4%;随着车型国产,2020年销售规模回落至2.75万辆,随着PHEV的贡献,2021年销售同比增长26.2%。

  • 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下降12%,比亚迪再超LG夺得亚军

    10月,宁德时代装机量环比下降9%,市占率提升3个百分点,稳居冠军宝座,比亚迪装机量环比上涨6.8%,再次超越LG新能源夺得亚军。由于特斯拉销量的下降,LG新能源装机量环比大降38.6%,获得季军位置。 亿纬锂能装机量0.6GWh,环比下降14.3%,已连续两个月跻身前十。而蜂巢能源由于长城汽车销量的下滑,已经连续两个月未进入TOP10榜单。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48GWh,环比下降12.2%,同比增长83.2%。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仍有6家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达64.2%,相较于9月份的59.4%,环比上涨9.3个百分点,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半壁江山。 环比增幅来看,受累于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下滑,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装机量也随之下降,其中LG新能源环比下降最大达38.6%,其次是欣旺达环比下降30%,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松下、SK On、宁德时代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比亚迪、中创新航逆势上涨超5%。 市占率方面,与9月相比,比亚迪的市占率提升3个百分点,宁德时代的市占率提升1.3个百分点,而LG新能源的市占率下降4.9个百分点,欣旺达下降0.4个百分点,松下下降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宁德时代装机量18.1GWh,环比下降9%,市占率提升1.3个百分点。消息层面,近日宁德时代起诉中航锂电(洛阳)的专利侵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宁德时代胜诉,获赔金额1416万元。中航锂电在12月1日发布的声明中提到,本次福州中院的一审判决,并非终审生效判决,公司将在上诉期内就该一审判决向最高院提出上诉。目前无需就福州中院一审判决支付赔偿金。 中创新航装机量2GWh,环比上涨5%,市占率提升0.7个百分点。10 月 6 日,中创新航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11 月 2 日,中创新航宣布在欧洲布局产业基地。当天,中创新航与葡萄牙政府在赛巴图尔区锡尼什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中创新航欧洲产业基地落户葡萄牙。 国轩高科装机量1.5GWh,环比下降6.3%,市占率上涨0.2个百分点,位居第八。2022年前三季度,国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21.4%。 10月26日晚,国轩高科公告显示,公司拟在广西柳州投建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投资金额达48亿元;此外,还拟在合肥新站区投建年产20GWh动力电池项目,投资金额达67亿元,累计投资额达115亿元。 欣旺达装机量0.7GWh,环比下降30%,市占率下降0.4个百分点,稳居第九。今年以来欣旺达的装机量快速增长,与其产能布局密不可分。今年10月30日,欣旺达与东风集团、东风鸿泰共同投资120亿元建设的30GWh动力电池基地正式开工。截至目前,欣旺达已在惠州(4GWh)、南京(30GWh)、南昌(50GWh)、枣庄(30GWh)、珠海(30GWh)、什邡(20GWh)、宜昌(20GWh)、义乌(50GWh)八地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合计产能规划已达234GWh,加上与车企合资产能,已远超此前规划的2025年产能目标。 同时,11月14日,欣旺达正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发行价格为15.3美元,募集资金约4.4亿美元。其成为继国轩高科后又一家成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赴欧洲上市的动力电池企业。 亿纬锂能装机量0.6GWh,环比下降14.3%,位居第10。亿纬锂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2.83亿元,同比上涨112.12%;归母净利润26.66亿元,同比上涨20.3%。 目前亿纬锂能也在加速扩产,11月28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定增募资已完成,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数量1.42亿股,发行价格62.95元/股,完成募集资金总额90亿元。其中60亿元用于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建设项目。 除了中国企业10月装机量出现环比下滑外,韩国企业LG新能源和SK On 的装机量环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由于特斯拉销量的下滑,LG新能源装机量5.4GWh,环比大降38.6%,下降至第三;SK On装机量2.6GWh,环比下降7.1%,位居第五。三星SDI装机量2.4GWh,与9月持平。 目前SK On正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近期SK On与一个由韩国私募股权公司组成的财团签署协议,将筹集最多1.3万亿韩元(合10亿美元),为其扩大海外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提供资金。此外,SK On还将与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共同成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合资企业,到2027年将向该合资企业投资114亿美元。SK On最近还与现代汽车集团签订了为后者美国电动汽车专用工厂供应电池的合作协议。 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390.4GWh,同比增长75.4%。全球排名第一宁德时代增长近一倍,比亚迪等排名前十的中国企业均呈现三位数的高增长势头。以LG新能源为首的韩国企业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相反,包括松下在内的日系企业大部分增长率不及市场平均水平,持续呈下降趋势。 SK-On凭借现代IONIQ 5和起亚EV6等的稳步销量,以及IONIQ 6的上市,进一步扩大了增长势头。三星SDI装机量的上涨,主要得益于Audi E-Tron、宝马i4、FIAT500等销量的上涨。LG新能源的增长得益于大众ID.4、福特Mustang Mach-E销售的好转。尽管今年10月特斯拉Model 3、Y的销量比8、9月相对低迷,但宁德时代、LG和松下仍保持稳步增长。 从市占率来看,与去年10月相比,在TOP10中,中国企业的市占率均有大幅提升,其中比亚迪市占率提升最大达4.7个百分点,其次是宁德时代市占率提升4.1个百分点,中创新航提升1.5个百分点,欣旺达提升1个百分点,国轩高科提升0.8个百分点,亿纬锂能提升0.3个百分点。 相反,日韩企业,除了SK On市占率提升0.3个百分点外,其余企业均有所下降。其中LG新能源市占率下降最大达7个百分点,松下下降5.2个百分点,三星SDI下降0.2个百分点。 写在最后 :毋庸置疑,宁德时代仍然是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领导者,其霸主地位无人能撼。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涨,其动力电池装机量也将快速上涨,如不出意外的话,比亚迪将超过LG新能源夺得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亚军宝座。 TOP10榜单后四位,仍然是四家中国企业之间的角逐,由于长城汽车销量的下滑,蜂巢能源的装机量也出现了下降,前10月亿纬锂能再次超越蜂巢能源进入前十。如果长城的销量持续低迷,蜂巢能源可能无缘进入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前十。

  • 美联储最爱通胀指标放缓 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强劲

    美国10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6%,与预期一致,前值6.3%。美国10月PCE物价指数环比增长0.3%,预期0.4%,前值0.3%。美国10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5%,与预期一致,前值5.2%,该指标也是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美国10月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增长0.2%,预期0.3%,前值0.5%。 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持续走低,回落至105下方,为8月以来新低;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美股三大股指期货短线拉升均转涨。黄金短线站上1790关口,日内涨幅达到1%。欧元兑美元向上触及1.05关口。 该报告显示,尽管通胀仍很高,但通胀减速仍然是受欢迎的;尽管鲍威尔当地时间周三强调,美国的通胀还远远没有稳定下来,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让人放心,但目前的通胀数据显示实际上正在下降。市场预计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将在明年年初继续加息,但速度会放缓,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利率水平。 财经网站Forexlive评美国10月PCE称,此前CPI公布后,(加息)预期有所下调,而PCE报告显示,这并非偶然。核心PCE环比增长0.2%,与未来2-3%的通胀率“持平”,尽管只有这个月降至这个水平,且9月环比增长0.5%,但这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其次,美国10月个人收入环比增长0.7%,预期0.4%,前值0.4%。美国10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环比增长0.8%,与预期一致,前值0.6%。美国10月实际个人消费支出(PCE)环比增长0.5%,与预期一致,前值0.3%。 在通胀放缓的同时支出增长加快,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即美联储的加息正在冷却通胀,可能不会引发衰退。受劳动力市场弹性和工资持续上涨的支撑,家庭支出的回升表明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开局稳健。 然而,目前还不清楚消费者是否能在2023年保持这一势头。由于通胀率仍然超过收入增长,许多美国家庭依靠储蓄、一些州政府的刺激计划支票和信用卡来维持消费。人们越来越担心,限制性货币政策将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 10月对标挖潜企业煤焦、进口矿等采购成本由降转升

    2022年10月,对标挖潜企业煤焦、进口矿等采购成本由降转升,生铁和废钢采购成本小幅下降。 2022年1-10月,炼焦煤累计采购成本同比增长38.08%;冶金焦同比增长7.54%;国产铁精矿同比下降26.47%,进口粉矿同比下降26.43%;废钢同比下降2.33%。 1、炼焦煤 对标企业炼焦煤10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225.52元/吨,环比升高70.70元/吨,升幅为3.28%。1-10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395.15元/吨,同比升高660.58元/吨,升幅为38.08%。 1-10月对标企业炼焦煤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折算成干基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834.95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560.20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23.39%;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649.7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254.63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0.63%。 2、喷吹煤 喷吹煤10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1786.70元/吨,环比升高225.87元/吨,升幅为14.47%。1-10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1643.91元/吨,同比升高407.97元/吨,升幅为33.01%。 1-10月对标企业喷吹煤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折算成干基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212.11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431.80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26.27%;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024.50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80.60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23.15%。 3、冶金焦 冶金焦10月份加权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2657.32元/吨,环比升高60.48元/吨,升幅为2.33%。1-10月累计平均折算成干基的采购成本为2995.55元/吨,同比升高210.10元/吨,升幅为7.54%。 1-10月对标企业冶金焦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539.04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456.51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5.24%;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3371.0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75.53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2.54%。 4、国产铁精矿 国产铁精矿(干基)10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32.69元/吨,环比下降3.61元/吨,降幅为0.49%。1-10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845.18元/吨,同比下降304.23元/吨,降幅为26.47%。 1-10月对标企业国产铁精矿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829.88元/吨,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687.50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42.38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7.16%;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50.02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220.14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26.53%。  5、进口粉矿 进口粉矿10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847.56元/吨,环比升高75.16元/吨,升幅为9.73%。1-10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864.51元/吨,同比下降310.60元/吨,降幅为26.43%。 1-10月对标企业进口粉矿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878.52元/吨,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70.5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07.94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2.29%;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43.32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64.80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8.76%。        1-10月对标企业进口铁矿的采购总量为44419.83万吨,折算成62%品位的平均采购成本为907.59元/吨。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806.00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01.59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11.19%;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41.13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33.54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4.71%。 6、废钢 废钢10月份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722.85元/吨,环比下降65.32元/吨,降幅为2.34%。1-10月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3177.06元/吨,同比下降75.75元/吨,降幅为2.33%。 1-10月对标企业废钢平均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907.22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269.84元/吨,低于平均采购成本8.49%;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3443.50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266.44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8.39%。

  • 10月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39.1 景气指数在正常区间内下降

    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 2022年10月 10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为39.1,较上月下降1.7个点,处于“正常”区间中部;先行合成指数为57.4,较上月下降2.3个点。近13个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见表1。 表1 近13个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 景气指数在正常区间内下降 10月份,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下降1.7个点,至39.1,处于“正常”区间中部。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走势见图1。 图1 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趋势图 由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信号灯(见表2)可见,9月份,在构成产业景气指数的10项指标中,铝冶炼投资总额、发电量、LME铝结算价、M2、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主营业务收入、铝材出口总量和利润总额9项指标均处于“正常”区间,商品房销售面积处于“偏冷”区间。  表2 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信号灯 先行合成指数下降 10月份,先行合成指数为57.4,较上月下降2.3个点。中国铝冶炼产业合成指数曲线见图2。构成先行合成指数的5项指标中,经季节调整后,较上月有3项指标下降,其中,LME铝结算价下降5.4%、铝冶炼投资总额下降4.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6.5%。 图2 中国铝冶炼产业合成指数曲线 行业运行特点及形势分析 10月份,铝冶炼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正常”区间中部,运行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是铝价呈现宽幅震荡格局。近3个月来,铝价一直延续震荡走势,稳定在17500元~19000元/吨的区间运行。进入10月份,铝价以宽幅震荡为主,价格重心略有回落。10月初,多重因素使得铝价小幅上行,包括电解铝社会库存小幅下降,现货市场交易投资情绪明显改善等。10月中,由于市场没有明显的交易方向,铝价呈现高位震荡趋势。10月末,市场表现欠佳,加之美联储11月份将公布加息情况,市场避险情绪回升,铝价出现一定程度回落。10月份,沪铝主力合约价格在17473元~18749元/吨之间,均价为17986元/吨,环比下降514元/吨,降幅2.7%;同比下降764元/吨,降幅4.1%。沪铝主力合约价格走势情况见图3。 图3 沪铝主力合约价格走势情况 二是生产总体保持平稳。9月份,全国电解铝和氧化铝产量总体保持平稳。目前,云南地区电解铝产能停产约为104万吨,占全国电解铝产能比例的2.6%,影响较小,但后续可能继续减产。广西与四川等地减产产能正在逐步恢复。新疆、贵州以及内蒙古等地积极推进投产,山西新增6.5万吨产能,其他地区的产能新增和恢复弥补了云南的部分减产,目前供应端产能正在缓慢恢复中。9月份,全国电解铝产量为344.9万吨,同比增长9.5%;日均产量11.5万吨,环比增长0.2万吨,同比增长0.9万吨。9月份,氧化铝产量为710.8万吨,同比增长12.8%;日均产量23.7万吨,环比增长0.5万吨,同比增长1.4万吨。铝冶炼产品月度日均产量见图4。 图4 铝冶炼产品月度日均产量 三是国内铝表观消费小幅回暖。进入10月份,下游整体需求呈现缓慢恢复态势,房地产板块表现依旧欠佳,但降幅较上月收窄,汽车产销量保持平稳增长,铝材及铝合金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从主要铝消费领域看,房地产方面,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386.8亿元,同比下降16.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97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4%,新开工面积895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1%;汽车方面,10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9万辆和250.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和4%,同比分别增长11.1%和6.9%;铝材方面,10月份,全国产量525.4万吨,同比增长6.2%;铝合金方面,10月份,产量108.6万吨,同比增长22.5%。 四是铝土矿进口、铝材出口双双下降。由于国内铝土矿禀赋不佳,铝资源维持净进口。铝土矿方面,9月份,我国进口铝土矿821万吨,环比下降23.6%,同比下降1%。其中,自几内亚进口415万吨,环比下降33.6%,同比增长6.1%;自澳大利亚进口270万吨,环比下降4.6%,同比下降10.6%;自印度尼西亚进口87万吨,环比下降45.9%,同比下降35.5%。铝材方面,继续保持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双循环的发展格局。9月份,我国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47万吨,环比下降4.8%,同比持平。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继续延续稳定恢复发展态势前提下,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铝冶炼行业将会继续在“正常”区间运行,景气指数可能会有回落。 附注: 1. 铝冶炼产业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简称先行指数)用于判断铝冶炼产业经济运行的近期变化趋势。该指数由以下5项指标构成:LME铝结算价、M2、铝冶炼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发电量。 2. 铝冶炼产业一致合成指标(简称一致指数)反映当前铝冶炼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该指数由以下5项指标构成:电解铝产量、氧化铝产量、铝冶炼企业营业收入、铝冶炼企业利润总额、铝材出口总量。 3. 铝冶炼产业滞后合成指标(简称滞后指数)与一致指标一起主要用来监测经济变动的趋势,起到事后验证的作用。该指数由以下3项指标构成:铝冶炼企业流动资本余额、铝冶炼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铝冶炼企业产成品资金余额。 4. 综合景气指数反映当前铝冶炼产业发展景气程度。景气灯号图把铝冶炼产业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兰灯”表示经济偏冷,“兰灯”表示经济过冷。对单项指标灯号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其汇总而成的综合景气指数也同样由5个灯区显示。 综合景气指数由10项指标构成,即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 5. 编制指数所用各项指标均经过季节调整,已剔除季节因素。 6. 每月都将对以前的月度景气指数进行修订。当时间序列加入最新的一个月的数据后,以往月度景气指数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

  • 世界钢铁协会:10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473亿吨 同比持平

    11月23日,世界钢铁协会发布2022年10月全球粗钢产量。2022年10月全球64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473亿吨,同比持平。 2022年10月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2年10月,非洲粗钢产量为140万吨,同比提高2.3%;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073亿吨,同比提高5.8%;欧盟(27)粗钢产量为1130万吨,同比下降17.5%;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下降15.8%;中东粗钢产量为400万吨,同比提高6.7%;北美粗钢产量为920万吨,同比下降7.7%;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的粗钢产量为670万吨,同比下降23.7%;南美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下降3.2%。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64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1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埃及、利比亚、南非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 其他欧洲国家:波黑、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2年10月, 中国粗钢产量为7976万吨,同比提高11.0%; 印度粗钢产量为1050万吨,同比提高2.7%; 日本粗钢产量为730万吨,同比下降10.6%; 美国粗钢产量为670万吨,同比下降8.9%; 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580万吨,同比下降11.5%; 韩国粗钢产量为510万吨,同比下降12.1%; 德国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下降14.4%; 土耳其粗钢产量为290万吨,同比下降17.8%; 巴西粗钢预估产量为280万吨,同比下降4.5%; 伊朗粗钢产量为290万吨,同比提高3.5%。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 中国10月原铝进口量同比下滑逾51% 进口分项数据一览

    海关总署在线查询平台数据显示,中国10月原铝进口量为67,444.45吨,环比增加4.3%,同比减少51.8%。 以下为根据海关总署官网数据整理的 2022年10月原铝进口 分项数据一览表: 注:1、原铝包括含铝量≥99.95%的未锻轧非合金铝;含铝量<99.95%的未锻轧非合金铝; 2、进口总量(总计)中亦包括上表未列出的部分原产地数据。

  • IAI:10月全球原铝产量低位回升 日均产量升至八个月高位

    国际铝业协会(IAI)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球(不包括中国)原铝产量低位回升至2375千吨。10月全球(不包括中国)原铝日均产量升至76.6千吨,为今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 注:国际铝业协会(IAI)目前拥有27家会员公司,包括铝产业链的上游的产商,下游的回收以及铝加工商等。其会员公司的原铝产量占全球逾80%,铝土和氧化铝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再生铝产量也占相当大的比重。该组织于每月20日公布的全球原铝产量数据,该数据为初步数据,通常在下月报告中会加以修正。 以下为IAI公布的2021年以来月度全球原铝产量数据统计:(单位:千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