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2024SMM(第十九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

大会拟邀政、产、学、研、融、介、媒等方面重要嘉宾出席大会,大会设立高质量开幕式、有色企业家鸡尾酒会、颁奖招待晚宴、商务考察活动、投资促进交流会、主论坛、6分论坛、展览会等活动。

 | 进入专题>

2024SMM(第十九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

曲胜利:铜冶炼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未来需发挥多金属混合协同大冶炼优势【SMM铜峰会】

来源:SMM

在由上海有色网(SMM)和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4(第十九届)SMM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铜原料和消费发展论坛上,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准勤代总裁曲胜利对中国铜冶炼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铜的性质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耐寒、耐蚀和加工性能和合金化能力。

满足现代工程对材料强度、低温韧性弹性、耐蚀、耐磨、抗软化、切削加工等特殊性能的要求。

铜还具有其他金属所不具备的抗菌性能和再生性能,它不仅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还作为功能材料被使用。

铜的用途

目前实际广泛应用的铜及铜合金品种有256种,形成以管、棒、型、线、板、带、箔、条为代表的八大类、上万种规格的加工产品。铜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之一。

其介绍,在我国现有产业中,建筑、电力、电子产品、交通运输以及新能源等用到铜的产业占91%。

铜的消费

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铜消费量为2701万吨,同比增长4.6%,中国铜消费量为1610万吨,同比增长9.8%。

国内铜消费结构,占比最高的是电力设备,达37%;其次是建筑,占比21%;第三是家电,占比15%。新能源行业拉动铜需求增长明显,占全国铜消费19%,同比增长52%。

铜冶炼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铜冶炼行业现状:

1、中国精炼铜产能世界第一

国内消耗量达到了世界产量的50%以上,巨大的市场使我国铜冶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产量国及销量国,在全球铜产业占据重要地位。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其对我国铜冶炼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

3、形成完备的铜产业链

4、铜冶炼工艺百花齐放

其对铜冶炼工艺、代表企业以及已建成单系列最大产能等进行了介绍,其还介绍了铜冶炼企业、铜冶炼以及副产硫酸的产量情况进行了阐述。此外,其还对铜价震荡上行进行了解读。

5、铜冶炼厂选址转向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和竞争日益加剧,降低成本成为企业摆脱困境的有效手段,铜冶炼的产业布局向越来越分散的方向发展,区位优势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运输成本低)、拥有或靠近资源的地区、硫酸销售压力小的地区、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冶炼企业将更具备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内冶炼产能布局也在向这些地区发展,福建、内蒙古、广西等陆续成为新的铜冶炼布局地区;甚至产业布局已经向海外铜矿资源地发展。

6、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随着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新工艺、新装备的广泛应用,企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水平也在不断改进,部分大型企业已超过世界先进水平,2022年铜冶炼工艺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铜精矿-阴极铜)为147.6kgce/t,远优于《有色重金属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5323-2023(2024年6月1日实施)1级值。

国内铜企由于发展不平衡,能耗指标差距较大,铜冶炼要摆脱高耗能的帽子仍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7、行业整合,产业链延伸

铜冶炼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产业链企业或收购产业外企业,以此提高自身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特别是龙头企业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扩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铜冶炼行业存在问题:

1、资源保障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我国铜精矿产量只占到了世界不到9%,却生产了占世界50%的精炼铜。受铜矿资源限制,我国铜冶炼行业铜精矿自给率不到30%,部分大型铜冶炼企业甚至不到10%。

国内铜冶炼产能不断扩张,加之下游需求端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由此促使铜产业链利润持续向上游转移。而我国铜矿长期依赖海外进口,海外矿山对铜精矿价格拥有更多话语权,均对国内铜冶炼中下游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2、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到2025年,矿铜冶炼产能将增加326万吨。矿铜产能扩张过快,势必导致原料端的紧缺和产品端的过剩,铜加工费持续走低,2023年有色冶炼及加工营收利润率仅3.87%,铜加工利润率为1.53%。

2023年中国硫酸产能为1.3亿吨,而铜冶炼副产酸为4850万吨,预计未来三年冶炼酸将增加1259万吨。

他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产能过剩,投资风险加大;硫酸“胀库”风险加剧,产业链减产;市场无序竞争,行业利润摊薄。

3、铜矿加工费持续走低

铜精矿加工费TC持续下跌,冶炼厂亏损逐渐加剧。若冶炼厂采购现货铜精矿来生产,目前为亏损超1400元/吨,若冶炼厂用长单铜精矿来生产,目前为盈利约900元/吨。国内铜精矿冶炼盈亏平衡在60美元/干吨左右。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下跌是国内铜冶炼厂粗炼产能扩张速度大于铜精矿的供应速度。目前,国内铜冶炼产能较高,明显大于铜精矿的增速,铜精矿短缺局面已有所显现。如果不调整产能,加工费或持续维持低位。

4、亟待建设新兴科创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色金属新材料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其他新质生产力产业的重要材料基础,发展前景广阔,任务也非常繁重。目前,有色金属领域新材料研究和应用技术仍然存在各自独立、共享机制不畅的短板,尚未形成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体系。

政策导向及发展潜能

政策导向:

1、国家发展规划路径

近十几年是铜冶炼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政策导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铜冶炼行业相关政策导向经历增产能、扩规模到加大污染防治再到优化结构、绿色高效的转变。在“双碳”的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绿色化、智能化成为行业主旋律,高质量发展是行业必然趋势。

2、国家层面政策导向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末期,国家通过重点改造铜冶炼厂,推广采用富氧自热熔炼、闪速熔炼、连续熔炼、加压酸浸等工艺技术,逐步淘汰了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等污染严重的装备。“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放在挖掘行业节能潜力,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

丰富的顶层政策规划为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指明方向、稳定基调,使得我国铜冶炼行业得以规范化、绿色化、稳定有序发展。

其对“十四五”期间铜冶炼行业部分政策进行了解读。

铜冶炼行业发展目标

“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构建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重点矿产开发企业。到2025年,再生铜产量比例达到35%。

到2025年,力争废钢、废纸、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量分别达到3.2亿吨、6000万吨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产量达到400万吨。在清洁生产改造工程方面,实施铜冶炼行业短流程冶炼、连续熔炼技术和装备改造。到2025年,完成4000台左右有色金属窑炉清洁生产改造。

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节能提效进一步成为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减碳的首要举措。

发展潜能:

1、铜需求新增量

碳中和要求电力行业逐步向清洁能源转型,新能源诸如光伏、风电基建有望拉动电网投资,电网投资对铜用量的拉动极为显著。未来5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年均投入超过700亿美元,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其单车耗铜量上升以及充电桩网络的建设,也是全球铜需求的新增量。其介绍新能源汽车中的用铜量远高于汽柴油车。一辆混动汽车用铜40公斤,插电混动汽车需要用铜60公斤,纯电汽车用铜量更是高达83公斤。在电动车行业,2021年用了60万吨铜,预计到2030年将会增加到198万吨。

陆上风电和光伏1GW需要5000吨铜,海上风电1GW需要10000吨以上。预计到2030年风电和光伏用铜将达到394万吨。

到2030年新能源领域铜增量预测为609万吨。

2、原料供应实现多元化

中国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将长期保持在80%左右,大部分企业采取了多元化的原料供应策略,实现了进口矿、国内矿和再生资源等多种原料供应途径。

进口矿供应: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矿山的铜精矿产量已经高于国内铜精矿的产量。

国内矿供应:国内加强找矿增储,构建铜资源安全的体系化保障。

铜再生资源:解决铜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3、资源利用率提升

有价元素全产品化,实现对矿产资源吃干榨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铜冶炼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铜冶炼行业原生矿铜回收率普遍达到了98%以上,但其他伴生元素的回收仍有较大空间,特别是砷、铋、锑等元素如果能实现产品化,对实现原料替代,降低环境影响,发展绿色冶金具有重大意义。

4、清洁生产水平提升

改变末端治理模式:当前铜冶炼行业大多采用末端治理,侧重在污染物产生后如何处理达标上。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在工业发展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比较有效地解决了一些突出的污染问题,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不符合当前铜冶炼行业绿色发展要求。

实现源头治理:而清洁生产从源头和过程中减轻铜冶炼对环境的影响,减轻了末端治理的压力,提升了铜冶炼企业的生成发展空间。未来行业会加快推进建立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铜冶炼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5、余热利用潜力大

中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依然突出,特别是在能耗“双控”政策的影响下,能源的供需问题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对铜冶炼而言,更应重视热能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冶炼行业降低能耗约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我国目前余热利用率约占余热总量的30%,仍有提升空间,高温余热回收技术已经在行业广泛应用。但对于中低温余热的利用还处于尝试和发展阶段,受投资和技术装备等因素制约,导致这部分热能不但无法利用还要损耗大量能源进行散热,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未来余热利用发展方向:发电、热泵、制冷、储热。

未来展望及行业建议

1、绿色化发展是主线

铜冶炼行业绿色转型已经是必然趋势,发展高效节能的技术工艺成为行业重点。

2021年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提升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余热回收水平,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

2、铜冶炼智能化转型

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铜冶炼行业的紧密结合为我国铜冶炼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3、铜冶炼企业大型化

铜冶炼行业头部企业已发展成为大型铜联合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随着行业的集中化,产业链不断延伸,铜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的采选业务,中游的冶炼业务,下游的铜加工业务,以及贸易及终端业务,大部分企业已逐步摆脱单纯的采矿或者冶炼业务,形成全产业链发展。

4、国际竞争力提高

中国铜冶炼行业正成为全球铜冶炼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伴随全球消费重心转移,中国已成为主要精炼铜消费市场,并且消费规模呈现上升趋势。

未来,中国精炼铜产销量在全球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严控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鼓励国内骨干企业开展跨境兼并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矿业航母企业,在国际上建立铜矿资源话语权和定价权。

•加大对铜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对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加资源量。

•建立境外稳定供应渠道,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布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利益共同体。

相关建议:

1、国家政策引导,实现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鼓励铜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鼓励铜冶炼企业利用再生资源,建设循环利用示范工程。

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政策引导,对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企业进行扶持,形成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通过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实现铜冶炼原料替代,降低供应风险。

2、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行业协会发挥引领作用:行业协会作为行业领域的引领者,利用产业对接、行业智库、资源协调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搭建平台、进行政策指导,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倡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利益关系,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促进行业发展。

3、发挥多金属混合协同的大冶炼优势

• 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挥互补优势: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源泉。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生产、铜压延加工、高纯新材料等产业,形成优势深度融合,产业有机结合、区域深度合作的产业集群,发挥铜铅锌冶炼在二次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的互补优势,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

提高稀散元素回收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品种类:随着铜、铅等主金属冶炼加工费的断崖式下跌,冶炼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强化精矿共生、伴生稀贵稀散元素的综合回收是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大力开发稀散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延伸铜、砷、硒、碲、黄金、白银及铂族金属产业链,增加有色金属产品种类,实现高值化、多元化发展。

4、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建立并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舞台。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实现自主培养。

注重行业的宣传、引导:通过宣传引导,消除社会大众的偏见,鼓励青年人投身冶炼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2024SMM第十九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