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近期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1,705万元到107,705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211,000万元到205,000万元,同比减少67.48%到65.56%;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8,700万元到104,7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207,000万元到201,000万元,同比减少67.71%到65.75%。公司去年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12,705.25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05,701.53万元。
对于本期业绩预减的的主要原因,北方稀土公告:2023年上半年,稀土行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下跌,半年均价同比亦大幅下滑。供给方面,国家下达的第一批稀土总量控制指标同比增长,国外稀土原料产品进口量增加,稀土资源回收再利用产能稳定释放,稀土产品市场供给稳中有增。需求方面,稀土行业下游需求不足,消费乏力,需求拉动效应较弱。成本方面,稀土精矿采购价格同比有所上涨,但公司通过与关联方就稀土精矿定价机制进行调整完善,加强原辅材料采购成本管控,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标、提升经济技术指标、加工成本同比下降,一定程度降低了稀土精矿价格上涨对利润的影响。
北方稀土在公告中谈到了镨钕等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同比下降使得其业绩出现了下滑,一起回忆一下镨钕氧化物的的价格走势情况。
从SMM氧化镨钕均价今年的历史均价走势来看,今年1月份恰逢年关,下游磁材企业的年节前的补库采购行为使得稀土市场采购询单氛围较为活跃,同时,由于物流陆续停运,稀土现货难寻,持货商也相应抬高报价,稀土价格整体快速上行。尤其是春节节前下游磁材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备货,也给氧化镨钕带来了一些上涨的动力。具体来看,1月3日,其均价以712500元/吨的价格开启了其2023年的征程。节后归来,氧化镨钕延续涨势,其均价更是在2月1日触及了其均价750000元/吨的高点。不过,随后由于市场需求冷清,且终端行业恢复也较为缓慢,磁材企业开工后便以消耗现有库存原材料为主,稀土市场交投氛围冷清。稀土价格自2月份开始便整体一路下行。5月4日,氧化镨钕的均价报435000元/吨,这一价格与2月1日的高点750000元/吨相比,下跌了315000元/吨,跌幅为42%。
5月份,稀土价格已跌至较低位置,受生产成本支撑的同时,上游企业长协交单也使得稀土氧化物现货供应量收紧,稀土价格出现触底反弹走势。5月30日,其均价报506000元/吨,与其435000元/吨的均价低点相比,20多天的时间里上涨了71000元/吨,涨幅为16.32%。6月初,稀土价格上涨较为乏力,涨势减缓,但由于月中将迎来新一波长协交单,稀土价格仍保持窄幅震荡运行。但自6月月中长协交单结束,稀土价格支撑力度不足,下游需求依旧疲软的情况下,稀土价格开始弱势回调,镨钕产品价格下行最为显著。6月30日,氧化镨钕均价报455000元/吨,与其6月1日494000元/吨的均价低点相比,月内跌幅为7.9%。
从SMM氧化镨钕均价二季度的涨跌幅度来看,6月30日氧化镨钕均价为455000元/吨,3月31日的均价522500元/吨,二季度均价较一季度下跌了67500元/吨,跌幅为12.92%。从其均价今年上半年的涨跌幅度来看,2022年12月30日其均价报711000元/吨,今年6月30日的均价与其相比下跌了256000元,跌幅为36%。
进入7月份,在稀土供应较为充足且下游需求持续偏弱的情况下,采购方补货意愿不强,稀土市场整体交投情况较为冷清,7月11日,氧化镨钕均价跌至430000元/吨,这一均价也是其目前年内的低点。随后受7月月中的长协交单影响,镨钕价格出现小幅反弹。7月16日开始,受缅甸封关影响,市场预计7月份的稀土进口量环比将有较大幅度的缩减。受此影响矿端持货商惜售情绪明显,中重稀土出现了一波拉涨。
8月11日,前期价格上行的镨钕价格出现了下滑,SMM氧化镨钕均价报4765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滑500元/吨,跌幅为0.1%。据SMM调研了解,镨钕价格11日的下行,一方面,因前期的询单采购告一段落,近两日镨钕的询单活跃度明显下降,持货商报价开始下调。另一方面,部分业主认为本月中旬将会发布第二批稀土开采指标,故而观望情绪加重,对于氧化物的报价积极度下降。SMM认为,短期稀土价格走势或将较为稳定。SMM也将及时关注第二批稀土开采指标下方的具体情况。
北方稀土在半年报中表示:面对不利形势,公司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按计划组织生产,提高产能利用率,加大内外部对标工作,深化“四降两提”、成本网格化等降本增效举措。加大市场预判研判,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保供稳价,稳定市场。强化绩效考核,加强集团管控,提高管理和改革创效能力。统筹谋划、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努力降低不利因素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