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

  • 7500美元税收抵免将到期!电动汽车厂商呼吁美国消费者“快买”

    汽车制造商正催促美国消费者在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前抢购电动汽车。 在周二,特斯拉官网首页显示了一条横幅:“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将结束。请在2025年9月30日前提车。” 同一天,福特汽车将免费家用充电桩和安装服务延长至9月底,吸引电动汽车购买者。 “大而美”法案中的全面税收和预算法案将在九月底取消购买或者租贸新电动汽车的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以及4000美元的二手电动汽车税收抵免。 美国国会于2008年批准了针对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2022年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延长了这一抵免政策,同时将适用范围限制为在美国生产、且电池及相关材料达到一定本土采购比例的电动汽车。 近些年,这些税收补贴推动了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一些经销商和分析师预计,消费者或将在该抵免政策到期前抓紧使用这一优惠。 “现在无疑是考虑购买电动汽车的好时机。” Rivian的财务总监Claire McDonough周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她指出,一旦税收抵免政策结束,Rivian可能会推出额外的激励措施,包括融资优惠,具体取决于整个行业的反应。 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前景蒙阴 在2020年之后的几年,美国电动汽车需求曾快速增长,但现在这些车型的需求已经放缓。汽车行业高管和分析师警告称,一旦税收抵免政策终止,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正在推动需求。没有了这一政策,需求将会放缓。”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Mary Barra在2024年12月的一场活动中表示。 除此之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在11月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若没有这项税收抵免,电动汽车的注册量可能会下降27%。 税收补贴类政策变动已对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普及产生影响。在2023年底补贴结束后,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就曾出现过大幅下降。 巴克莱分析师也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第三季度)电动汽车将出现显著的提前购买潮,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销量将大幅下滑。” 加州尤里卡市诺斯伍德雪佛兰和现代汽车的销售经理Dmitry Agapitov提到,过去几次政策截止日前,其汽车经销店的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比如今年春季,消费者为避免与关税相关的涨价而纷纷购车。他预计此次也会出现类似的销售高峰。 根据考克斯汽车数据显示,在5月份,美国新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为58000美元,比全行业新车的平均售价高出10000美元。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前,其团队在2024年底就在制定如何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一些消费者提前注意到了这一点,因而增加了电动汽车的购买量。 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副总裁Sam Fiorani说:“如果有人还没买电动汽车,他们很有可能在第三季度被催促下单。消费者现在知道一个税收抵免的截止日期了。”

  • 事件: 11月13日下午,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核心观点: 本次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调整是本轮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地产的税收政策安排、本次调整主要集中在契税和增值税方面,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也有调降,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往后看,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更多新的增量政策应正在储备、并有望陆续出台,短期紧盯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 背景看, 本次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调整是本轮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地产的税收政策安排。 2、 当前看, 个人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买方主要涉及契税、印花税,卖方主要涉及增值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相关税率主要与房屋套数、购房时间、住宅性质等挂钩。(后附详细表格) 3、本轮税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契税和增值税方面,契税调整了税率划分标准(一线城市二套房契税有调降),对一线城市的普宅和非普宅挂钩的增值税做了调整。此外,还将各地区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统一调降0.5个百分点。 4、 影响看, 契税划分标准的调整、一线城市非普宅增值税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的下调则有助于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5、往后看, 继续提示: 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更多新的增量政策应正在储备、并有望陆续出台。 正文如下: 1、背景看,本次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调整是本轮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地产的税收政策安排。 10.12财政部发布会上,蓝佛安部长即表示“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11.8人大常委会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因此,本地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调整基本符合预期,是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当前个人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买方主要涉及契税、印花税,卖方主要涉及增值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相关税率主要与房屋套数、购房时间、住宅性质等挂钩。(后附详细表格) >个人买方:主要涉及契税、印花税。 其中,契税按照建筑面积、家庭住房套数确定,90平米及以内的住房,首套和二套契税均按1%缴纳;90平米以上的住房,首套契税按1.5%、二套按2%缴纳;三套及以上的住房,无论房屋面积,契税均按3%缴纳。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 >个人卖方:主要涉及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 根据购房时间,有三种情况:1)转让2年以内的住房,增值税按照5%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是否有原值凭证分别缴纳;免征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2)转让2年及以上5年以内的住房,个人所得税根据是否有原值凭证分别缴纳;免征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3)转让5年及以上的住房,如果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免征个人所得税,否则根据是否有原值凭证分别缴纳;免征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 >普宅和非普宅差异:普宅和非普宅的税收差异目前主要集中四个一线城市,主要反映在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方面。 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外,在其他城市,对个人销售购买2年以上的住宅,不区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一律免征增值税。在上述四个一线城市,对个人销售购买2年以上的普通住宅免征增值税,非普通住宅要征收增值税。在土地增值税方面,对建造销售增值率低于20%的普通标准住宅,免征土地增值税,而非普通住宅不享受这项税收优惠。 3、本轮税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契税和增值税方面,契税调整了税率划分标准(一线城市二套房契税有调降),对一线城市的普宅和非普宅挂钩的增值税做了调整。此外,还将各地区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统一调降0.5个百分点。 >契税方面: 并未直接调降税率,而是将首套1%和1.5%、二套1%和2%的划分标准从90平米提升至140平米。因此,本次调整主要是降低了购房者在购买90平米-140平米住宅时的成本,对90平米以内以及140平米以上的住宅没有影响。同时,明确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可以与其他地区统一适用家庭第二套住房契税优惠政策,在新政之后,不超过140平米的住宅契税也将降至1%,140平米以上住宅的契税将降至2%。 >增值税方面: 主要是取消了2年以上非普通住宅增值税,2年以内的普宅和非普宅仍要缴纳增值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对普宅和非普宅认定有所放松,如北京表示“适时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等,但仍未明确取消。因此,短期一线城市非普宅可能仍不享受这一税收优惠,后续一线城市可能进一步取消普宅和非普宅认定。 >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将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降低0.5个百分点。调整后,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下限为1.5%,中部和东北地区省份预征率下限为1%,西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下限为0.5%。土地增值税预征税指的是在还没有正确计算出房地产项目增值率的情况下,为确保税款平稳,均匀的流入国库,而采取的预先征收土地增值税的办法,调降预征率有助于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4、影响看,契税划分标准的调整、一线城市非普宅增值税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的下调则有助于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1-10月,30大中城商品房成交套均面积为109.7平米(一线城市108.9平米、二线城市123.7平米、三线城市88.3平米),本次契税税率划分标准提高至140平后,有望推动居民购房成本下降。同时,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的下调后,短期房企预缴税款将下降,能缓解房企短期现金流压力。 5、往后看,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 9.24一揽子金融政策、9.26政治局会议、10.12财政部发布会、11.8人大常委会发布会后,一系列政策加快落地,既有着眼当下的政策、也有立足长远的制度安排,指向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空间明显打开。往后看,更多新的增量政策应正在储备、并有望陆续出台,可能的包括:年底再降准、明年一季度可能进一步降息,新一轮消费补贴,提高生育补贴等人口相关的举措,中央更大程度的参与地产收购存储,设立更多区域发展规划,筹划更多大型基建项目,提前下达2025年部分专项债额度等等。 风险提示: 政策力度超预期,地方债务风险演化超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等。

  • 贸易政策不改光明前景 光伏国际化之路广阔【机构评论】

    事项: 2022年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净零工业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旨在扩大清洁能源技术的制造规模,提升欧盟制造净零技术的竞争力。法案提出目标,到2030年欧盟至少40%的清洁能源技术需求可以通过本土生产来满足。此外,在市场措施(Access to Market)方面,对于单一来源在欧盟市场占比超过65%的产品,进行公共采购投标时,可能面临一定的降级措施。 国信电新观点:1)欧洲政策强调2030年不低于40%的本地化生产和公共采购避免单一来源产品超过65%,从2030年目标时间点来说相对远期,从当前政策讨论的阶段来看处于早期,同时光伏产业已有多家企业进行海外产能投资,有充分的能力和空间满足相关政策。 2)美国方面,IRA法案颁布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经营,通过在美国投资可获得投资补贴,同时也利于在美销售;另外,中国企业可前往东南亚四国投产硅片以应对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组件的反规避调查,长期看美国是全球重要的新能源市场,中国企业也将持续在技术、成本、市占率方面保持领先。 3)其他海外市场方面,印度延续现有进口限制性政策,扶持本地光伏产业链发展,对国产组件销量有所抑制;巴西分布式光伏配网费用征收时间有望在2023年推迟半年,项目抢装窗口期延长,进一步提振组件需求;南非缺电形势持续,多项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技术、成本、渠道优势的中国企业有望受益于南非光伏需求高景气度。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近期海外主要光伏市场的贸易和补贴政策,除了印度以外,其他地区对光伏组件、逆变器和储能产品销售未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并且部分企业可通过产能国际化实现更好的海外发展。 评论: 欧盟近期光伏行业贸易相关政策回顾 2023年3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拟议的《净零工业法案》,提出目标到2030年欧盟清洁能源需求的自给率至少达到40%。对于单一来源(原则上按照法人所在国划定)在欧盟市场占比超过65%的产品,进行公共采购投标时,可能面临一定的降级措施。 2023年2月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了欧盟绿色工业计划(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该计划将从现有的欧盟基金中拨出2500亿欧元用于工业绿色转型,并支持各成员国加速工业脱碳,包括为投资零碳技术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 2022年12月9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成立了欧洲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支持扩大欧洲本土生产能力,使欧洲光伏产业链环节(多晶硅锭、硅片、电池、组件等),在2025年制造能力达到30GW。 根据Solarpower Europe,2022年欧盟新增光伏装机41.4GW,中性预测情景下,2023-2026年欧盟新增光伏装机分别为53/62/69/79GW,假如按照2026年79GW需求的40%自给率计算,2030年欧盟需要建设不低于32GW的光伏产能。目前欧洲本土产能:硅料约6万吨(约23GW),硅片约1.7GW,电池约1.4GW,组件约6GW。由于德国瓦克的多晶硅料为本地化产能,欧盟自身的原材料本地化基础非常好,未来8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设下游环节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线,从时间、投资强度和可行性来说执行难度并不大,同时也不会影响光伏产品和储能产品在近些年的销售。 我们认为,近期欧盟委员会陆续推出的一系列支持本土光伏产业链政策或提案,其长期目标是增强光伏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但是短期来看,相关提案仍需经过1-2年时间审议通过方可落地执行,对于实施细则、认定标准、干预措施、补贴标准等方面均有待明确。欧盟当下仍非常依赖中国光伏产品,相关提案对中国光伏产业短期影响较小,长期来看中国光伏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到欧盟投资来满足40%本地化政策。 美国近期光伏行业贸易相关政策回顾 1、2022年8月17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美国《通胀消减法案》(IRA法案),有三点值得市场关注:首先,IRA法案提振了光伏和储能产品需求。IRA法案延长了PTC(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税收抵免)、ITC(清洁电力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适用时间。其中原PTC政策于2022年到期结束,原ITC政策中对户用光伏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将于2024年结束,IRA法案颁布后,PTC、ITC税收抵免政策将均延长至2032年。 另外,IRA法案加大了税收抵免额度和比例。其中在实行IRA之前,PTC的税收抵免额度为1.5美分/KWh,IRA实行之后,基础抵免额度为0.3美分/KWh,即先前的1/5,如果满足比较好达到的工资和学徒要求,PTC的税收基础抵免可回到1.5美分/KWh,且如果进一步满足国产化和能源社区要求,则可以分别再加10%的奖励性税收抵免,即PTC最高可享受1.8美分/KWh,比之前可多获得0.3美分/KWh; 同理,在实行IRA之前,ITC的税收抵免比例为30%,IRA实行之后,基础抵免额度为6%,即先前的1/5,如果满足比较好达到的工资和学徒要求,ITC的税收基础抵免可回到30%,且如果进一步满足国产化和能源社区要求,则可以分别再加10%的奖励性税收抵免,即PTC最高可享受50%,比之前可多获得20%。 需要关注的是,除了PTC\ITC外,法案还包含了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中国企业可前往美国当地建厂。此法案整体预算税收抵免约为3000多亿美元,其中PTC税收抵免约为510亿美元,ITC税收抵免约为509亿美元,两项税收抵免可占总税收抵免的1/3。除此之外,法案预算还设有“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约306亿美元,此部分用于为2023年1月1日起在美国制造与销售新能源产品提供生产税收抵免,其中生产光伏组件最高可享受7美分/W的生产税收抵免、生产锂电池等最高可享受35美元/KWh的生产税收抵免等,生产税收抵免额对于成熟的制造企业非常具有投资吸引力。 2、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四国产能,实现对美出口 当前,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三类关税,包含: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简称:双反税,每年都要复审,各企业不相同;201税,双玻组件豁免,不用交201税,单面组件暂时交15%,2023到期后再议;301税,税率为25%;上述三种税收叠加征收,当前的总税率在40%+,具体如下表所示,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额外关税,也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基本通过在东南亚四国的产能出口美国市场。 3、美国商务部公布东南亚四国光伏组件反规避调查初裁结果,无论终裁结果如何,在2024年6月6日之前从东南亚四国进口,并在2024年12月之前完成安装的光伏组件,均可获得关税豁免 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发起了一项调查,将对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开展反规避调查。 2022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东南亚进口组件的反规避调查初裁结果。在被调查的8家企业中,发现4家企业存在规避行为:比亚迪香港、阿特斯、天合光能、Vina(隆基控股子公司)。另外4家企业不存在规避行为:晶科、New East Solar、韩华、Boviet。 此次仅为初裁结果,未来几个月美国商务部将对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审计、检验,在此期间光伏企业也有机会向美国商务部发表意见,终裁结果预计将于2023年5月1日公布。根据初裁决定文件,硅片是从中国进口,还是在东南亚本地生产,是判定规避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东南亚一体化产能配置完善的企业未来更具竞争优势。 另外,根据2022年6月美国白宫发布的总统声明和2022年9月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最终规则,无论反规避调查结果如何,在2024年6月6日之前从东南亚四国进口,并在2024年12月之前完成安装的光伏组件,均可获得关税豁免。因此本次反规避初裁结果,短期对行业并无实质性影响。 我们认为,美国IRA法案是美国史上第一个气候法案,意义重大。且政策跨度时间长达10年,对新能源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更为有利。 目前美国本土晶硅组件制造产能约为5GW,薄膜组件制造产能约为2.5GW,光伏组件进口依存度较高。美国清洁能源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预计将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约80%来自四个东南亚国家(中方建厂)。目前直接来自中国的仅占比不到5%。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到美国投资建厂,争取IRA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同时降低相关贸易壁垒风险。目前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已经在美国具备产能或有比较明确的投资计划。同时,中国企业可通过完善在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一体化组件产能,以应对未来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组件的反规避调查。长期看美国市场是全球重要的新能源市场,中国企业也将持续在技术、成本、市占率保持领先。 其他市场近期光伏行业相关政策回顾 1、印度:基本关税政策抑制中国对印度出口光伏组件 印度光伏贸易相关政策主要为对外的进口限制性政策,主要包括基本关税政策(BCD)、太阳能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批准清单政策(ALMM)、对中国背板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 基本关税政策(BCD):2022年4月起印度对外国制造的太阳能组件征收40%的基本关税,对电池征收25%的基本关税。政策的实施阶段性带动了2022年一季度印度对中国组件的大规模进口需求,并极大影响了中国组件厂商后续出口印度的积极性。2022年中国出口印度组件8.9GW,其中一季度出口印度组件8.1GW,占全年出口总量的91%;4月起组件出口印度组件容量降至较低水平。 太阳能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批准清单政策(ALMM):2022年4月起印度开始实施太阳能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批准清单政策(ALMM),政策规定政府项目的安装必须采用ALMM列表上认可的组件品牌。但由于目前ALMM清单内产能无法满足印度市场的光伏装机需求,印度政府已经决定将ALMM期限放宽至2024年3月实施。 对中国背板产品征收反倾销税:2022年6月起印度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除透明背板之外的太阳能涂氟背板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其中,中来股份背板产品税费为762美元/吨,其他生产商产品税费为908美元/吨,该措施的有效期为5年。 我们认为印度的基本关税政策对中国组件出口印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后续中国组件出口业务开拓重心将转移至其他国家及地区。 在印度基本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太阳能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批准清单政策(ALMM)及背板产品反倾销调查及税费征收影响相对有限,主要系因: 太阳能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批准清单政策主要影响已经完成出口销售但仍未安装的组件,对于中国组件企业而言销售收入已经确认,影响相对有限。 背板产品反倾销调查及税费征收主要影响中国背板企业,由于中国背板企业的背板产品主要面向国内组件厂商进行销售,出口印度的背板产品在中国背板企业的收入占比较小,影响相对有限。 2、巴西:14.300法案或推迟实施,分布式需求有望延续 2022年1月,巴西公布14.300号法案,法案规定2023年起将对装机容量不超过5MW的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逐步征收配网费用,征收比例由2023年的15%逐步提升至2029年的100%;2022年及之前建设的可减免征收配网费用,减免优惠可以执行至2045年。由于巴西的分布式项目占整体安装量超过65%,法案实施带动2022年巴西分布式光伏项目抢装热潮,全年中国出口巴西组件容量17.9GW,同比增长58%。 2022年12月,巴西众议院投票通过了PL2703/2022草案。草案提出延长14.300法案中配网费用减免生效的时间,分布式项目配网费用征收时间由2023年1月延后至2023年7月,目前该草案处于参议院审核投票阶段。 我们认为配网费用的征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巴西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需求,若PL2703/2022草案通过将有效推迟配网费用征收时间,延长巴西分布式光伏抢装窗口期,进一步提振中国组件进口需求。

  • 拜登重启100亿美元清洁能源制造商税收抵免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在从《通胀削减法案》获得100亿美元资金后,将重新启动对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燃料电池和其他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商的普遍税收减免。 美国财政部周一宣布,扩大国内制造业、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或帮助建立关键矿产的国内供应链的清洁能源项目,可以从5月底开始申请“先进能源”税收抵免。 该部门在一份通知中表示,该计划为包括碳捕获系统、电网现代化项目、清洁制氢、电动或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减少工业设施排放的设备在内的技术提供30%的税收抵免。第一轮资金约为40亿美元,其中16亿美元用于煤矿和燃煤发电厂关闭地区的项目。 据了解,合格先进能源项目信贷最初是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的一部分,当时提供了23亿美元。但该项目的资金很快就用完,并在国会陷入僵局,直到去年该项目被纳入民主党的重要气候法案,该法案提供了约37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 此外,财政部宣布,它正在制定一项《通胀削减法案》计划,为位于低收入社区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提供高达20%的额外红利税收抵免,这可能会将激励的总价值提高到项目成本的50%。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